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分析.docx
6页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分析 张增艳【摘要】目的 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80例2016年10月5日-2018年2日9日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常规组采取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丁苯酞组则采取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加上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常规组、丁苯酞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自理程度;不良反应结果 丁苯酞组临床疗效、神经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自理程度相比较常规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丁苯酞组不良反应和常规组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義(P>0.05)结论 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加上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理想关键词】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急性脑梗死;效果R969.4 A ISSN.2095-6681.2019.6..02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中国人口的老龄化,脑血管病已成为中国的主要死因急性脑梗死高残疾率和死亡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和脑血管供血障碍造成缺血缺氧致局限性的脑组织出现缺血坏死有关,丁苯酞是一种新型神经保护药物 它可以作用于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的多个环节,具有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可改善脑血管供血障碍,缓解缺血缺氧,减少对患者生命和生活质量造成的不良影响。
本研究分析了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80例2016年10月5日~2018年2月9日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丁苯酞组40例,常规组40例,常规组年龄54~78岁,平均63.252.13岁男21例、女19例病程1~24 H,平均(12.450.42)h体重42~81 kg,平均(62.662.21)kg患者合并症糖尿病有11例,合并高血压23例,合并其他疾病13例丁苯酞组年龄54~78岁,平均63.112.10岁男21例、女19例病程1~23 H,平均(12.410.45)h体重42~82 kg,平均(62.242.27)kg患者合并症糖尿病有11例,合并高血压22例,合并其他疾病13例常规组、丁苯酞组基本资料可比1.2 方法常规组采取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丁苯酞组则采取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加上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每次给予100 mL(25 mg丁苯酞、氯化钠0.9 g)静脉滴注,每天两次治疗时间为2周1.3 指标比较常规组、丁苯酞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患者神经缺损程度(以NHISS评分进行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自理程度;不良反应。
显效:神经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自理程度好转50%以上,症状体征消失;好转:神经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自理程度好转25~50%;无效:神经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自理程度好转的幅度低于25%临床疗效=显效、好转百分率之和[1]1.4 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 20.0版本进行x2、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2 结 果2.1 临床疗效丁苯酞组有更高的治临床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分别是10、20、10、30(75.00),丁苯酞组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分别是16、24、0、40(100.00)2.2 神经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自理程度治疗前常规组、丁苯酞组神经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自理程度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丁苯酞组神经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自理程度变化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治疗前神经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自理程度分别是25.114.36分、37.223.32分以及37.423.11分,治疗后神经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自理程度分别是15.112.36分、65.223.52分以及75.423.12分;丁苯酞组患者治疗前神经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自理程度分别是25.114.31分、37.113.32分以及37.023.14分,治疗后神经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自理程度分别是10.111.06分、89.223.32分以及90.423.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丁苯酞组不良反应和常规组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有1例皮疹,1例转氨酶升高,1例腹部不适丁苯酞组有1例皮疹,1例恶心,1例腹部不适3 讨 论脑血管疾病是成人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脑梗死后脑缺血再灌注可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包括兴奋性氨基酸释放毒性增加,细胞内Ca2+超载,产生氧自由基和酸中毒,导致细胞凋亡坏死,加重神经损伤急性脑梗死治疗关键在于有效恢复缺血性脑组织的血供和供氧,改善神经功能丁苯酞是一种新型神经保护药物它是一种合成的外消旋体,具有与从芹菜种子中提取的芹菜种子相同的结构,可有效调节缺血大鼠脑细胞能量代谢,显着增加缺血区脑血流量,实现线粒体的保护,促进脑组织和神经功能改善,减少细胞凋亡[2-3]丁苯酞可以通过抑制大鼠皮质神经元中的Ca2+超载而保护神经功能,还可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缺血半暗带血流量增加和血液循环改善而恢复神经功能研究显示,丁苯酞还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逆转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来有效改善脑梗塞患者的预后,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4-5]。
本研究中,常规组采取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丁苯酞组则采取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加上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结果显示,丁苯酞组临床疗效、神经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自理程度相比较常规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之,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加上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理想参考文献[1] 常银波.丁苯酞注射液和阿替普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2018,15(10):20-21.[2] 孟秀丽.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7):115-117.[3] 杨 鑫.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J].系统医学,2018(17):57-58+61.[4] 邹超宇,张 颖.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8,24(22):102-104.[5] Deng,Qiuqiong,Zhang,Yue,Ding,Hongyan et al.Calcific emboli originating from the brachiocephalic trunk causing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worm-like calcification in the right middle cerebral artery[J].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official journal of the Neurosurgical Society of Australasia,2015,22(5):889-890.本文编辑:赵小龙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