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筋搭接、焊接检验.doc
4页5.4.3 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5.4.4 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说明:5.4.3 受力钢筋的连接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钢筋在同一受力区段内不宜多次连接,以保证钢筋的承载、传力性能本条还对接头距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作出了规定5.4.4 在施工现场,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对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的外观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说明:5.4.4 本条对施工现场的机械连接接头和焊接接头提出了外观质量要求对全数检查的项目,通常均采用观察检查的方法,但对观察难以判定的部位,可辅以量测检查5.4.5 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倍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及焊接的接头面积在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在受拉区不宜大于50% 2 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对等强度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50%3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不应大于50%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说明:5.4.5本条给出了受力钢筋机械连接和焊接的应用范围、连接区段的定义以及接头面积百分率的限制5.4.6 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 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ll(ll为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5.4.6)。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 2 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3 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对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纵向受力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最小搭接长度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注:图中所示搭接接头同一连接区段内的搭接钢筋为两根,当各钢筋直径相同时,接头面积百分率为50% 说明:5.4.6 为了保证受力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传力性能,本条给出了受力钢筋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定义、接头面积百分率的限制以及最小搭接接长度的要求在本规范附录B中给出了各种条件下确定受力钢筋最小搭接长度的方法 5.4.7 在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按设计要求配置箍筋。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 2 受拉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 3 受压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 4 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其间距宜为50mm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就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验方法:钢尺检查说明:5.4.7 搭接区域的箍筋对于约束搭接传力区域的混凝土、保证搭接钢筋传力至关重要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给出了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直径、间距等构造要求钢筋焊接钢筋的锚固长度一般指梁、板、柱等构件的受力钢筋伸入支座或基础中的总长度,包括直线及弯折部份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的规定: 在混凝土中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L=a×(f1/f2)×d。
式中:f1为钢筋的抗拉设计强度; f2为混凝土的抗拉设计强度;a为钢筋外形系数,光面钢筋取0.16,带肋钢筋取0.14; d为钢筋的公称直径 另外,当钢为HRB335级和HRB400级其直径大于25mm时,锚 固 长 度 应 再 乘 1.1的修 正系数 在地震区还应根据抗震等级再乘一个系数:抗震等级一、二级时系数为1.15;三级时系数为1.05;;四级时系数为1.0 混凝土中受压钢筋的锚固长度为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的0.7倍 以上是钢筋锚固长度的计算方法,在施工图中的设计说明部份,一般都有对钢筋锚固长度的要求,可以根据图中的要求进行检查双向板(双向双层钢筋)边跨是个上反梁,那低跨板筋伸入梁内的长度,上下层筋各是多少? 对板下部筋:板中受力钢筋通常从梁边50mmm处开始配置板与梁整体连接或连续板下部受力筋的锚固长度应该伸至梁中心线且不小于5d 对板上部筋,要看设计是按什么板设计的,如果是简支板就为梁宽-10,如果是按嵌固板设计时就要弯入梁内满足非抗震混凝土结构最小锚固长度... 对于板上部钢筋的锚固: 1、嵌固在砌体墙体内的的简支板,板上部钢筋深入支座的长度L=a-10,a为板在砌体墙上的支撑长度。
2、与边梁整浇的板,在板与边梁的相连处,设计上无论板的支撑情况是按固接还是按简支假定,此时板的上部钢筋伸入边梁的长度L应不小于La1)混凝土规范10.1.5条有规定:简支板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应该伸入支座,它的锚固长度不应该小于5d; 2)混凝土规范10.1.3条规定当板与圈梁或梁整体连接时,梁对板的约束作用可以看承嵌固,板支座按设计配置的负筋充分受拉,锚固长度也不应该小于la. 3)板嵌固在砖墙中时,混凝土规范10.1.7条规定按照构造配负筋,不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 结合上面所说的构件在支座处考虑负弯矩作用而设置的负筋,在设计中都充分利用它的抗拉强度(按照构造配筋除外,这种钢筋都不应该小于规范规定la支座处一般没有正弯矩,设计已经不再充分利用为抵抗正弯矩而设置的纵筋的抗拉强度,所以的锚固长度已经不再是la而是la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