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上文常古诗文复习资料(1-3单元).doc
5页八年级上文常古诗文专题复习(1—3单元)一、课文内容及文学常识1、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10长征即将结束的时候,形象地表现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赞扬了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艺术上有高度的概括性,并用夸张手法反衬红军战士的无畏精神2、《长征组歌》词作者是萧华,组歌包括《四渡赤水出奇兵》《过雪山草地》等共10个乐章3、《老山界》是一篇革命回忆录,作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本文采取顺序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层次以生动的描写具体而形象地表达中心意思4、小说《草》的作者是现代作家王愿坚小说以“草”为线索,既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本文综合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方法成功地刻画了以杨光为代表的红军战士形象和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形象5、电视文学剧本《长征》的作者是当代作家王朝柱,剧本主要刻画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我党我军伟大领袖力挽狂澜雄才大略和无数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影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视觉造型艺术,它熔文学、表演、摄影、音乐、美术于一炉运用场景切换、特写镜头等方法,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视觉效果。
6、《枣核》选自《美国点滴》,该书共十篇文章组成,主要介绍了美国现代生活及一些海外华人的心态作者萧乾,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和记者《枣核》写于1980年4月本文以枣核为线索,记叙了作者在访友中解开友人珍爱枣核的疑团的过程,反映了同窗美籍华人深厚的民族感情7、《最后一课》,作者都德,法国小说家这篇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亡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8、《始终眷念着祖国》选自《钱学森——中国人民的骄傲》这篇通讯以时间为明线,以钱学森眷恋祖国的深情为暗线,记述了钱学森在取得学术上的辉煌成就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表现了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9、《春望》这首诗抒发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杜甫,字子美,世称杜工部,曾自称少陵野老,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真实、深刻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丰富的社会政治内容和浓郁的时代气息,故被后人誉为“诗史”,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是杜甫诗歌的基调,“沉郁顿挫”是其主要风格有《杜少陵集》《泊秦淮》这首诗是作者夜泊秦淮,触景生情,感慨万千,抒发了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之情。
杜牧,字牧之,晚唐著名诗人诗、赋、古文并工,诗歌成就最高,当时与李商隐齐名,并称为“小李杜”有《樊川文集》《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以风雨为题,通过风雨把现实和梦境联系起来,表达了作者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主义诗人生平作诗近万首,题材极为广阔,擅长七言有《剑南诗稿》《过零丁洋》这首诗叙事和抒情相结合,将个人的经历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吉水人南宋大臣,文学家元军南侵,文天祥坚持抵抗,后兵败被俘,囚于大都,不屈而死作品以诗为主,也有少量的词有《文山先生全集》10、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历任齐灵公、庄公和景公的卿相,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晏子使楚》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陷齐人为盗的阴谋的故事,表现了晏子机智善辩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11、《背影》本文记叙了几年前作者在浦口车站和父亲分别时的情景,表现了父爱护儿子的深挚感情,抒发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12、《甜甜的泥土》这篇小说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也告诉人们人间的至爱亲情应该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13、《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 伤逝》,这是记载人物言谈的笔记小说作者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文章写了王子猷对弟弟王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对弟弟的深厚情谊14、《我的母亲》本文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才具,表现了对旧社会对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15、《父母的心》本文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二、八(上)古诗鉴赏1、《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一个“深”字表现战乱后的长安城破败、荒芜的景象,写尽山河破碎,人民离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溅”“惊”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连三月”见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足见思家之苦因写尽战乱中老百姓生死离别之苦而成为千古名句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苦痛无法排解,搔头更增哀叹2、《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更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 连用两个“笼”字,渲染了一种朦胧、迷蒙、清冷的环境§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玉树后庭花》本是亡国之音,诗人指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该汗颜的是座中那些只知道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统治者足见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 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参考:表达了诗人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2)赏析“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两句参考:后两句由现实转入梦境,诗人渴望为国效力,但壮志难酬,只能在梦中重现当年骑马驰骋的场景,豪壮而又悲怆风吹雨”三字照应了诗题3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参考:这首诗以风雨为题,通过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自然而巧妙4、《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2)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参考:这两句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3)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参考:这两句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风飘絮”比喻无可挽回的败局,“雨打萍”则是诗人一生沉浮的政治生涯的写照4)赏析“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句参考:这两句利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忧虑不安的心情,巧妙新奇5)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参考:将叙事和抒情结合起来,将个人的经历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慷慨悲壮,正气凛然5、《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表现了与知己的惜别之情,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2)赏析“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两句(或:这两句为何回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参考:这两句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真正的友情不受时空的限制和阻隔,气象阔大,志趣高远,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3)这首诗与以往的送别诗有何不同?参考: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6、《已亥杂诗》 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流露了诗人的什么思想?参考:并不认为自己一无用处,仍想做些对社会有益的工作2)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参考:这两句以新奇的比喻(“落红”比喻自己离开官场)表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3)这首诗歌的表达方式一二两句叙事、抒情;三四两句议论、抒情(4)这首诗歌中流露了诗人的哪些心境?离别的忧伤,积极的人生态度(回归的愉悦)三、八(上)文言文翻译《晏子使楚》译文:在晏子将要出使楚国的时候,楚庄王听到这个消息后对他左右的近臣说:“听说这个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要到我们楚国来,我想羞辱他,该怎么办呢?”有一个人说:“这样吧,当他来的时候,我就绑着一个人从您的跟前走过然后您问被绑的是什么人,我就说是齐国人;你问为什么被绑起来,我就说是因为偷东西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在宫里设宴招待他喝酒正酣的时候,有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来见楚王楚王问:“被绑着的这个人是谁?”官吏回答:“是齐国人,因为在我们这里偷东西这时楚王看了看晏子,问道:“你们齐国人都是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站起来回答道:“我听说,橘子生在淮南的时候为橘子,可是生在淮北就变成枳,虽然它们的叶子相似,但是结出来的果实则全然不同。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不同罢了老百姓在齐国的时候安分守己,不偷东西,可是到了楚国便偷东西了,难道不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善于偷东西吗?”楚王听完笑道:“贤能的人是不能戏弄的,我这是自取其辱啊!” 《人琴俱亡》译文: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