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唯一的听众》(郭友才).doc
4页11. 唯一的听众课题唯一的听众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这节课的设计理念便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和同学们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感悟课文的主旨,体会人物情感学前准备1.查找有关本课的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与时代背景师生)2.自学生字词,搜集关于作者的资料,熟读课文,了解本课的写作方法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 学 过 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2.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初步了解课文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学前准备1.制作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学生)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激趣导入用时:5分钟)谈话导入:同学们,有一位小提琴的爱好者,刚开始,他拉出的小夜曲,被人当作是锯床腿的声音,他感到十分沮丧和灰心,但是后来,他成功了,这都是得益于他的那位——唯一的听众板书:唯一的听众。
齐读课题,质疑:“唯一的听众”是谁?她是一个怎样的人?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时:20分钟)1.出示自学提纲(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词意(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提醒学生注意:“溜”的读音是liū,不是liú,“歉”与“谦”的偏旁不同悠”书写时不要漏掉中间一竖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是什么?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2.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生字新词,交流学习收获用熟字加偏旁的形式来记忆:义→仪 留→溜 害→割 黑→嘿3.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此基本上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1.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尽管(jǐn jìn)沮丧(sānɡ sànɡ)仪式(yí yì)溜走(liū liú)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组成词语yōu yí ( )久 ( )式( )静 ( )留( )美 转( )三、再读课文,感知写法 (用时:10分钟)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描写老妇人的句子,读一读2.集体探究:课文主要是抓住了老妇人的哪些方面来描写的?1.学生边读边画,然后同桌交流。
2.学生讨论交流,达成共识3.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在括号里(1)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 )(2)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四、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1.抄写生字词2.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1.学生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2.学生熟记生字词教学反思课文的理解重点就是通过老妇人语言神态的描写和“我”心理活动变化的描写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材的美德因此,在学习课文时,着重品味描写老教授真诚的语言和神情的语句,展开合理想象,体会其心理及其对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层领悟2.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复习导入(用时:5分钟)1.复习:(1)听写生字词2)“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她是怎样的一个人?2.课文为什么以“唯一的听众”为课题,让我们去文中寻找答案1.同桌互相听写生字词2.学生看课题说一说“唯一的听众”是谁?她是怎样的人?二、品读课文,交流感悟。
(用时:25分钟)1.出示探究任务(1)了解事情的起因(2)理清事情的经过(3)感受老人对“我”的影响2.学生交流,探究成果1)了解事情的起因①引导学生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父亲和妹妹是怎样评价“我”的音乐水平的?②听了亲的人评价,“我”的心情怎样?(2)掌握事情的经过,感受老人的鼓励与爱护①导入:“像在锯床腿”“简直是一个白痴”这些话像一盆冷水,浇灭了我练琴的热情但后来一位老人诗一般的语言却温暖了我的心是什么语言呢?②默读课文,思考:老人对“我”讲了几句话,都是什么?老人的话对“我”有什么帮助?③文中三次描写了老教授“平静地望着我”,请同学们找出来读一读(3)感受老人对“我”的影响思考:为什么当我在成百上千的观众面前演出时,总是忘不了那唯一的听众?1.通过朗读、抓重点词语的方法,寻找事情发生的起因(1)学生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事情发生的起因起因:“我”在家里练琴遭到家人的冷遇(2)抓住“沮丧”,体会我灰心失望的心情2.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抓住老人的语言与神态描写,感受老人对“我”的鼓励与爱护(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老人的语言(2)课件出示老人的语言描写,让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①当“我”准备溜走时,老人说自己耳聋,以此来挽留“我”,体会到了老人对“我”的爱护②当“我”说拉不好的时候,老人说自己可以用心去倾听,体会到了老人对“我”的鼓励③每次我停下来的时候,老人总不忘说一句“真不错”感受到老人对“我”的爱护与鼓励(3)小组合作,想象老教授三次“平静地望着我”时,心里会想些什么?老人的神态对“我”有什么样的帮助呢?(4)学生分角色朗读第9~10自然段说一说,“我”知道真相后会说些什么呢?3.通过交流,感受老人对“我”的影响学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抓住“总是不由得想起”及结尾的“……”,感受“我”对老人的感激之情5.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选项(1)“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中“这个秘密”是指( )A.教授是一个聋子B.“我”在林子里练琴C.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2)“我羞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奋我”由“羞愧”到“兴奋”的心理变化是因为( )A.因为老人表扬了“我”,我得意忘形B.“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听众C.“我”有了自己练琴的地方6.根据情境填写句子(1)当“我”想溜走的时候,老人说: 。
2)当“我”表示拉不好的时候,老人说: 3)当“我”停下来的时候,老人说: 三、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用时:10分钟)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老教授和一位怎样的小提琴手?1.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2.学生练习片段描写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的老教授( )的小提琴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回顾课堂的四十分钟,我觉得在以下方面完成了目标:1.围绕主线,紧紧抓住老人语言、神态描写的语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进行对比等多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在品词析句中认识老人的美好品质2.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伊始,在悠扬的《月光》伴奏下,把学生一下子带入到文章的情境之中品词析句时,更多的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对于他们的感悟,我都给予肯定和及时的指导,激发了他们更好探究文本的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