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教案.docx
6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教学要求:1、培育宠爱大自然,追求新颖学问的童心2、学习两相对比的文章结构3、揣摩和理解文章精彩的语言教学重难点:1、重点:(1)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2)记叙的感情颜色2、难点:(1)两相对比的结构特点及其过渡2)对三味书屋内容和写法的理解教学时间: 二课时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1、导入:童年如歌如画它像一支动听的歌,陪伴着我们走过人生的历程;它又像一幅秀丽的画,呈现着人生的缤纷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特殊是由家庭生活转向学校生活这段往事,尤其令人怀念,这时候,好像蒲公英的一粒种子撑起毛绒绒的小伞离开母亲的怀抱,到大自然去查找自己的天地一样,包含着依恋、憧憬的纯真情感我国宏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他四十六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这段往事,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这朵“夕拾”的小花,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2、作家作品简介: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宏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这个集子的名称就很有艺术性,“朝”原来是指早晨,这里指童年;“夕”原来指晚上,这里指成年或老年,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3、解题:①齐读文章标题,它点明白文章写哪两个地方的生活?明确: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四周,鲁迅小时候(12 岁到 17 岁)在这里读书②“从……到……”表明文章是以什么挨次记叙的?明确:是以空间的变换为挨次记叙的1(二) 初读课文(25’)1、 全文共 24 个自然段,记叙了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很多趣事假如你把自己看做是鲁迅的同学,你在那种情境下最宠爱做哪些事?为什么?(课前预习题目同学可以任选其中的事情说,但要求说出趣在何处生答略)2、 花 5 分钟整理自己的思绪请同学上讲台沟通,留意:要说出“自己”所做事的趣味三)分析课文第一自然段齐读第一段[要求]选重点词语组成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训练同学感受重点词语力量,学习概括方法)[引导](1)这段文字包含几句话?(两句)(2)第一句重点词语是哪个?(百草园)(3)其次句重点词语是什么?(乐园或是“我”的乐园)(4)把一、二句的重点词语连缀成句,概括本段内容百草园是“我” 的乐园)板书: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揣摩]本段中“好像”与“确凿”是否冲突?试用现代汉语“好像的确” 加以体会。
不必求同,只要体会出“现在”与“那时”的不同即可明确:不冲突好像”和“确凿”连用,貌似冲突,其实正是作者用词精确之处好像”是由于时间已经隔了七八年,对下面“确凿”的断定有些踌躇; “确凿”是写此文时,作者用成人的眼光断定的再齐读第一自然段四) 分析课文第其次自然段段①认真默读第 2 自然段,用横线标出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明确: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云雀)、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②自由大声诵读第 2 自然段 3 遍,争取不看书,能按挨次背出作者描写百草园的景物,并加上修饰语同学读时,板书:不 必 说 菜 畦 、 石 井 栏 、 皂 荚 树 、 桑 椹油蛉、蟋蟀、蜈蚣、斑蝥就有……奇特的 单是……景 物 也 不 必 说 鸣 蝉 、 黄 蜂 、 叫 天 子 ( 云 雀 )何首乌、木莲、覆盆子③作者用了怎样的句式把这么多景物有详、有略、有序的描绘出来? 明确:“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式④这一段写的是百草园春、夏、秋三季的景色请同学们推断一下,哪些是春季景色?哪些是夏季景色?哪些是秋季景色?明确:“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是春季景色; “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是夏季景色; “油蛉低唱”、“蟋蟀弹琴”、“带小球的覆盆子”是秋季景色。
作者先用两个“不必说”宕开一笔,为的是突出下面“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就已趣味无穷,那么园中的佳趣定然比比皆是⑤精确齐读第 2 自然段思考: 段中哪些景物写的是状貌(包括动态),哪些写的是声音、颜色、味道明确:状貌(包括动态):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拥肿的何首乌根、声音:鸣蝉长吟、油蛉低唱、蟋蟀弹琴、颜色: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葚、味道:又酸又甜的覆盆子⑥整段文字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式“引出了 14 种景物试用这个句式写句话⑦其实,单是四周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作者写到了四件趣事,哪四件呢?请同学们找出来,并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明确:1、翻砖找蜈蚣;2、用手指按斑蝥;3、拔何首乌;4、摘覆盆子⑧齐读第 2 自然段在这段的记叙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渗透字里行间不信,请同学们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描写你能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作者写景时洋溢着感情吗?(可以抓句式谈;也可以抓词语谈)明确:1、“轻捷的叫天子(云雀)突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既写出了鸟儿的轻灵,又写出了孩子的艳羡之情;2、“低唱”、“弹琴”、则写出了我对虫声的观赏;3、斑蝥在儿童心里简直是一个奇异的玩具,字里行间渗透了“我“古怪逗乐的心理;4、写覆盆子的形、色、味,都透露出一股宠爱之情;5、像“必说……也不必说……。
单是……就有……”就是富于感情颜色的词语,描写景物所用的动词、形容词不仅精确、明丽,而且蕴含着宠爱之情……⑨、依据黑板板书提示,自由背诵第 2 自然段⑩、小结第 2 自然段: 结合黑板板书小结本段写了百草园的春夏秋景色先写静景,后写动景;写静景,由低到高,写动景,由高到低井然有序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由植物到动物,使景物写得既井井有条,但又错综交织,浑然一体五) 布置作业课堂作业:1、2、本上)抄写生词 2 遍;(已做好)抄写第 2 自然段,并写一篇不得少于 300 字的赏析做在作文其次课时(一) 复习导入今日这节课,我们连续学习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课文的第 2 自然段,它主要描绘了百草园春、夏、秋三个季节的奇特景色齐读第 2 自然段百草园的奇特景物板书: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美女蛇的故事(奇特) 雪地捕鸟(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二)分析课文第七、八自然段1、 过渡: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作者写百草园“可乐”,先写景物“可乐”,后写趣事“可乐”文章哪些段落在写冬季的百草园?冬天在百草园又有哪些好玩的事呢?齐读第 7、8 两个自然段。
2、么乐趣?明确: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乏味假如下了雪,可以带给我们什拍雪人、塑雪罗汉、雪地捕鸟 板书:雪地捕鸟3、 写捕鸟,先不直接写,而是先写园不适宜拍雪人和塑雪罗汉这样写,费字不多,却把儿童爱玩的心理活动写出来了写雪地捕鸟,作者用了一系列的动词,精确而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请同学们默读第7 自然段,用笔圈出捕鸟的动作明确:“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板书: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4、 齐读捕鸟语句,体会句中包含的感情明确:这些动词,精确而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的活动中写出了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乐在其中5、试着表演一下雪地捕鸟的趣事或:写一个玩耍,描写连续动作, 至少用四个动词6、小结:这写的还是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乐趣,再次暗点“乐园”作者在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时,是依据春夏秋冬的挨次来写的三)分析第三——六自然段1、速读 3──6 段(1 分 30 秒之内读完)[要求]读后叙述美女蛇的故事,情节完整,形象生动不要求背课文) [引导]请大家推举一位擅长讲故事的同学到台前给全班讲讲完后,请同学们设想一下:自己站在静静静的百草园里,想着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 对百草园增加了些什么感受?(奇特)(四)课文第一部分总结百草园那时之所以是“我”的乐园,由于有奇特的景色,还有无限趣味的动植物,长妈妈讲的故事那么奇特,闰土的父亲教“我”捕鸟是那么好玩。
百草园的生活是自由拘束的五)分析第九自然段(过渡段)1、齐读第 9 段,这一段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过渡段这段文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明确:真实表达了“我”对百草园恋恋不舍的稚态和依依惜别的深情略)(六) 分析其次部分(第 10——24 自然段)1、 认真默读课文其次部分,说说这一部分再现了“我”在三味书屋读书生活的几件事板书: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明确:①提问“怪哉”一虫的事;②到三味书屋后面的园里去自寻乐趣;③师生读书的场面;④同学做玩耍,画画儿2、 通过这部分的阅读,你觉得寿先生是怎样的一位老师?为什么?明确:寿先生是一个“极方正,质朴,博学”“渊博”的人,他比较开明,对同学严而不厉,甚至是严而可亲略)3、 三味书屋的教学方法怎样?明确:三味书屋用的是当时通行的教学方法老师教,主要是用个别教学的方法,把同学叫到自己身边听讲,就是课文中所说的“上生书”同学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朗读但有一些陈腐、艰深的东西,不管同学懂不懂,一律叫同学朗读、背诵那么,鲁迅期望有一种什么样的儿童训练?明确:鲁迅先生期望能有一种满足儿童求知欲望的、让同学能够生动活泼地进展的训练除了学习书本外,比如还要让儿童到大自然中去进行各种活动、给儿童讲故事等等。
七)总结全文童年是一个人的早晨,鲁迅先生回忆自己童年的一段生活往事,把它视“夕拾”的“朝花”课文通过对百草园自由欢快生活和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比照(对比),表现了儿童宠爱大自然、追求自由欢快生活的心理,否定了束缚儿童智力进展的封建训练的方法、内容八)布置作业1、 背诵其次自然段2、 解决书 p 50 课后“探究练习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