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拿整脊按摩基本手法.docx
13页推拿整脊 按摩基本手法整脊手法一、摇法使关节做被动的和缓回旋运动的手法,称为摇法[分类及使用部位]根据运动的关节的不同可分为:颈项摇法、腰椎摇法、肩关节摇法、肘关节摇法、腕关节摇法、髋关节摇法、膝关节摇法、踝关节摇法[操作方法]1. 颈项摇法操作方法:受术者坐位,颈项部放松,术者用一手扶住患者头顶后部,另一手托住其下颌部,两手臂协调运动,使头颈部做顺时针和逆时针环转摇动,反复摇转数次见图:4-57)2. 腰椎摇法操作方法:1) 仰卧位摇腰法:患者仰卧位,两下肢并拢,自然屈膝屈髋,术者双手分别按住两膝关节,一手按患者膝关节,另一手按住足踝部,双手协同用力,带动腰部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摇转运动,(见图:4-58)2) 俯卧位摇腰法:患者俯卧位,两下肢并拢自然伸直,术者一手按压腰部正中,一手从患者双下肢大腿前方穿过,抱起双下肢,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摇动,同时按压腰部的一手适当的施加一定的压力见图:4-59)3) 站立位摇腰法:患者站立位,双手平伸扶墙,术者一手扶按其腰部,另一手扶按于其脐部,两手做一前一后协调的环转揉动,使患者腰部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摇转运动见图:4-60)4) 滚床摇腰法:患者左于诊断床上,术者站在其后方,助手按住患者双膝以固定,患者上身后仰靠在术者身上,术者用两手臂环抱其胸部并双手交锁固定,适当做向上牵托时,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缓慢摇转。
见图:4-61)3. 肩关节摇法操作方法:1) 托肘摇肩法:患者坐位,肩部放松,患侧肘关节自然屈曲,术者站于受术者患侧,用一手扶按住肩关节上部,另一手从其前臂下方穿过,以手腕托住肘关节,用手拿住肘关节上方,使其前臂放在术者前臂上,然后双手协调用力,让患肩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从小到大幅度的环转摇动见图:4-62)2) 牵拉摇肩法:患者坐位,肩部放松,术者站于其患侧,用一手扶按住肩关节上方,另一手握住其手部,稍用力做手臂牵拉,待手臂拉直后,保持一定牵拉力的情况下,使其肩关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转摇动见图:4-63)3) 大云手:患者坐位,双上肢放松自然下垂术者站于其前外方,两足成“丁字步”,面向患者而立,双手掌握住患肢的腕关节,适当牵拉上肢并使上肢内收逐渐上抬,在托起上肢的过程中,位于下方的一手逐渐翻掌,当上举至160时,即呈虎口向下位握住腕部,然后另一手顺势由腕部沿前臂、上臂滑移至肩关节上部稍作停顿,两手协调运动,按于肩部的一手固定肩关节并略向下按,握腕的一手上提,使肩关节上抬,然后使肩关节外展,从后下方摇落回初始下垂位置,下落时扶按肩部的一手随势沿上臂、前臂滑落回腕关节,呈初始时两手掌握住腕部状态。
此为肩关节大幅度摇转一周,反复摇转数次,(见图:4-64)在摇转肩关节的过程中,要配合脚步的移动以调节身体的重心,当使肩关节向上及向后外方摇转时,前足进一小步,身体重心向前;当使肩关节向下及向前外下方复原时,前足退步,身体重心后移4.肘关节摇法:患者坐位,上肢放松,术者用一手托握住其肘关节后部,另一手握住其腕部,使肘关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被动环转运动见图:4-65)5. 腕关节摇法:患者五指自然伸直,掌心向下,手臂前伸,术者双手合握住其手掌部,用两拇指平按于腕关节背侧,余指分别握住其大、小鱼际部,在适当牵拉的时,术者两手臂协调运动,使患者腕关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转运动;或者术者用一手握住其腕关节上部,另一手握住其并拢伸直的四指,两手做背向用力牵拉时,使患腕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转运动见图:4-66)6. 掌指关节摇法:患者四指自然伸直并拢,掌心向下,手臂前伸,术者用一手握住其掌部一侧,另一手握住其伸直并拢的四指,两手做背向牵拉用力时,使患者掌指关节做被动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转运动见图:4-67)7. 髋关节摇法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一侧髋膝屈曲,术者一手扶按于其屈曲的膝关节前部,另一手握住足踝部或足跟部,将髋、膝关节屈曲的角度维持在90°左右,然后两手做协调运动,使其髋关节做被动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转运动。
见图:4-68)8. 膝关节摇法:患者仰卧位,一侧髋膝屈曲,术者一手托扶其屈曲的膝关节后腘窝部,另一手握住足踝部或足跟部,然后两手做协调运动,使其膝关节做被动的小范围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转运动9. 踝关节摇法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下肢自然伸直放松,术者用一手握住其足踝部上方,另一手握住足趾部,稍向上牵拉时水平位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摇运动;或患者俯卧位,受术下肢屈膝,术者用一手扶按于其足跟部,另一手握住足趾部,两手协调运动,做垂直方向的顺时针或逆时针环摇运动见图:4-69)[操作要领]1. 两手协调配合,动作柔和,用力稳、准,除被摇动的关节外,其余部位应固定,避免产生晃动2.摇动时切勿使用暴力或蛮力,摇动的速度由慢渐快,尤其刚开始摇动时速度要慢,可随摇转次数的增加和患者的逐渐适应而渐加快速度,但摇动的速度总以慢为宜3. 摇动的方向和幅度要在生理许可范围内和患者能耐受度内进行,幅度由小渐大,循序渐进[功效] 滑利关节、松解粘连、解痉止痛、行气活血[适应症]该类手法用于全身各关节处,多用于治疗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如下:1. 落枕、颈椎病、颈项部软组织损伤,可用颈项部摇法摇颈项部,常配合颈项部拿法、揉法、扳法应用。
2. 肩关节周围炎、肩部软组织损伤等,可用肩关节摇法摇肩,可配合肩部拿法、牵抖法、揉法使用,肩关节周围炎早期,应使用小幅度摇法,以患者舒适为度3. 急性腰扭伤、腰背筋膜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恢复期,常用腰部摇法摇腰4.髋关节扭伤、髋关节滑膜嵌顿、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常用髋关节摇法摇髋5. 肘、腕、膝、踝关节扭挫伤,骨折后遗症等,可用肘、腕、膝、踝关节摇法6. 常作为保健手法使用,各关节摇转时应缓慢,使受术者感觉舒适、轻松[注意事项]1. 摇法使用前应先用和缓轻柔的手法如,揉法、拿法等,使肌肉放松,疼痛缓解后才操作摇法2. 摇法的幅度要限制在正常的生理范围内及患者能耐受的范围内,禁止使用暴力、蛮力3. 摇转时速度应逐渐加快,不可突然快速摇动4. 摇转时其运动轨迹是圆锥形,常用一手固定关节的一端,另一手摇动;或以关节为中心,两手同时做相向的环转运动[禁忌症]1. 对于有习惯性脱位病史的患者禁用摇法2. 对于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颈椎病慎用摇法3. 颈部外伤、腰椎滑脱、脊柱骨折等病症禁用摇法4. 对于四肢伤筋疑为肌腱、韧带断裂伤禁用摇法二、 背法将患者背起以牵伸腰部的方法称之为背法。
背法可分为反背法、正背法及侧背法,现临床多用的是反背法,即背靠背所操作的背法,其它两种以非常少用[操作方法]术者和患者背靠背站立,双足分开与肩同宽,以两肘关节勾套住患者两肘部,然后弯腰、屈膝、挺臀,将患者反背起,使其双足离地,短暂维持一会儿,以牵引患者腰脊柱;然后术者腰臀部用力做小幅度的左右摆动或上下抖动,以使患者腰部放松;待其腰部放松后,做快速的伸膝挺臀动作,同时以臀部着力轻度颤动或摇动患者腰部见图:4-70)[操作要领]1. 医患肘部要相互勾紧,医者两腿成马步,站立稳定2. 患者被背起时应充分放松身体,自然呼吸,头向后仰,身躯紧靠在术者背上,两腿自然下垂3. 术者做伸膝挺臀动作时,动作协调连贯,要掌握好臀部用力的大小,控制好患者脊柱后伸的幅度4. 操作时术者的臀部以能着力于患者的腰骶部为宜,如术者较矮,可以站立在牢固的矮凳上进行操作[功效] 舒筋通络、滑利关节、整复脱位[适应症]本手法常用于治疗腰脊柱的疾病,如:1. 腰椎后关节紊乱、滑模嵌顿等病症,应用背法常能立即见效,病人症状完全消失,无需使用其他手法2. 急性腰扭伤,常先针刺人中或后溪透合谷等治疗使腰部肌肉痉挛缓解,然后采用背法,背后配合腰部的点法、揉法、按法操作。
3. 腰柱间盘突出症,使用背法可使突出物还纳或移位,有利于神经根受压症状的解除,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疼痛剧烈时不宜使用,另外,中央型大块突出者也不可使用背法治疗[注意事项]1. 操作的时间不宜过长,如操作时间过长,可导致患者脊柱长时间过伸,颅内压升高而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2. 操作时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耐受力调整挺臀的力量、速度,避免猛使暴力3. 操作完毕后,将受术者缓慢放下时,要注意保护好患者,避免因体位行改变或颅内压的改变而失衡跌倒[禁忌症]1. 腰部持续紧张、痉挛者,疼痛较剧烈者禁用2. 年老体弱或有较严重的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及其它骨病者禁用3. 有严重的心胸疾患者禁用4. 有高血压病史,严重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者慎用三、 扳法用双手同时做相反方向或同一方向协调扳动某关节,使关节产生伸展、屈曲或旋转等运动形式的手法,称之为扳法扳法是推拿常用的手法之一,也是正骨推拿流派的主要手法,扳法应用于关节,多以“巧力寸劲”使关节做短暂、快速的运动[分类及使用部位]根据扳动的关节不同分为:颈椎扳法、胸椎扳法、腰椎扳法、肩关节扳法、肘关节扳法、腕关节扳法、髋关节扳法、膝关节扳法、踝关节扳法[操作方法]1. 颈椎扳法:包括颈椎斜扳法、旋转定位扳法、环枢关节旋转扳法1) 颈椎斜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坐位,颈项放松,头略前俯或中立位,术者立于其侧后方,用一手扶住其后头顶部,另一手托握住其下颏部,两手协调反向运动,使颈椎做侧方旋转,当旋至最大限度稍有阻力时,略停顿片刻,随即双手用“巧力寸劲”协调、快速扳动,使颈椎过旋,此时颈椎可发出“咔嗒”的弹响声,随即松手。
可按同法做另一侧的扳动,(见图:4-71)亦可在患者仰卧位时操作,患者仰卧位,全身放松,术者用一手托握住其下颏部,另一手扶持住其枕后部,两手协调用力,在适当地做颈椎牵引的同时,使颈椎做侧方旋转,当旋至最大限度稍有阻力时,略停顿片刻,随即双手用“巧力寸劲”协调、快速扳动,使颈椎过旋,此时颈椎可发出“咔嗒”的弹响声,随即松手2) 颈椎旋转定位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坐位,头颈微前屈,颈项放松术者立于其棘突偏歪侧后方,用一手拇指顶按住患椎棘突旁,另一手兜托住下颏部,在适当地做向上牵引颈椎的同时,将其头部缓慢的旋转,当旋转到有阻力时略为停顿一下,随即用“巧力寸劲”做一相反方向的扳动,即兜托下颏部的一手略向上提,顶按棘突的拇指同时用力向对侧外上方推动,此时颈椎常可发出“咔嗒”的弹响声,同时拇指下亦有棘突弹跳感,随即松手见图:4-72)3) 环枢关节旋转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坐位,头颈微前屈,颈项放松术者立于其侧后方,用一手拇指顶按住第二颈椎棘突旁,另一手以肘弯部兜托住下颏部,肘臂部协调用力,将颈椎均匀的向上拔伸,在维持牵引的基础上使颈椎旋转,当旋转到有阻力时略为停顿一下,随即用“巧力寸劲”做快速扳动,同时顶住棘突的拇指亦同时做相反方向的推动,此时颈椎常可发出“咔嗒”的弹响声,同时拇指下亦有棘突弹跳感,随即松手。
见图:4-73)2. 胸椎扳法:包括扩胸前顶后扳法、挺胸对抗复位法、拉肩式胸椎扳法、搂胸膝顶法和仰卧压肘胸椎扳法1) 扩胸前顶后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坐位,两手十指交叉扣住并保于枕后部术者立其后,用双手分别握住患者两肘部,以一侧膝关节顶在患椎棘突上,同时嘱患者主动向后扩胸至最大限度,并深呼吸,在患者呼气末,术者两手托其肘快速小幅度将两肘向后扳动,同时膝关节前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