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构想 初中生生命意义感对智能手机成瘾的影响:无聊倾向和感觉寻求的中介作用.docx
20页初中生生命意义感对智能成瘾的影响:无聊倾向和感觉寻求的中介作用The effect of life meaning on smartphone addiction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mediating role ofsensation seekingArnett根据自己的理论框架制定了与Zuckerman不一样的感觉寻求量表AISS AISS问卷包括两个因素即求新求和追求强度每个因素包含10个工程总计20 个工程为了防止社会接纳性问题的影响,所有工程都不涉及具体行为3)中国本土化的感觉寻求量表1990年,张雨青和陈仲庚对Zukerman的感觉寻求量表第5版进行了翻译和 本土化的修订2003年张明在他的博士论文中编订了青少年版本的感觉寻求量 表,此量表包括兴奋和冒险寻求(TAS)和去抑制(DIS)两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由 15个工程组成,共计30个工程2006年,陈丽娜在张明导师的指导下以小学生 和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编制了符合我国中小学生身心特点的 感觉寻求量表该量表共两个分维度,即兴奋与冒险寻求维度和去抑制维度,每 个维度有15个工程,总计30个工程,工程的选项由原来的两个优化为三个选 项。
本研究采用陈丽娜编订的感觉寻求量表2.5各变量间的关系研究.5.1生命意义感与智能成瘾的关系尽管诸多学者对名词概念的使用存在差异,但从近年来的国内研究来看,其 结论都一致说明智能成瘾和生命意义感呈显著的负相关,生命意义感可以负 向预测智能成瘾陈可人的研究说明,生命意义感与成瘾之间存在显著 负相关,而消极应对方式在依赖和生命意义感中间起局部中介作用(陈可 人,2017)张秀阁等人通过对大二和大三的学生的调查发现人生意义存在水平越 高,大学生成瘾倾向水平越低(张秀阁,秦婕,黄文玉,2019)有研究以女大 学生为研究对象,发现生命意义感对成瘾的负向预测作用(赵浩,宋天娇&张 灵聪,2020) o黄薇薇(2021)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智能成瘾对生命 意义感的影响,其以智能成瘾为自变量,以生命意义感为因变量,与本研究 的研究构想相反在本研究中,生命意义感为自变量,智能成瘾为因变量, 探讨初中生对自身生命价值或意义相关的认识与态度对其行为的影响1 . 5. 2感觉寻求与智能成瘾的关系不同研究发现感觉寻求作为一种人格特质与多种行为问题(如赌博、吸毒、犯 罪、网络成瘾、药物依赖等)存在稳定的联系成瘾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感觉寻求者 的特征表现为外向、勇敢、冲动等等因此关于感觉寻求和成瘾之间的相关研究受 到了广泛的关注。
Van等人(2006)的调查研究给出了明确的结论成瘾者的感觉寻求水平更高 Lin等人(2002)对台湾高中生群体进行调查柯丹露等人(2011)对我国中学生进 行调查研究均得出了与前者相似的结论冀东杰等人(2021)对男性网络成瘾者的 冲动性特征进行了比照研究网络游戏成瘾者冲动性较高尤其是在负性情绪状态 下行为控制困难更加遇到困难倾向于逃避°Li等人(20H)对高感觉寻求者网络 成瘾成因进行了探索高感觉寻求者更沉迷的是网络里呈现的带有刺激体验的内 容多表达在网络游戏、网络社交、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等方面赵闪等人(2008) 以大学生为被试进行了相关研究得出结论感觉寻求对网络成瘾具有一定的预测 作用并且存在显著相关要给予高感觉寻求者更多关注郭莲荣等人(2009)发现感 觉寻求与网络成瘾之间的正相关跟去抑制分量表得分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去抑制 这个维度值得关注和深思去抑制维度的题项是对一些反社会、不被认可的行为 的描述得分越高说明放纵欲越强、对于社会准那么的忽视、自私、公共意识薄弱网 络世界的虚拟性和匿名性让学生脱离了学校和家长的管教在网络创造的世界里 可以随心所欲这也是高感觉寻求者容易网络成瘾的原因。
智能加强了与网络的联系不少研究者在定义和评判成瘾的时候都 借鉴了网络成瘾的标准和成瘾维度智能成瘾作为网络成瘾的延伸与开展存 在有着与类似网络成瘾的核心病症如戒断病症、耐受性等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 明感觉寻求对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及二者之间的高度相关智能成瘾是否与 感觉寻求之间存在类似的关系引起了很多学者的注意并对此进行了调查证明王 小运(2014)对重庆大学生的人格特质进行了调查研究中将成瘾成为分为高 分组和低分组进行比照研究发现在危险和冒险寻求等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证明了成瘾与感觉寻求的高度相关Wang (2020)探究智能成瘾的影响因 素和内在机制时发现感觉寻求对智能成瘾的影响是通过心流体验和自我调 节传递的感觉寻求是有效预测智能成瘾的个性特征之一感觉寻求水平较 高的初中生在使用智能方面很可能存在许多潜在的问题比方该类群体在通 过获取信息时会更加关注一些猎奇的推送对紧张刺激的游戏、性信息和表达 暴力冲动的信息会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同时由于对使用智能时间和空间的有 效抑制智能成瘾行为在该人群中发生的可能性更高1.1.1 5. 3生命意义感与感觉寻求的关系关于生命意义感与感觉寻求之间直接关系的研究寥寥无几。
但是一些研究可 显示出生命意义感与感觉寻求存在间接的关系一方面,有研究说明无聊倾向的强弱可以有效预测生命意义感、成瘾行 为例如,张亚利等人(2019)的研究说明大学生成瘾倾向、无聊倾向呈负相10 关王玮杰(2017)通过对高中生的研究发现无聊倾向与依赖、生命意义感之 间存在显著负相关,高中生的无聊倾向通过生命意义感的局部中介作用对依 赖产生影响姚梦萍等人(2016)的研究发现拥有生命意义感在无聊感与依 赖行为间起局部中介作用另一方面,有研究说明无聊倾向与感觉寻求、成瘾行为之间的关系童 媛添等人的研究说明(2019)无聊倾向会加剧消极情绪体验,进而增强成瘾 的风险;而感觉寻求会“放大”或“增强”无聊倾向对消极情绪及成瘾的负 性影响杨银芳(2021)的研究说明大学生心理渴求感对成瘾具有正向的 影响梁瑞(2019)和吕倩倩(2016)通过对中职学校学生的调查,都发现中职生无 聊倾向与智能依赖呈正相关关系2.5.4 生命意义感和无聊倾向的关系初中生生命意义感对无聊倾向会产生影响彭维(2012)的研究发现大学生 生命意义感对无聊倾向性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生命意义感因子负面影响着 无聊倾向性的外部刺激和内部刺激两个因子,均到达及其显著水平,寻求意义感 因子正面显著影响无聊倾向性的外部刺激因子。
而李璐(2016)的研究发现大学 生无聊感在生命意义感和生活满意度之间起中介作用2.5.5 生命意义感、无聊倾向、感觉寻求对成瘾行为的影响初中生感觉寻求、无聊倾向对智能成瘾会产生影响赵建芳(2017)等 人的研究发现感觉寻求与成瘾倾向呈正相关王晴(2015)的研究发现大学生 网络成瘾、无聊感在各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无聊感中的消极情绪维度在 无聊感与网络成瘾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胡琴(2015)采用自编的大学生休闲无聊 量表及其他研究工具对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休闲无聊在感觉寻求和网络依赖之 间起到显著的局部中介作用童媛添(2019)的研究发现无聊倾向、感觉寻求及 成瘾各变量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无聊倾向对成瘾的直接效应受到了感觉 寻求的调节也有其他研究将感觉寻求作为自变量进行研究,考察感觉寻求与无 聊倾向之间的关系比方郑红丽(2020)调查了我国3128名14〜35岁青年的无 聊感与吸毒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感觉寻求对吸毒行为的影响是通过无聊感的中 介作用产生的在本研究中,感觉寻求也作为中介变量综上所述,生命意义感、无聊倾向、感觉寻求与成瘾行为之间存在关联而 智能成瘾作为成瘾行为的一种,与药物成瘾等会具有相似的性质。
故本研究 提出研究构想:无聊倾向、感觉寻求在初中生生命意义感和智能成瘾之间起11 到局部中介作用如果初中生认识和领悟自身生命意义、存在价值的程度很高, 并具有良好适应性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其对于现实社会和网络虚拟世界中的 风险或偏差行为更为敏感,并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自觉地 抵御新奇、刺激的各种感觉和体验因此,本研究认为初中生生命意义感越强, 越能降低其感觉寻求和无聊倾向的水平,进而减少智能成瘾行为发生的可能 性3研究方案3.1研究假设假设1:生命意义感与无聊倾向、感觉寻求、智能成瘾这三个变量之间 分别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具体来说,初中生的越能领悟和体验到强烈的生命意义,并树立积极向上的 生活态度,其无聊倾向、感觉寻求、智能成瘾的水平也就越低假设2:无聊倾向、感觉寻求、智能成瘾这三个变量之间具有显著的两 两正相关关系假设3:无聊倾向、感觉寻求在初中生生命意义感和智能成瘾之间起到 局部中介作用生命意义感既可以直接预测智能成瘾,也可以通过无聊倾向、 感觉寻求间接预测智能成瘾针对各变量间关系的研究假设见下列图U图1研究假设3. 2研究对象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来自A城市中学的初中生,研究的样本为300名左右12的初中生。
研究样本的各项特征争取做到分布均衡,例如在年级、性别、生源地、 家庭特征上均匀分布3. 3测量工具(或实验材料、实验任务等)《生命意义感量表》本研究使用王鑫强(2013)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修订的生命意义感量表 (MLQ) o量表由拥有意义感(MLQ-P)和寻求意义感(MLQ-S)两个量表组成,分 别有5个问题,一共10个问题该量表使用7分计分方法,其中1分表示“完 全不一致”,7分表示“完全一致”分数越高,说明生命意义感越强量表经 检验具有较好的信度《成瘾指数量表》本研究中对智能成瘾的测量采用黄海修订的《成瘾指数量表》(梁 永炽编制),共包括17题,4个维度:失控性(个体无法控制使用)、戒断 性(个体离开出现不适应)、逃避性(个体利用到达逃避现实世界的目 的)和低效性(个体由于使用导致学习和工作效率低下)采用5点计分, 被试在8个筛选题中有5个肯定回答那么被界定为成瘾者,具有良好的信度与 效度《青少年感觉寻求问卷》本研究测量使用陈丽娜(2003)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中编制的《青少年感觉寻 求问卷》对初中生的感觉寻求水平进行测量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和效度较高, 共分为兴奋与冒险寻求维度和去抑制维度,每个维度有15个题目,题目采用三 等级的等级评分形式。
《中学生无聊倾向量表》本研究采用田志鹏等人(2014)在国内中学生群体中进行修订的中学生无聊 倾向量表,量表共22个条目,包括缺少卷入、刺激寻求、单调性、耐性和自我 调控5个因子,采用7级计分该量表己应用于不同的文化和群体中,目前在国 内香港、大陆地区都己得到充分验证,信效度良好133. 4施测程序本研究利用问卷星线上调查平台对初中生开展线上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 设置作答有效性甄别题目,如“在该题中,请选择XX”,以检查被试作答是否 认真、属实有效对被试作答的时间进行控制对于平均每道题目作答时间短于 2秒的线上问卷,要进行剔除此外,对于题目作答明显具有集中趋势的问卷, 也要剔除4. 5创新方向本文的创新方向主要分为以下几点:(1)本研究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开展智能成瘾问题的研究,而当前的 相关研究主要以大学生为主,较少涉及未成年的青少年群体从开展角度来看, 大学生群体基本到达成年水平,文化教育程度和人格成熟度、自控力、领悟力都 相对青少年群体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有必要增加对青少年群体智能成 瘾问题的关注2) “感觉寻求”“无聊倾向”可以作为智能成瘾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