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东乡花儿及其当代意义的思考草稿.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2872698
  • 上传时间:2017-10-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8.41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东乡花儿及其当代意义的思考摘要 近年来对于少数民族的习俗文化的研究掀起了一股热潮,这不仅是经济发展(旅游规划)的需要,而且也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自身的发展的需求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物质生活极度繁荣,精神文化生活如火如荼尤其是作为一个历史自觉者,应当以传承和弘扬祖国优秀历史文化为己任,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这其中不仅包括以汉民族为主的文化,而且还应当包括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仅此,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民风民俗、少数民族社会生活以及乡村社会变迁的角度出发,以流行于甘、青、藏等地区的花儿为例,对这一主题进行研究通过深入挖掘反映社会生活的历史信息,以期得见其东乡族社会变迁之一斑同时也希望为保存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所裨益关键词 东乡族 花儿 社会变迁我们知道“花儿”自上世纪 20 年代被袁复礼先生引入学界之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尤其是结合民族风情和从传统文化之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最显著的就是各地“花儿”选集的不断出版,整理研究群体逐渐扩大然而,在此之下我们却不能忽视一个重要的现象那就是“花儿”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成为当前最艰巨的任务怎样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值得我们长期思考的话题,虽然我们已经感受到在新时期怎样对待传统文化,已成为每一位学者不得不关注的视角,而且也是我们的文化从产业建设不可逾越的重大课题;笔者不以愚陋,想通过对“花儿”这一民俗文化的重新梳理,深入挖掘其能发挥的当代意义,希望对此类民俗文化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 东乡族1 东乡族简述1.1 族源考究想来中国历史上以居住地或发源地而命名的事类不胜枚举,东乡族就是其中一例据考证“东乡族因居住在古河州(今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地区而得名该民族自称‘撒尔塔’ (Sarta) ,在历史上曾被称为‘东乡回回’ 、 ‘东乡蒙古’和‘东乡土人’等,其民族共同体形成于元末明初,但是, “东乡族作为一个概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第一阶段(1950-1954)的民族识别中生成的 ”[1] (杨思远.咀头村调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7.)在封建社会里东乡族人只是作为一种附庸或苦力的来源而遭受压迫,直到近代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乡族人才得以解放,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得到了国家认可与保护但是由于种种的原因对于以往模糊不清的历史真相,我们只有深入考究其渊源,方可见得其真实继而杨先生又对其进行了族源的考察,他首先例举了以往学术界对东乡族族源的争论,概述如下:一, 蒙古人主要依凭语言习惯与蒙古人近为据二,三族混合说以回族为主,融合了蒙古族和当地汉人三,中亚或阿拉伯人说依据东乡族人的体形特征四,吐谷浑人说依据东乡语与“土语”相近,且东乡多出吐谷浑人墓葬。

      五,回回色目人说依宗教信仰为证[2] (杨思远 .咀头村调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7.)但是这些都有失偏颇或各持一端,究竟如何,杨先生最后断定:“总体观之,伊斯兰教是东乡族形成额重要纽带,东乡族先民的主要来源是撒尔塔人” [3] ( 杨思远.咀头村调查 [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7.)以今天的风俗习惯考之,杨先生的这一点论断应该是值得肯定的无独有偶,马福元先生也曾说过:“东乡族是以撒尔塔人为主,融合了回族先民、汉族、藏族及少量的蒙古族等其他民族,在元代末年形成的一个民族共同体 ”[4](马福元. 中国东乡族[M]. 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 .2012:12.)另外,马虎成先生也有类似的见地,他认为:“东乡族是以撒尔塔人为主,融合了其他一些民族的成分,约在元末明初形成于今甘肃东乡一带的一个民族也就是说, ‘撒尔塔人’是东乡族的主要来源 ”[5] (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 50 辑中国东乡族[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16.)关于东乡族族源的考察,起初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近年来多数学者借助于新的材料和科学方法,使得人种的鉴别研究有了比较新的进展,其研究表明:东乡族人是以撒尔塔人为主,与蒙古人相差甚大。

      总而论之,东乡族应当是以‘撒尔塔人’为主,并且混合了其他民族而形成的新民族,这已为人们所认可1.2 地理沿革考察一个民族,必须要对其所居住环境的地理沿革做一番考察:“东乡地区远古时期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到了原始社会就有人类的生存了;春秋时期为羌戎之地;战国末属古雍州;西汉置枹罕县,属陇西郡;汉、晋以来,相继为鲜卑、吐谷浑、吐蕃所据;至元朝始有操阿拉伯、波斯、阿尔泰语的‘撒尔塔人’迁居此地 ”[6]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 50 辑中国东乡族[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58.)然而,就地域范围而言:大致还是集中在今甘肃兰州、临夏等河湟地区,这也与今天东乡族集中聚居于临夏一带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1.3 人口分布东乡族主要分布在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境内,少数则散居在甘肃省兰州市、广河县、和政县、会宁县和玉门市等地,另外还有少量的定居于宁夏、新疆、伊犁州及青海省等地除以上西北各省份之外,在全国也有分布,有关全国的分布情况,请参看下表:中国大陆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东乡族人口分布表地区 东乡族人口 地区 东乡族人口全国 513805 甘肃 451622新疆 55840 青海 2498宁夏 2168 西藏 111云南 179 贵州 412四川 60 广西 98广东 61 湖北 78黑龙江 64 北京 99内蒙古 42 其他 473资料来源:据 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7] (转引 马福元.中国东乡族[M].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13.)从上表可以看出,东乡族主要分布在主要分布在甘肃及其周围的省份,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1.4 语言文字 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历史传承的重要工具 “东乡族没有自己本民族的文字,但有属于本民族的语言——东乡语东乡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单元音少,复元音较多,没有长短元音的对立 ”[8] (杨思远.咀头村调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8.)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多数人还是运用汉语进行交流东乡族人由于其民族特性和民族渊源,造成了浓厚的伊斯兰宗教信仰,几乎是全民信教:“据 1985 年统计,共有 16.6 万人,占东乡县总人口的 84.3% ”、“东乡的每个村庄几乎都有清真寺,甚至一个村子有好几个,全县共有清真寺500 多处 ”[9] (马福元.中国东乡族[M].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13.)由此可见一斑并且就其内部也是教派林立,马福元先生指出:“中国伊斯兰教在东乡族中通常分为三大派系,即老教、新教和新兴教(又称‘赛莱菲耶’ ) 老教又分为四大派系,即虎夫耶、哲赫忍耶、库不忍耶、戛德忍耶各大派系又分出若干小派系,小派系也叫“门宦” “门宦”属于伊斯兰教派中的神秘派,在国外被称为“苏菲” ,在我国新疆被称为“依禅” ;在甘肃、宁夏、青海一带称为“门宦” 。

      东乡族人信奉老教(门宦)的人数最多,共计 9 个门宦:胡门、白庄、华寺、大拱北、张门、穆夫提、沙沟、海门等,信教的信徒分布较广新兴教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才产生的,所以信徒较少[10] (马福元.中国东乡族[M].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114.)由于其既有的历史传统和现今复杂的地域特征造成了这里复杂的宗教信仰,但是可以看出,主要是以伊斯兰教为主,其他宗教掺杂其中由此反映出其复杂的宗教情结,究其缘由:那是因为宗教在其民族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的纽带作用如果说语言是促使其民族形成的第一纽带的话,我想宗教便是无可置疑的不二桥梁2 东乡族习俗2.1 开斋节伊斯兰教教历将九月确定为戒斋的月份每逢斋月穆斯林们白天不准饮食,不许说污言秽语,夜间饮食,或有的在日出日落之前饮食斋戒期满,已经到了 10 曰 1 日左右,故而开斋,举行庆祝活动,故称为开斋节或“尔德节” 这一天邻里之间相互问候祝贺、男人举行念经祈祷等活动,相当于汉民族的春节2.2 古尔邦节古尔邦节东乡人称之为“阿也” 这一节日一般在开斋节后 70 天举行主要的民俗活动有邀请邻里共餐,分送食物,宰杀牛羊等等 2.3 圣纪节主要是纪念圣人穆罕默德诞生和逝世的节日,在伊斯兰教历 3 月 12 日举行。

      其纪念方式主要是举行各种形式的聚会以及诵读《古兰经》等2.4 阿守拉节“阿守拉”一词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思是“10” ,即伊斯兰教历的 1 月 10 日在东乡阿守拉主要是妇女儿和儿童们聚会的节日,每年有各家主妇轮流举办,届时海吃海河,尽情玩乐是为主要活动2.5 卧碌吃这个节日主要是东乡族人们庆祝丰收的节日,一般在每年的秋末冬初,农闲之际举行届时全村人相聚一堂,共进丰盛的餐饭顾名思义,这个节日主要是以饮食文化为主总结以上,开斋节、古尔邦节、阿守拉节、卧碌节为东乡族人四大节日,这些传统的民族节日,蕴含了悠久的历史文化气息和浓厚的乡土情怀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扎根在黄土高原上的各个民族,也许这些才是展现他们风采的舞台,也是对他们现实生活的真实记录二 东乡花儿1 花儿与花儿会(花儿的流派、分布,特征,花儿会)1.1 花儿及其分类“花儿”是我国古老歌谣的一种,从其产生一直传唱至今,已有 300 多年的历史对广大的西北地区的人们来说, “花儿”就是流淌在他们心中的赞歌就其如何得名以及怎样产生分别作一介绍,首先:“花儿”是流传在甘、青、宁、新部分地区的一种民歌,传唱者主要有汉、回、撒拉、东乡、保安、土族及部分藏族和裕固族。

      这种民歌以在歌唱中男方称女方为‘花儿’ 、女方称男方为‘少年’而得名,他的另一种歌名叫‘少年’ 其内容以歌唱男女爱情为主,属于山歌形式 ”[11] (郗慧民 .西北民族歌谣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25.)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花儿”产生于民间其属于民歌歌谣尤其是在西北少数民族中, “花儿”的传唱最为普遍其次:“花儿约有书 300 年的历史,一说由元曲演变而来,曲调有‘令’ ,有百多种”[12] (马进东.西北花儿介绍[J].科技风:2010(06).)另外据记载:“花儿早在明末清初,就扎根在东乡族人民的中间,乾隆 46 年(1781)初春,以苏四十三为首的撒拉族人民揭竿而起,举起反清斗争的义旗,取道东乡,东渡洮河,直攻兰州,数以千计的东乡族人参加了这次斗争当时东乡地区流传着许多名民歌,其中有两首花儿唱道:撒拉反给者唐汪哩,唐汪里有个亲戚哩接在个炕头坐哈哩,管上了一顿吃的哩拆上了房上的尕椽子,齐排挤扎成个筏子;撒拉反给在山尖子,吃的是羊肉面片子 ”[13] (东乡族风俗志[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58.)从这里也可以看出, “花儿”的产生至少是在明末清初以前,仅此计算,也至少有 300 年左右的历史是不差的。

      “花儿”同时也普遍流行于我国广大西北地区,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以及复杂的地域特征使得“花儿”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对于其分类,由于见仁见智,或有差异,但总体来说主要有“河州花儿” 、“洮岷花儿” 、 “青海花儿”三大类,另外在此三大类下各小类有异彩纷呈,此不赘言首先,有人认为:“由于流传地区的不同, ‘花儿’在音乐特色、演唱方式和文学形态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一般认为可分为‘河州花儿’ (又称临夏花儿、河湟花儿)和洮岷‘花儿’两大类型” [14] (郗慧民.西北民族歌谣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44.)其次:“根据‘花儿’的发源地,我们可以把‘花儿’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河州花儿” ,发源于河州地区,即今甘肃临夏地县,现在遍及临洮、康乐、和政、广和、永靖、夏河等县,有的流传到宁夏第二类是“洮岷花儿” ,在洮岷地区,即现在甘肃的临潭、岷县丹尼一带第三类是“西宁花儿” ,发源于西宁地区,即现在青海省的西宁、湟源、贵德、乐都、循化一带 ”[15](花儿的分类,马进东 .西北花儿介绍[J].科技风:2010(06).)不管是三类还是两类,他们之间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