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教学教案.ppt
43页第二章 商品经济及其基本特征【主要内容】: 商品及其属性 货币 价值规律【学时】:4学时2.1 商品及其属性一、从商品开始分析资本主义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统治下社会的财富,表现为一个惊人庞大的商品堆积,一个一个的商品表现为它的原素形式所以,我们的研究要从商品的分析开始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二、商品的二因素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一)定义: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二)对商品二因素的理解:1、使用价值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2、商品的价值自身不能表现出来,它只有通过交换价值才能得以体现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交换价值不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也不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来决定的,而是由生产该商品的一般人类劳动决定的,即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的统一 统一性: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存在于使用价值之中。
对立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使用价值的存在并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一切有用物品都有使用价值,但不一定有价值,如空气,阳光等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兼得三、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一)定义 具体劳动指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劳动,如农民的劳动和木匠的劳动 抽象劳动指撇开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二)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统一性:两者不是独立存在的劳动,也不是生产商品的两次劳动不论在时间,还是在空间上,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可分割,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对立性: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它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永恒属性,是一切社会形态的永恒范畴;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它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三)劳动二重性理论的意义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理论基础劳动二重性理论,还为马克思的一系列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四、商品的价值量及其变化规律(一)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个别劳动时间指个别生产者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二)考察商品价值量要区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简单劳动指不需要专门的学习和训练,一般具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进行的劳动复杂劳动指需要专门学习和训练,掌握一定知识和技术才能从事的劳动三)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1、定义: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它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用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二是用生产单位产品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2、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生产者的平均劳动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形式;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效能;自然条件的优劣3、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在同一生产部门中,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总是不变的因此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五、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商品生产者按照私人打算和私人利益进行的劳动。
社会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性,是作为社会总劳动有机构成部分的劳动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内在的各种矛盾的根源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命运2.2 货币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货币的产生和本质同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密不可分一)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1、定义:指一种商品的价值简单地偶然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可用公式表示为:1只羊=2把斧子2、说明:等式左边的“羊”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等式右边的“斧子”,是用来体现羊的价值的商品,起着等价物的作用,处于等价形式上特点: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二)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1.定义:指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用公式表示为:2把斧子1件衣服一只羊=3公斤茶叶若干其他商品(三)一般价值形式1.定义:指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现在由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商品上。
用公式表现为:2把斧子=一件上衣=3斤茶叶=1只羊若干其他商品=(四)货币形式1、定义:指一种商品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的作用,用公式表现为:2把斧子=一件上衣=3斤茶叶=1克黄金若干其他商品=2、说明:“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货币出现后,整个商品世界分成了两极:一极是商品,一极是货币,一切商品要实现其价值,都必须转化为货币,商品的内在矛盾,即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表现为商品和货币的外部对立五)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二、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量限于货币流通规律所决定的金属货币的需要量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纸币代表的金属币值会减少,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通货膨胀: 从1937年6月至1948年8月21日法币崩溃为止,法币发行量上升到四十七万倍,同一时期上海的物价上涨了四百九十二万七千倍大量发行的结果,法币急剧地贬值,1948年8月法币的购买力只有战前币值的五百分之一 1937年1949年100元法币的购买力变化如下:1937年可买黄牛二头 1938年可买黄牛一头 1939年可买猪一头 1941年可买面粉一袋 1943年可买鸡一只 1945年可买鸡蛋二个 1946年可买固体肥皂六分之一块 1947年可买煤球一个 1948年可买大米两粒 1949年可买一粒大米的24.5 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 待销售的商品价格总额 同一单位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2.3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一、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一)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二)价值规律是价值决定规律和价值实现规律的统一价值决定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实现规律即不同的商品是按照其价值量的大小进行等价交换三)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首先,价格无论怎样变动,总以价值为基础,不会偏离价值太远其次,从一个较长时期和社会的整体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相一致二、价值规律的作用(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二)促进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三)促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概念: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价值规律 思考题: 1、怎样理解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2、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劳动价 值理论奠定了科学基础? 3、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和职 能是什么? 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