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二语习得和语言教学.ppt

208页
  • 卖家[上传人]:tia****nde
  • 文档编号:66907524
  • 上传时间:2019-01-0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49.01KB
  • / 20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绪 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属于狭义的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一 个分支狭义的应用语言学研究,主要包括语言教学研 究(如教学理论研究、课程与大纲设计、教学过程等)、语言习得研究、语言测试研究等 本课程试图将二语习得研究与语言教学结合起来,使学 生能够用二语习得理论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近些年来,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倍加关注 这主要是因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对第二语言教学研究,乃至语言测试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语言教学研究越来越关注语言习得的研究,语言习得研究也越来越关注语言教学研究一方面,语言教学研究期望从语言习得研究得到关于语言教学问题的答案比如,“哪种教学方法更有助于学习者的语言获得?”、“教师在课堂即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是否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言规则?” 等等 另一方面,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由过去专注于本领域的理论研究逐渐开始关注语言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试图通过语言习得研究来回答这些问题那么,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是否可以对语言教师的期望作出 一些承诺呢?实事求是的说,不能作出完全肯定的承诺 原因之一,第二语言习得本身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第二语言习得涉及两种甚至两种以上语言系统,涉及学习者的母语背景、学习者的习得机制和习得过程、涉及学习者的态度、动机和策略等内在和外在因素,使得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比母语习得研究复杂的多。

      原因之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有自身的研究范围和研究目标 由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毕竟不是语言教学研究,所以,它所关注的不是日常课堂教学的一些具体问题 它所关注的基本问题是,第二语言学习者是如何获得第二语言的 围绕这个基本问题,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主要关注以下一些研究领域:,(1)L2学习者如何理解第二语言,如何用第二语言 进行表达; (2)L2学习者获得第二语言经历哪些阶段; (3)L2学习者的语言系统是如何产生的; (4)影响第二语言习得因素有哪些; (5)L2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机制是怎样构成的; (6)第二语言习得涉及哪些心理过程; (7)L2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采取哪些策略很显然,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关注的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系 统,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和机制,学习者的策略等问题这些研 究试图回答第二语言学习者是如何获得第二语言这个基本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对语言教师的期望作出某种程度的承 诺因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最终要服务于语言教学,最终目 的是要回答语言教师提出的有关语言获得的问题第一章 语言、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问题: 1、第二语言习得可以在哪些不同的环境中进行? 2、第二语言教学可以分为哪两种? 3、什么是教学理念? 4、第二语言教学的目标和标准是什么?,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第二语言获得途径: 课堂环境——自然环境←→外语环境——二语环境(母语环境) 二语环境和外语环境的对立,取决于目的语在社区中是否常用 二语环境和外语环境的区分并不简单 环境对语言学习的影响有不同看法:触发作用;制约作用,2.语言习得 母语习得——二语习得 语言习得研究中,有两个基本问题,“逻辑问题”和“发展问题”。

      逻辑问题:语言习得是如何成为可能的?(环境论;先天论) 发展问题:怎样解释语言习得遵循一定的发展顺序和步骤? 对于逻辑问题,第二语言习得的表述略有不同:有些人二语水平很高,但 大多数人却不是这样,为什么? 第二语言学习是否只要能够复制出跟母语习得环境一样环境就行了?(直接法) 第二语言学习过程和第一语言学习过程是否相同?,3.语言教学 第一语言教学 语言教学 母语环境中的第二语言教学(二语教学) 第二语言教学 外语环境中的第二语言教学(外语教学) 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的重点是教师和教学过程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重点是学习和学习过程5.教学理念 定义:对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基本认识 内容:学什么/教什么;怎样学/怎样教; 理念的多样性 学外语一定要多背单词 背单词没用 外语学习是形成一种习惯 学外语要学会语法 学外语最重要的是兴趣 学外语一定要使用假如你碰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做?是迁就学生的做法还是让学生 接受你的理念? 第一:认清差异 第二:探究原因 “教和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合同,而不是单方的事件教师需要在教 学中贯彻自己的教学思想,也需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期待如果学 生不习惯教师的做法,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应该放弃自己的教学思想 和方法,刚好相反,这意味着,师生应该在需求和期待方面达成一 定的谅解。

      这也许还意味着需要引进渐变而不是突变的概念 ——哈默尔,5.母语者和非母语者 母语者的语言知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第二语言提供了相对明 确的标准 母语能力的特点: 下意识地理解与应用母语规则 不自觉地掌握母语形式所表达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文化意义 在实际交际中,直觉地理解语言形式所表达的社会功能,而且理解语言形式服从功能 上述能力分表达和接受两种表现形式 能创造性地使用母语,可以说出或听懂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话语 上述能力因人而异,具有个人特点,儿童跟成年人也有差别第二章 能力和表现,问题 1.什么是能力和表现? 2.能力和表现有什么样的关系? 3.对乔姆斯基的能力概念有何评论? 4.能力和表现背后隐藏着什么问题 5.如何解读语言教学使用的交际能力框架?,1.能力、表现和水平 能力是一种心理现象和个人属性;能力是是关于语言的规则系统的知识 表现是对能力的实际运用,可以进行观察运用的情况如何, 则受制于许多因素 水平是运用知识的本领 语言理论关注的,主要是一个理想的说话人/听话人,此人处 身于一个完全同质的言语社团,对自己的语言有着完美的掌握,在 实际表现中运用语言知识时,也不受任何与语法无关的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包括:记忆限度、干扰、注意力和兴趣转移、错误等 ——乔姆斯基,三者的关系: 1.能力等于抽象的知识 2.能力和水平在某种意义上是同义词,与表现对立 3.正常情况下,能力和表现基本一致能力决定表现,表现反映能力 4.能力和水平都比较抽象,不能直接观察和测量在语言教学中,通常是 根据学生的表现(测试)来推测他的水平和能力;在语言研究中,通常采 用反思、直觉判断(判断句子合不合法等方法来推测语言能力 能力指抽象的知识, 水平是运用知识的本领, 表现是水平付诸实施的结果2.乔姆斯基能力概念批评 能力概念的核心,是把语言当成一个抽象的系统,并且认为语言学 家的责任就是研究这一抽象系统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排除社会 和文化的影响以及使用者的个体差异因素 塞林格: 乔姆斯基只关注理想的说话人/听话人,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是第二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变量 理想的说话人/听话人处在一个完全同质的社会中,但是语言社团中普遍存在的非同质性对人们的学习第二语言有重要影响 生成语法的框架中没有包含时间因素,研究对象是已经完美掌握母语系统的说话人/听话人但是第二语言学习是一个发展过程,不考虑时间因素就无法讨论二语学习。

      乔姆斯基对记忆或储存问题也不关心,但这对学习者来说却极其重要威尔士:关于能力,以下两点一般没有异议: 能力即知识,和实际表现相对,表现只能部分反映能力 能力概念需要排除非本质的内容 乔姆斯基的能力概念范围太窄,只指抽象的语法能力一个完整的语言理论,必须既能解释语言运用的创造性,也能说明语境的重要作用除了语法能力外,语言能力还包括使话语具有“语境得体性”能力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 社会生活不仅影响外在语言表现,而且影响语言内在能力现实社会的 语言社团并非完全同质,成员之间存在能力上的差别没有一个人能够 完美拥有或掌握全部的交际手段另一方面,个体的语言能力也在不断 发展和变化之中 交际能力的“可能性”——规则允许的可能结构(乔氏涉及到的一点) 交际能力的“可行性”——是否可用 交际能力的“实证性”——在某个具体语境中本族人是否会使用某一结构 交际能力的“得体性”——是否合适,3.能力和表现背后的两个话题 (1)系统性和社会性在语言运用中的关系: 语言能力概念应包括两种现象 合法却不得体的句子;不合法却得体的句子 (2)创造性在交际中占什么地位: 固定性——创造性 固定语:由多个词汇组成,在记忆和提取时被看成是一个固定搭配, 而不是依据语言规则由相关项目临时组成。

      形式完整,在长度和复杂程度上超过学习者自己能够生成的话语 使用中经常出现问题,或者不合法,或者语义、语用方面有毛病瑞易和佩金斯的“双通道模型”: 固定性是常规的处理方法,在遇到困难时,分析性就会随时出现 固定性和创造性是语言处理中的两个通道,他们相互补充创造性 系统的优点是能够对新颖的、没有想到的话语进行处理,能够自由 地生成这样的话语在对熟悉的可以预料的话语进行处理时,固定 性系统就更加经济高效 在语言运用中,我们首先依赖固定性固定性不能解决的问题,才 借助于创造性因此我们的语法能力是不轻易出动的,而是用来对付 紧急情况的例1: A:劳驾,西安外大怎么走? B:劳驾,西安外大一直走 例2: 问:你觉得平时说话时用“把字句”困难吗? 答:我大概不用因为用把字的时候,后面的词想一想的时候,用太多的时候,这样太麻烦,所以平常用的太少把门打开”这样的,固定的用法的话,可以用,可是,自己突然想出来这样的情况的话,我觉得很难用4.交际能力概念的发展 卡纳儿和斯韦恩的交际能力模型: 语法能力→规则(有关形态、音系、句法、语义等方面的知识) 社会语言学能力→语言运用的社会文化规则和语篇规则(有关在一定的社交语境条件下如何恰当地使用语言的知识(衔接和连贯))。

      衔接:话语在形式方面的连接手段 连贯:话语在意义方面的连接 策略能力:有关如何使用交际策略去排除交际障碍、实现交际效果等的知识,巴奇曼的交际语言能力模型 语言能力:语法能力和社会语言学能力 策略能力:将使用者的语言能力、“背景知识‘以及情境联系起来 的纽带评估——计划——实施) 心理生理机制:,5.交际语言能力框架 交际语言能力,,,,,,,背景能力,语言能力,(得体性),语用能力,策略能力,流畅能力,(知识性),(准确性),(灵活性),(流利性),第三章 语言机能和普遍语法 问 题: 1.什么是语言机能? 2.儿童为什么能够以惊人的速度掌握语言? 3.什么是习得过程中的积极证据和消极证据? 4.什么是语言的普遍性? 5.对乔姆斯基的批评的主要表现? 6.基于普遍语法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有哪些主要成果?,1.语言机能(语言习得机制) 语言的离散性:句子是由离散的单位组成的 语言的递归性:同样的成分(词语或者规则)可以重复使用 离散性是递归性的前提,没有离散性递归性需要的成分就无法得到 递归性决定了人类语言的句子可以无限加长 在充满迷人鲜花香味的房间里和三五个知心朋友坐在舒适无比的沙发上 一边听着轻松的音乐一边聊着漫无边际的话题一边喝着散发着清香的绿 茶一边看着窗外越来越浓的春色一边翻着这本《语言教学》原理……,乔姆斯基认为:人类的语言机能中,有些是和其他物种共同的;但 递归性是人类语言最核心的特征之一,也是人类语言独有的。

      狭义语言机能(faculty of language-narrow sense, FLN):FLN的核心成分是一个抽象的计算系统(指句子组合过程中需要进行的一系列操作)计算系统使用有限的元素,产生出无限的表达式,每个表达式都是语音和意义的结合体,其长度也没有限制 广义语言机能(faculty of language-broad sense, FLB):除了内在的计算系统即FLN以外,FLB还包括另外两个系统,即感觉运动系统和概念意图系统它们属于认知和感觉机制,是人类和其他物种共有的如果有差别,也是数量方面的,而非类别性的只有FLN包含的机制,特别是递归性,才是人类特有的有机体内部的一些特征对语言机能的具体使用有很多限制比如, 肺活量限制实际说的话语长度,工作记忆的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