
精选类202x七年级生物下册3.1.2消化和吸收教案1新版济南版.doc
10页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及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重点)(2)知道消化的概念和类型,概述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分析归纳总结能力重点、难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向学生渗透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课堂上利用课件展示直观的“消化系统模式图”、消化腺等图片,结合模型演示,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接受通过问题引领,衔接知识点,由学生归纳,教师引导,从中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活动,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探究,得出实验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验分析能力教学方法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我采用的方法是观察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 这既体现了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识图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消化系统模型,准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分组实验材料:馒头;烧杯,量筒,试管,温度计,滴管,小刀;清水,碘液等。
分好实验小组2.学生:提前预习文本内容,通过上网或查阅资料了解人体消化系统各器官的作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情景导入展示目标——(5分钟)老师展示精美的图片,提出问题:1你能说出这些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吗?2这些营养成分对人体有哪些作用?过渡:常言道“人是铁、饭是钢”,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有些营养成分,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才能为人体提供营养物质人体中担当这个重任的“食品加工总厂”就是消化系统其精妙的设备能够高效率的完成----消化和吸收(一)板书课题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观看美食图片;板书6类营养成分联想进餐的愉悦;激切探求美食消化、吸收的旅程熟知本节课的学习要求这样可以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知识生活中的俗语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究的欲望环节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5分)消化系统的组成(重点)提问: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中,哪些能够直接吸收?哪必须经过消化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呢?过渡:消化系统有两大食品加工分厂,分别是“消化道分厂”和“消化腺分厂”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8-9的内容,对照3.1——4,识别消化系统的组成 老师课件展示消化系统的组成示意图(一)“消化道分厂” “消化道分厂”的规模相当宏大,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你能说出消化道所包括的器官吗?然后老师请一名同学上台用鼠标边指边说出名称,板书: 口 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那么你们知道消化道主要器官在我们人体内的自 然 位 置吗?老师展示模型让同学们结合学生自身,使学生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器官和主要器 官 在人 体 内 的 自 然 位 置老师进一步引导:在刚才的观察中,你还有哪些疑问吗?小结:交流互动:假如一粒米,进入口腔顺次造访消化道途经之地,“便身”排出体外,你能说出食物消化的途经吗?(二)“消化腺分厂”过渡:消化道是食物的通道,只有消化道能消化食物吗?要想消化食物还需要什么的帮助?人体有哪些消化腺,分别有什么样的功能呢?“消化腺分厂”——消化腺虽然没有消化道宏大,但作用不小。
能分泌消化液(含消化酶) 消化食物人体有哪些消化腺,有什么样的功能呢?、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图片了解唾液腺、肝脏、胰腺的导管分别通向口腔、小肠、小肠 讲解:唾液中有唾液淀粉酶;胃液中有胃蛋白酶;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位于腹腔的右上部,能够分泌胆汁,通过导管流入小肠,胆汁不含消化酶;胰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为了便于记忆,教师指导学生列表比较五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名称、消化液流入的器官以及消化液中含有的消化酶的种类展示:b知识链接:酶 —— 生物体内的魔术师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消化系统的组成,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消化系统的组成吧即时反馈:1、下列不属于消化系统组成的是( )A、胃 B、肝脏 C、心脏 D、胰腺2、将左右相对应的知识点连接起来积极回答,展示成果明确要求,自主学习观察思考,识别消化系统的组成对照模式图,观察思考小组代表 上台用鼠标边指边说出名称,观察模型,与自身相结合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器官和主要器 官 在人 体 内 的 自 然 位 置学生观察,提出一些问题:(1)消化道的“窗口“是哪部分?(2)最膨大的部位是哪部分?(3)最长的部位是哪部分?(4)尝试指出自己的胃、小肠和肝脏的位置在哪里?学生讨论后回答:(1)消化道的起始部分是口腔,是消化道的“窗口”。
2)消化系统中最膨大的部位是胃 (3)消化系统中最长的部位是 小肠4)胃位于腹腔的左上部;小肠盘曲在腹腔中;肝脏位于腹腔的右上部还有消化腺识图思考、师生总结:完成表格,进一步明确消化腺及其分泌的消化液名称、消化液流入的器官以及消化液中含有的消化酶的种类 学生认真阅读b知识链接:酶 —— 生物体内的魔术师 酶是生活细胞制造的一种蛋白质在生物体内,酶能像魔术师一样变出许多戏法,它能使物质合成、分解、转化,它自身并没有什么变化它是活细胞产生的催化剂酶的特点是:种类多、专一性、高效性、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酸碱度的影响梳理知识 归纳知识独立思考,限时抢答1、 C2、 A→③ B→④ C→⑤ D→① E→②顺理成章的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交流,学生很清晰食物穿越消化道的途经这些小问题可以分解长长的消化道的组成器官,化整为零,使之简单化韵语快记朗朗上口让学生更快更有兴趣的记忆展示消化腺的种类,使知识条理清楚,便于记忆;增加知识的链接,又能拓展知识,增强学生的兴趣,并为学习食物的消化过程做好铺垫即时训练,能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使知识得到巩固实验——感悟实验深探究食物的消化Ⅰ 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重、难点)探究实验: 过渡:我们的主食是馒头或米饭,大块、较干的馒头进入口腔,不仅会变小而且会变得湿润。
慢慢咀嚼还会感觉馒头变甜了设疑:馒头主要成分是什么?在口腔内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哪种变化可能有新物质生成让你觉得甜?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展示探究实验的六个环节: 1、 提出问题:为什么馒头在口腔内与唾液充分混合后就有了甜味?2、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4、完成实验5、得出结论6、表达交流巡回指导,纠正不规范的操作指导取唾液的方法:师生互动:(一) 作出假设: 馒头变甜是淀粉发生了变化二)设计实验: 设置对照实验;注意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关键是控制好实验变量(唾液)(三)关注实验: 控制好水浴的温度,保持在37℃左右 水浴的时间不能太短(5-10分钟)(四)观察现象: 1号试管不变蓝 2号试管变蓝(五)分析现象: 1号试管内是馒头碎屑,相当于牙齿对其进行了咀嚼,又加入了唾液并充分振荡,这样就完全模拟了口腔中馒头的消化方式。
馒头碎屑与唾液充分混合,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所以滴入碘液后不变蓝色;2号试管内是馒头碎屑、清水,并且充分振荡,模拟了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作用,但清水中没有唾液淀粉酶,对馒头中的淀粉无分解作用,所以淀粉没有变化,滴入碘液后变蓝色六)得出结论: 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七)表达交流:(1)此实验一定要在37℃的温水中进行,而且保持的时间不能太短这是因为37℃与我们的体温相近,此温度下唾液淀粉酶的消化能力最强温度过高,酶会被破坏;温度过低,会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发挥,这都会影响实验结果2)通过实验探究,1号试管不变蓝色,2号试管变蓝色,说明1号试管内淀粉发生了变化,(变成了麦芽糖)表扬优胜者,鞭策失败者延伸探究: 影响淀粉消化的因素很多,如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等请选择其中一个因素设计探究方案,并写出探究报告假如探究牙齿的咀嚼对淀粉的消化)共同总结: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使食物易与消化液接触,被消化酶分解b生活链接:1、 有的同学感冒发烧了,表现出食欲不振,你能根据学到的知识解释原因吗?2、有的人吃饭细嚼慢咽,而有的人吃饭狼吞虎咽,你认为哪种进食方式比较科学?为什么?即时反馈:1、我们咀嚼馒头时会觉得馒头有甜味,这是因为( )A、馒头在口腔中被分解成了葡萄糖 B、馒头在口腔内被分解成了麦芽糖C、馒头中有白糖 D、馒头和唾液混合产生了葡萄糖2、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最佳温度是( )A 、30 ℃ B、 35℃ C、 37℃ D、 40℃Ⅱ 消化的定义与分类(重点;掌握)过渡:馒头在口腔中 ,不但大小、形状发生了变化,还产生了新物质麦芽糖。
这些变化都属于消化,但是性质不一样,怎样科学定义消化的概念呢?消化有哪些类型呢?口腔对食物的消化作用小结:在口腔内,经过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食物被磨碎并与唾液充分混合,对食物起到物理性消化的作用另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食物中的一小部分淀粉被初步的化学性消化回忆生活经验:馒头在口中,经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与唾液混合,细细品尝,馒头越嚼越甜!思考回答: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没有甜味牙齿的咀嚼,馒头会变小、变碎唾液腺分泌唾液,通过舌的搅拌,唾液与食物充分混合提出疑惑: ( ? )淀粉 麦芽糖 (无甜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