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卷(部编版2021)01(全解全析).pdf
13页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1高一语文全解全析I23671 01 11 21 51 81 92 0BCDCBBAABCAB、现代文阅读(3 5 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 小题,1 9 分)1.B2.C3.D4.(4 分)(1)论证方式多样文章采用了例证、喻证、引证、对比论证等作者引用了鲁迅、刘鹦的语句,选取了宝玉与玉钏儿、龄官、黛玉的交往,运用了饺子、西瓜子等比喻,让自己的论证更清晰、更有说服力2)论证结构清晰,运用总分结构,分条论证作者从“情”字入手,分析了从“情”字理解小说主题的四个层面,结构严谨,层次清晰3)论证语言浅显明了作者通过比喻、对比、举例等手法,用通俗浅显的语句,将自己的观点一一展示,化难为易,通俗易懂5.(6 分)(1)每个章节可以从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2)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3)人物视角叙事考究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4)对主要人物、关键情节的描写,通过特定的人物去实现;(5)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B.“这源于作品中穿插着很多诗,而且从始至终都是叙述与抒情的交融,具有梦幻色彩”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 绝唱,这是无庸争议的,但它还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不仅仅是因为 红楼梦里有许多诗,而且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可见选项曲解文意故选B o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理解文本中重要信息的能力C.“因此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也是解读 红楼梦 的重要门径”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认为 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若如此看待红楼,可谓未窥门径”,“未窥门径”即是说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门路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的观点是:红楼梦主 题 是“大旨谈情”A.是说小说中“戏文”与人物命运的关联:B.说 的 是 红楼梦富有诗意,具有言外之意;C.是作为考据派的胡适的成果;D.是 从“情”的角度来谈宝玉的,所以可以论证 红楼梦的主题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论证特点的能力首先,从论证方法上看,引用刘鹦 老残游记中的话,使用了引证法;列 举“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使用了例证法;”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使用了喻证法;“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
与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天降大雨,他只提醒龄官快避雨去罢,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使用了对比论证法其次从论证结构上讲,文章采取的是总分的论证方式,首先,提出总的论点是 红楼梦主题是“大旨谈情”,接下来从四个层面进行分析,第一层,是 将“情”理解为爱情之情;第二层境界,认 为 红楼梦是为国立传、女儿正名;第三层境界借写宝玉对女子的珍重体贴,探究人与人应如何相处;第四层境界、红楼梦不仅是仁爱之书可以说条理非常清晰再者,在语言上也很有特色,比如 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就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在第二个境界中大量列举实例,通俗易懂,使深刻的道理浅显化5.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文本中重要信息的能力本题中,根据材料三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红楼梦可以从每个章节的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黛玉进府,是贵族少女兼伶仃孤女角度;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穷人兼世故老妪角度;查抄大观园是从权力顶峰跌落的王熙凤角度这是作者熟谙人物视角叙事的结果”,可以概括出 红楼梦在叙事方面的特点之一是每个章节可以从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
根 据“曹雪芹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可 见“善用人物视角,喜欢变换视角”是主要信息,可以将这句话作为特点直接进行概括根 据“红楼梦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且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可以直接将这句话概括为答案要点根 据“他(或她)和所叙之事或人又肯定有重要联系”和下文作者所举的例子:写黛玉的具体形貌,只能从宝玉的眼睛看出;写通灵宝玉,只能从宝钗的眼睛看出,可见对主要人物、关键情节的描写,通过特定的人物去实现根据材料三结尾处“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一丝不苟又一丝不乱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是 红楼梦取得前所未有叙事成就的主要原因”,可见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也 是 红楼梦的叙事特点之一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 小题,16分)6.C7.B8.(4 分)展现了“文革”前后中国农村的生活状况,为故事的发生交代了时代背景体现了田福军强烈的责任感和解决百姓温饱问题的决心和信心,为情节发展做铺垫突出表现了田福军对农村的深厚感情以及心系百姓、工作方式灵活等形象特点。
9.(6 分)人在面临矛盾做出选择时,勇敢的人可以舍弃个人利益选择维护集体利益,哪怕会因此承受一定的后果文革”结束,当时农民吃饭问题依旧解决不了,但他毅然投入到解决农民温饱问题的工作中来这,种选择体现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面对饥饿问题,他不顾个人后果,违反上级规定开仓放粮,这种选择体现了他勇于担当,公而忘私的勇气和魄力分析】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思想内容和语言特色的能力C.“旨在表现灵活变通的个性”错误,从文中来看,小说写田福军考察村中百姓生活状况后决定开仓放粮,战备粮空缺下的数目以后再补目的是表现田福军一心为民、不顾个人得失故选Co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B.“体弱多病”错误,结 合“我一家三口人四天都没吃一颗五谷了!快饿死了”可知,女孩子是因为过度饥饿才如此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插叙作用的能力首先找到第二段插叙的文字,概括插叙的内容,即“使他不由想起小时候的端阳节,他和福堂哥总要一大早就爬起来,拔好多艾草,别在门上,别在全家人的耳朵上,然后再揭开喷香的粽子锅”“记得文化革命开始时,他刚三十出头,正是风华茂盛之时一一结果这好年华白白地浪费掉了”“只要国家有希望,工作就是把人累死也畅快!他多年来一直处在实际工作中,因此非常清楚十年文化革命所带来的灾难性破坏是多方面的,不可能在朝夕间就消除。
他常想,作为一个基层领导干部,必须在他的工作范围内既要埋头苦干,又要动脑筋想新办法当然,眼下最重要的仍然是农民的吃饭问题现在看来,没有大的政策变化,这问题照样解决不了那么,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最起码先不要把人饿死”,插入的是田福军的回忆和心理活动,从他的回忆中可以看出“文革”前后中国农村的生活状况,这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然后分析插叙内容在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方面的作用先看插入内容在人物塑造方面的作用,面对文化革命带来的破坏,田福军认为“作为一个基层领导干部,必须在他的工作范围内既要埋头苦干,又要动脑筋想新办法”,这展现出田福军作为基层干部的责任意识,“动脑筋想新办法”则是表现出他工作方式的灵活,“眼下最重要的仍然是农民的吃饭问题”表现出他解决百姓温饱问题的决心和信心,由此可以看出田福军对农村、农民的感情接着分析插入内容在结构方面的作用,下文写田福军询问村中的情况,并亲自到农民家中去考察,这些情节是建立在他心系百姓、心系工作的基础之上,而插入的内容就可以看出他对待工作、对待农民的态度,所以为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9.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从题干的要求来看,考生要先理解“人生,其实无非是矛盾与选择的综合体,无关对错,仅仅在于我们能否有勇气在矛盾中作出选择并勇敢承担一切后果”这段话的内涵,然后结合这句话的内涵分析田福军的形象。
人生,其实无非是矛盾与选择的综合体,无关对错,仅仅在于我们能否有勇气在矛盾中作出选择并勇敢承担一切后果”,这段话告诉我们人生的特点一一矛盾和选择的综合体,并告诉我们如何对待这一综合体有勇气在矛盾中作出选择并勇敢承担一切后果然后到文中找到田福军面临的矛盾和做出的选择,如第二段“十年文化革命所带来的灾难性破坏是多方面的,不可能在朝夕间就消除当然,眼下最重要的仍然是农民的吃饭问题现在看来,没有大的政策变化,这问题照样解决不了”,由此可知,田福军面临的矛盾是“文革”结束,当时农民吃饭问题依旧解决不了,对此田福军做出的选择是“那么,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最起码先不要把人饿死”,这是基层工作者的工作,而他毅然选择投入到解决农民温饱问题的工作之中,这表现出他的社会责任感;如“所有的大队都有 战备粮但这些粮食是准备未来打仗吃的;上面规定,任何情况下都不准动用一动用这粮食就等于犯法”,这又是田福军面临的矛盾,面对这一矛盾,田福军“无法顾及个人的后果一一他不能看着把人饿死他当即决定,立即打开各队的粮库,尽快把粮食分发给缺粮户战备粮空缺下的数目,以后逐渐再补上反正不管怎样,他已经严重违犯了禁令他想,为此就是把他押到法庭上,他也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这种选择体现了他勇于担当,公而忘私的勇气和魄力.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分)【答案】10.D11.A12.D13.(8 分)(1)韩信派人暗中去侦察,得知广武君的计策未被采用,这才敢率兵进入井险。
2)这次将军反而命令我们背水列阵,然而最后取得了胜利,这是什么战术呢?14.(3 分)(1)韩信能够灵活运用兵法,懂得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2)韩信能够进行周密的部署,出奇计制胜;(3)对手成安君没有采纳广武君的计策分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韩信派出的二千奇兵,在等到赵军倾巢出来争夺战利品时,就冲入了赵军的军营,拔光了赵军的旗帜,插起了二千面汉军的红旗赵军发现军营里已全部是汉军的红旗,于是队伍大乱,士兵们纷纷逃跑二千骑”是后置定语,修 饰“奇兵”,其后断句;“共候”的宾语是“赵空壁逐利”,不能断开,排除选项B C;“二千”是后置定语,修 饰“赤帜”,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水北山南为阴,淮阴,指淮河的北岸区域”错误水南山北为阴,淮阴,指淮河的南岸区域故选A o1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D.“又亲自为其解开绑绳并拜为军师”错误由原文“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可知,是用对待老师的礼节来事奉,并不是拜他为师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得分点:使,派;间,暗中;用,采纳;引兵,率兵2)得分点:陈,列阵;竟,最后;何,什么1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韩信能够取得井险之战的胜利,首先在于懂得用兵的谋略,“诸将毕贺,因问信日: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日: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日 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可见韩信能够灵活运用兵法,懂得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其次,在于韩信周密的部署和出奇制胜的策略,“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草山而望赵军,诫日: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引诱赵军倾巢出动,在赵军军营插上汉军旗帜,使得赵军打乱,可见韩信攻打敌人部署周密,能够出奇计制胜;最后,韩信能够取得胜利还得益于对手的愚蠢,“广武君李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