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业论文《《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中狐妖形象浅析》.doc
10页精品《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中狐妖形 象浅析)【摘要】:《阅微草堂笔记》中的狐妖具有传承性及变异性狐妖往往以女性的形象出现,这些形象都具有超自然的力量作者通过对狐妖的描写,侧重在劝谕读书识礼连狐们都在学习经典,有不平之事,也是以己不受害为度来进行抗争作者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测鬼神之情伏,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关键词】:阅微草堂笔记 狐妖 形象 聊斋《阅微草堂笔记》被誉为明清笔记小说“双壁之一” ,内容及其丰富,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从文人学士,妓女乞丐至三教九流,花妖狐媚几乎无所不含鲁迅称《阅微草堂笔记》 “于宋儒之苛察,特有违言,有触即发,与见于《四库全书提要》中者正等且于不情之论,世间习而不察者,亦每设难疑,揭其拘迂此先后诸作家所未有者也而世人不喻,哓哓然竟以劝惩之佳作誉之”,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各式各样的狐妖鬼魅,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形象,在此,就针对本书中狐妖的形象做一些讨论一一. .狐妖形象的文化渊源狐妖形象的文化渊源狐,最早出现在《山海经》:“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⑴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一个亦正亦邪的形象。
《山海经》中的九尾狐,乃是一个能食人的妖兽,九尾狐中最著名的形象—妲己,出自《封神演义》 汉以前,未见有狐妖之说,晋代始见载与各种书籍葛洪《抱朴子》谓狐狸满三百岁化为人形,其所著《西京杂记》一本书中,有古冢白狐化身为老人入人梦中的故事干宝《搜神记》一书内,谈狐的作品已经相当多,郭璞也认狐妖为实有,足见晋人喜谈狐妖已成风尚及唐代,谈狐之作品愈多, 《广异志》连篇累牍 《太平广记》专录狐事者达九卷之多宋明时,谈狐作品渐少至清,以《聊斋志异》 《阅微草堂笔精品记》为代表的笔记小说又大畅其说⑵在《聊斋志异》中和《阅微草堂笔记》中,狐仙、狐妖的故事举不胜举 “妖媚” “邪气” “仙灵” “神秘” “狡猾” ,可以说是中国人对狐的一些印象狐,是狡猾的动物传说中狐修千年而得一尾,因而古代有百岁狐修为美女,千岁狐预知未来等传说狐,源自上古之狐图腾崇拜,上古涂山氏,纯狐氏,有苏氏等部族均属狐图腾崇拜民间狐妖的传说,主要流传于我国北方,民间北方有供奉狐仙,住有狐狸的人家,按时供食,不敢加以伤害谓伤害之必遭报复,并畏言“狐”字,尊之为“大仙” ,故事中的狐,往往自称姓“胡” 狐狸聪明伶俐、乖巧温顺、毛软如丝、面目清秀,关键时刻,又具有过人的魄力与胆识。
何况狐狸精,千年修行,千年孤独,孤枕轻诉,破梦狂舞,更是令人感动和敬佩狐在兽类之中所以特被传奇作者选作叙写的主体,大约同它的善于变化有关这方面在《玄中记》 、 《搜神记》等作品中都有记载狐除了本身会变之外,更会变出许多身外的东西来,所以有时荒园废墟,一旦妖狐窟穴其中,便“屋舍华好,崭然一新,入室,陈设芳丽,酒鼎沸于廊下,茶烟袅于厨中” (《聊斋•九山王传》 ) 狐因能化形;故不论怎样小的空隙,它都能进出自如这种意象的构成,我想同它的形体不无关系因为狐首尖,尖则便钻穿;狐腰软,软则便屈折也小说所载道士治狐,大都把它封闭在瓶罂或葫芦之中,而人们在瓶口上只要刺一个小小的针孔,它便能溜走除此之外,狐的辩才也是不可及的 《战国策》所记狐对老虎的一段话,是它最早的记载以后纪晓岚、蒲留仙许多骂宋儒、讥世俗的话,也都是借它的口来转述的二二.《《阅微草堂笔记阅微草堂笔记》》中狐妖形象的传承性中狐妖形象的传承性《阅微草堂笔记》中的狐妖形象并不是纪昀开创的,作品中的狐妖形象是对之前作品中的狐妖形象的传承,再加之自己的风格1. 狐妖故事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将狐狸这一类动物人格化我们从早期志怪小说中狐人格化的途径,就会发现,中国一部分狐怪故事是沿着一条特殊的规律发展的。
《阅微草堂笔记》传承了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传奇的衣钵,但在观念和做法上有质的飞跃从六朝志怪中的狐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狐幻化为人最常精品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类:博学多才之书生、诱人妻女之淫汉、劫掠行人之歹徒、美丽诱人之女子、预测吉凶之术士和菩萨在这里, 《阅微草堂笔记》传承了狐幻化为女子的类型在《阅微草堂笔记》所写的狐妖,绝大部分都以女子的形态出现,如《狐缘》 《骂狐遭戏》等在写狐妖的作品中, 《聊斋志异》对当时世人的影响较大,这部作品盛传时正是纪昀生活的时代通过对《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 《阅微草堂笔记》中许多狐妖形象是对《聊斋志异》中狐妖形象的继承作品都创造了不少美丽感人的女性形象,这些狐妖,都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多数幻化成美丽的女子,也有变成青年男子者,能摄取财务,预卜人之祸福,对爱有一套自己的方式方法2. 作者通过对狐妖故事的描写,将狐狸社会化在谈狐说鬼中,对社会政治,人情世态,道德伦常发出了自己的见解,虚构出奇幻瑰丽的故事,表达个人的感受,经验和情趣,寄托精神上的追求和向往《阅微草堂笔记》对狐妖的处理时所用的方法是对前人作品的一种继承它借狐之口,言人之所难言,如《滦阳消夏录(五) 》第 14 则:长山聂松岩,以篆刻游京师,尝馆余家。
言其乡有与狐友者,每宾朋宴集,招之同坐,饮食笑语,无异于人唯闻声而不见其形耳或强使相见,曰:“对而不睹,何以为相交?”狐曰:“相交者,交以心,非交以貌也夫人心叵测,险于山川机阱万端,由斯隐伏诸君不见其心,以貌相交,反以为密,不见貌端者,反以为疏不亦悖乎?”借狐友之口说出人心难测、以貌取人,并暗喻作者观点:朋友要结交的是心,而不是相貌在《聊斋志异》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反映社会黑暗,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罪行和歌颂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精神的作品3.作者透过狐妖表达了一定的伦理思想狐狸被世人认为是一种狡猾的动物,因此,经过修行可以幻化的狐妖,往往人们对它没有什么好感在狐妖所幻化的形态中,常出现于人们伦理观念中的一个词—狐狸精,为什么人们对女子才用狐狸精一词?而且多帮这个词用于长相艳丽,行为放荡的女子,其实这与狐妖的天性和文学作品中狐妖常以美丽女子出现有关在许多文学作品中,狐妖幻化成女子与男子相会,没有正式的名分,纯粹是为了吸取男子的精气或吧男子玩弄于股掌随着这种情况的不断演变,世人就把狐狸精说成专门破坏别人家庭,爱情的女子在《阅微草堂笔记》中, 《狐妾》《狐女识伪》等篇目中都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这也是《阅微草堂笔记》对前人精品作品的一种传承和发扬。
三三. . 《《阅微草堂笔记阅微草堂笔记》》中狐妖形象的变异性中狐妖形象的变异性《阅微草堂笔记》中狐妖形象的塑造,在传承了《聊斋志异》中狐妖形象的基础上,加上了自己的风格 《阅微草堂笔记》中的狐妖在具有传承性的基础上也具有变异性 《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在,《客云庐小说话》卷一《菽园赘谈》归为“谈狐说鬼“类,但二者在狐妖的塑造上具有差异性1.《聊斋志异》中有许多的作品明显的讽世,抒写一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情怀,对人情冷暖进行讽刺,如《红玉》 《梅女》 《席方平》等 《阅微草堂笔记》则侧重在劝谕学习读书识礼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怪旷野那得有是,寻之,则一老翁坐墟墓间,旁有狐十馀,各捧书蹲坐老翁见而起迎,诸狐皆捧书人立书生念既解读书,必不为祸因与揖让,席地坐问读书何为,老翁曰:吾辈皆修仙者也凡狐之求仙有二途,其一采精气,拜星斗,渐至通灵变化,然后积修正果,是为由妖而求仙然或入邪僻,则干天律,其途捷而危;其一先炼形为人,既得为人,然后讲习内丹,是为由人而求仙虽吐纳导引,非旦夕之功,而久久坚持,自然圆满其途纡而安顾形不自变,随心而变故先读圣贤之书,明三纲五常之理,心化则形亦化矣。
书生借视其书,皆五经论语孝经孟子之类但有经文而无注问经不解释,何由讲贯?老翁曰:吾辈读书,但求明理圣贤言语本不艰深,口相授受,疏通训诂,即可知其义旨,何以注为?书生怪其持论乖僻,惘惘莫对姑问其寿,曰:我都不记但记我受经之日,世尚未有印板书又问阅历数朝,世事有无同异?曰:大都不甚相远,惟唐以前,但有儒者北宋后,每闻某甲是圣贤,为小异耳书生莫测,一揖而别后于途间遇此翁,欲与语,掉头径去案此殆先生之寓言先生尝曰:以讲经求科第,支离敷衍,其词愈美而经愈荒;以讲经立门户,纷纭辩驳,其说愈详而经亦愈荒语意若合符节……⑶这个故事中的狐妖们都在学习经典,可见作者写《阅微草堂笔记》中的狐妖,不同于蒲松龄为了讽世,抒写怀才不遇的苦闷,找到一个宣泄的出口纪昀主要是要通过《阅微草堂笔记》中狐妖的所作所为,来劝谕学习读书识礼2.在《阅微草堂笔记》中,狐妖调皮善良的报复心理狐妖有不平之事,也是以己不受害为度来抗争在《柴垛里的狐仙》中,狐妖为了惩戒佃农,在佃户大骂它的第二天,幻化成一名美丽的女子立于佃户身边,让佃户妻子醋劲大发,抡起扁担就向丈夫击去精品使佃户饱受了一顿痛打,后来才开心大笑这离去,使夫妻二人才发现被狐仙所戏。
本文中的狐仙,面对佃户对它大骂,它也是在自己不受伤,他人不受大害的前提下进行了小小的报复而在《狐惩学生》中,狐妖一直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当人类对其进行冒犯,它们一定会施以报复学生对狐妖的戏弄让它们饱尝了冒牌老儒的鞭打,使他们受到应有的惩罚再没有《聊斋志异·席方平》中的一斗到底的气概可以看出, 《阅微草堂笔记》反对泥古不化之人,主张适应现实社会而不可教条,体现出纪昀一代才子的见识和胸襟3.在《阅微草堂笔记》中,狐妖外形的美与丑共存,表现不同的内涵狐妖不仅仅幻化成美丽的女子,在许多写狐妖的作品中,作者大都把狐妖描写成美丽的女子,在前面所探讨的狐妖形象的文化渊源中,对这一方面有所提及美的事物是人人喜欢和追求的,作者把狐妖塑造成美女形象,这主要表现出了作者对美丽女子的喜爱和追求,但由于现实的束缚,这种想法往往只能埋藏在心里,这也是对现实的批判和对封建伦理道德的一种变通有时也幻化成黑陋可憎的老太婆,如《阅微草堂笔记》卷七,有一文说:……丰宜门内玉皇庙街,有破屋数间,锁闭已久,云中有狐魅适江西一孝廉与数友过夏,取其幽僻僦舍于旁一日见幼妇立檐下,态殊妩媚,心知为狐少年豪客,意殊不惧,黄昏后诣门作礼,祝以词。
夜中闻床前有声,心知狐至,暗中举手引之纵体入怀,遂相狎呢,冶荡万状,奔命殆疲比月上窗明,谛视,乃一白发媪,黑陋可憎惊问汝谁,殊不愧赧,自云本城楼上老狐,娘子怪我饕餮而慵作诉,居此屋寂寞已数载,感君垂爱,故冒耻自献耳孝廉怒搏其颊,欲捆棰之……这个故事和《聊斋志异》里的书生与女狐故事有三点不同:其一,不是狐妖来引诱孝廉,而是孝廉去引诱狐妖;其二,现身的狐妖不是妖艳多娇的美女,而是黑陋可僧的老太婆;其三,不是狐妖来慰藉孝廉的寂寞,而是孝廉去慰藉狐妖的寂寞以上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 《阅微草堂笔记》突破了传统对狐妖的描述,它再也不仅仅只是幻化成外表美丽的女子从这我们也可以看出世人开始注重女子的内在美,而不再把女子当做外表美丽,赏心悦目的宠物⑷4.刻画狐妖形象的手法不同在对狐妖的描述上, 《阅微草堂笔记》的处理和《聊斋志异》的处理有所不同 《聊斋志异》在对狐妖的刻画上用了肖像描写的手法,而《阅微草堂笔记》精品在狐妖的描写上则用了情节描写的手法 《聊斋志异》在描述狐妖时,对其样貌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如《狐嫁女》中老翁的女儿,形容她容光照人,玉佩环坐,吟吟作响,香兰芳草,馥馨醉人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对狐妖的容貌描写较少,几乎都是一比代过,更多放在故事情节的构造上,如《狐缘》 《狐妾》 《幻化成狐》等,这些作品都是写狐变成美丽的女子,但都没有对其样貌进行描写。
我认为这与纪昀的小说观有关纪昀的小说观是比较保守的,这使得《阅微草堂笔记》的创作过于拘泥于所谓的“著书之例” ,缺乏《聊斋志异》的空灵与圆润把《阅微草堂笔记》放在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发展的历史流程中,通过与魏晋志怪及《聊斋志异》等小说类型的比较中总结它的艺术规律,认为它追踪晋宋,具有质朴凝练,简淡妙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