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定位与思考.docx
9页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定位与思考 兰溪市国土资源局 赵焕祥兰溪市位于浙江中西部,地处钱塘江中游,金衢盆地北缘,土地总面积1312Km2,有户籍人口66.13万人.2009年末全市耕地4.25万hm2,人均0.96亩,是个人多地少、用地矛盾比较突出的县级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的增加,社会各方面对土地的总需求量还将不断增加,据估算,今后几年全市土地总需求面积仍将以每年66.7hm2以上向上攀升,而目前土地开发复垦能力每年仅新增耕地58hm2,人地矛盾将更为突出通盘考虑长远和未来的土地利用规划,已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没有一个最优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保证实施,就难以扭转人增地减的局面,难以协调和解决各业用地的矛盾,势必动摇农业的基础地位,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做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是当前土地管理的一项首要工作,务必抓紧抓好一、以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为基础,统筹土地利用布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宏观管理土地的基础和“龙头”,在整个土地管理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通过土地利用规划的修编和实施,统筹安排和合理布局各业用地,发挥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建立起供应引导需求的机制。
可以避免用地的盲目性,达到科学、合理.节约用地的目的1、统筹土地用途管制,严格保护耕地耕地资源是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生产要素,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耕地的面积和质量是保证粮食生产的基础,粮食安全又是社会的头等大事,是国泰民安的基础因此坚持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合理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按照保障经济发展与保护农用地相统一是本次修编的工作重点在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基础上,我们要继续坚持以乡镇为单元划定保护区,以行政村划定保护片,以田塍、沟坎、河道、山脚线、行政界线划定保护块的做法,为基本农田保护区订桩立碑并登记造册要选择显要位置设立大型公示牌,确定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人,把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区、片、块及一般农业用地都标绘在公示牌上,达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并做到规划图、台帐与实地一致在此基础上,制订具体的利用原则和管理措施,推进耕地保护由单纯数量保护向数量、质量和生态全面管护转变,确保上级核定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确保基本农田保护率2、统筹空间布局,优化资源配置要以《兰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计划》为指导,以《土地管理法》和《浙江省实施<土管法>办法》为依据,科学编制城乡建设规划,科学确定城市定位、功能目标和发展规模,合理预留城、镇、村建设用地范围,严格掌握用地标准,控制城镇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使之与城乡发展规划相协调、相衔接。
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村庄建设用地规划红线严格圈定城乡建设用地范围,防止城镇、村庄建设盲目“摊煎饼”式外延扩张在用地指标分解上,就我市而言,则应统筹近期建设急需和长远可持续发展用地需要,要在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的前提下,优先保障安排浙能兰溪电厂、330国道改建、城市防洪设施、保障性住房、下山脱贫、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农村教育和公益事业、城镇市政公用设施等用地,重点保障公路、铁路、能源、污水和垃圾处理、环保等基础设施用地3、统筹各类行业用地,实施专业规划无缝衔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涉及城镇规划、工业发展规划、农业项目规划、水利建设规划、交通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要克服上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可操作性差,与行业规划衔接协调不力,缺乏互动机制,导致有的部门安排项目与总体规划冲突等问题在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项指标综合平衡的基础上,按照总量控制、全盘考虑的思路,通过与有关部门的协商,共同划分用地区如水产部门商定的水产养殖区、与旅游部门商定的旅游用地区,与林业部门商定的林业用地区,与农业部门商定的后备资源调整和利用区域等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基本农田划区定界同步修编,实施与各行业规划的紧密协调和无缝衔接,使修编后的规划达到目标明确、指标合理、文字简明、操作实用的目的。
二、以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为依据,完善科学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三分规划,七分管理”规划编制是手段,实施才是目的只有实施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才能发挥其“龙头”和保障作用要科学分解并层层落实规划的各项指标,严格控制各业各类建设用地规模,合理调整建设用地结构,形成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倒逼机制,才能把规划真正落到实处1、必须从用地指标上宏观管紧要按照“严控增量,调控存量,集约利用”的管理模式,严格控制用地总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要制订出中、长期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将各项规划指标逐年分解落实,以便于操作执行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全市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从严从紧控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强化年度计划的调控能力,充分发挥计划对年度用地总量和用地方向的调控作用实行按计划供地和占补挂钩制度凡涉及农用地转用的项目,必须符合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要求,没有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或超过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的,坚决不供地凡未严格执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或未完成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指标的,将核减下一年度的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从“源头”上把住用地审查关通过建立严格的计划核批和执行台帐制度,树立起计划的权威性和导向性2、必须在项目预审中切实管好预审是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重要环节,进行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时,对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事项要提出调整意见,依法做好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土地开发和整理等项内容审核,健全土地利用项目的审查制度,要建立按规划供地和批地的管理机制,建立用地审批前,由规划管理人员现场踏勘,检查是否符合规划用途,在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下,才出具规划许可证。
严格实行“六个不批”制度,即无立项计划、无规划许可、无可行报告、资金不到位、能用存量土地而占新地、能用劣地而占好地的坚决不批,使土地利用规划真正落到实处3、必须在依法行政中真正管严温家宝总理指出: “国家依法制定的国土资源规划,具有法律效力,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不允许任何地方、任何领导随意改变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依法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要在土地利用规划制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开发整理等专项工作中,切实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权威要大力加强规划宣传工作,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土地规划意识,自觉遵守规划,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律和规划管地建立健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制度对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定期评价分析,研究完善加强土地调控、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措施同时加强对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的监管,建立节约集约用地考核制度完善行政领导目标责任制和跟踪奖惩制度,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纳入政府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并且定期开展规划执法检查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情节严重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性质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三、以土地利用规划为统领,实施土地利用结构的全面优化以土地利用规划为指导,做好存量土地挖潜改造和土地后备资源开发,从广度和深度上挖掘可利用的土地潜力,从机制、体制和法制上寻找发展空间,是本次规划成功实施的先决条件。
结合兰溪实际,调整挖潜主要实施“三个集中”的战略,即农民居住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耕地向规模集中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凡能使用闲置土地的,必须优先使用闲置土地;凡利用存量建设用地的项目,不受用地计划指标的限制,优先办理有关手续同时鼓励通过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土地整理、开发未利用土地和废弃地解决城镇建设用地具体做好四项结构调整:1、城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注重城镇内部挖掘,不盲目规划用地规模充分挖掘城镇旧城区的用地潜力,积极盘活城镇闲置土地,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对一些占据城区中心地带而效益不佳的事业单位,为避免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实施逐步整体搬迁腾出的土地出让给金融、商贸、服务等行业,从而优化城区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城镇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使其发挥城镇土地的效益结合现代企业制度改革,通过置换、联营、重组,向园区集中等形式重新规划企业用地,将市区内分散布局的企业,逐步向省、市开发区转移集中,调整、压缩和撤消不符合产业功能定位的用地最近,兰溪市政府启动将位于市中心的浙江康恩贝制药公司、衢化兰溪农药厂、浙江力顿水泥公司等一大批企业从市区迁入工业园区,为市区腾出了近2.5km2土地从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市区环境,优化城市用地功能,减缓因城市化向外扩张造成的用地压力。
既为企业增添了后劲,又可加快开发区的发展2、开发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市开发区是兰溪的用地大户,事关兰溪土地利用的总体水平针对我市开发区存在的道路和绿化用地失控;实际工业用地面积比重偏小;供而不用情况严重;投资强度和产出水平偏低;规划空间和当前用地严重不足等问题深入开展土地利用结构调整首先是压缩道路宽度,减少绿化面积比重和提高容积率要按照开发区交通量合理缩小道路宽度,而且要降低道路后退红线标准这样至少可以缩小开发区道路宽度30%以上,增加工业用地面积约5%压缩公共绿地面积,即由通常占15-20%,缩小为7-10%,可以增加用地面积约8%,提高建筑容积率,按省里要求再提高4个点,即从0.6提高到1.O,可以增加建筑面积26%,因此能增加用地面积约16%以上三项合计,约可在现有基础上增加工业用地29%二是大力开展清闲促产,清理低效用地,促使多数企业缩短投资周期,要走节地式新型工业化道路,鼓励建设标准厂房,盘活企业存量土地,实行“零增地”招商、技改,改变饥不择食式的招商理念,集中布局配套设施,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将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使用调整相结合,把土地供应给用地集约化程度高、效益好的项目。
引导企业在新建厂房、新增建筑面积或配套设施时,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空闲地、旧厂区,推进“零增地”技改,让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的效益三是建立健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制度对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定期评价分析,研究完善加强土地调控、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措施同时加强对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的监管,建立节约集约用地考核制度实行定期动态监管,并以此作为新增用地供应的重要依据积极采取法律、经济和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切实提高监管水平和效率3、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针对我市村庄大部分存在着“外建内空”,村中有城,城中有村的不合理现象,按照“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科学规划,逐步实施;因地制宜,节约土地:积极引导,分类推进”的总体思路,结合小城镇建设,逐步提高中心集镇和一般集镇人口的聚集度,压缩自然村的数量和分散度,通过居民点的归并调整,减少农民居住分散带来的居住面积大、土地利用率低、配套设施占地多的问题,从而增加有效土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初略估算,全市646个行政村,1800多个自然村,按50%合并压缩,仅此一项全市可增加有效土地面积6000hm2以上在规划新农村建设中,要立足现有基础,对大面积的房屋和基础设施改造进行可行性分析,充分规划利用村内空闲地、闲置宅基地等存量建设用地,规划利用低丘缓坡和“四荒地”,做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
有条件的地方,要在充分征询农民意愿的前提下,依法依规引导农民集中建房,以集中促节约集约,提高农村建设用地利用率4、农用地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结合现代农业产业调整和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在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扩大农业产业规模经营,例如我市规模经营的兰花产业、水果产业、水产养殖业,通过合作,建成的以商品粮生产的农场等等,通过农用地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提高土地的产出率,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其次,结合我市实际,还要对广大农村的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的土地整理对农田中的零星闲散地、道路、田埂、废弃沟塘、居民点用地进行综合整治规划,一方面可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