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鸡场肉用种鸡饲养管理操作规程.doc
20页肉用种鸡饲养管理操作规程育雏前的准备工作一、 鸡舍冲刷将鸡粪、垫料清出鸡舍后,即可开始冲刷鸡舍1、 冲刷过程中时刻注意安全生产,特别是用电安全;严格检查清洗机电源线有无破损现象,检测绝缘程度;冲刷时要防止将水流冲到电源或电机上2、 冲刷时应关闭鸡舍的电源,清洗机、照明所用电源从另一鸡舍接入;电源线要挂起,严禁防在地面上;冲刷时操作人员要戴绝缘手套、穿绝缘胶靴,移动机器时要切断电源3、冲刷工作要认真细致,冲刷要彻底,不留死角;特别要注意下水道等隐蔽处;4、 鸡舍内的饲养用具等,能拆下用消毒液浸泡的,应拆下用消毒液浸泡;(如料桶、饮水杯、料盘、塑料隔网、料桶吊绳等)5、乳头饮水线应用高压水冲刷后,灌入柠檬酸液消毒并消除水线内的水垢;6、 将鸡舍内冲刷干净后,应将鸡舍外环境清扫干净,特别注意排水沟、粪场等污染严重的地方7、 冲刷完毕后,组织冲刷人员、下次使用该鸡舍的人员、质量小组等有关人员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能转入下一道消毒工序二、 消毒1、 冲刷干净后的鸡舍首先用 2-3%的火碱液喷洒,自然干燥后再用碘制剂、季氨盐类或其他消毒药交替消毒 1-2 次;每次消毒应间隔 1-2 天,待上次消毒液干燥后再喷下一次消毒液;鸡舍的内墙最好用 2%火碱+10%石灰乳+2%食盐的混合乳液进行一次粉刷;2、 将以上工作彻底完成以后,根据每个鸡舍的具体情况和进鸡的数量,将育雏期所用的设备、用具等转入鸡舍内,调试好所有的设备(保温伞、照明、风机、加温设施、水线等)3、 将以上工作彻底完成以后,将鸡舍所有与外界相通的气孔密封,只留一个出口;然后用甲醛+高锰酸钾三倍量(42ML 甲醛+21G高锰酸钾/立方米)熏蒸消毒或用 10%的甲醛溶液喷洒消毒。
熏蒸消毒前最好将舍温、舍内湿度提高,消毒效果更好4、 大部分消毒对人都有害,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人员的防护;特别是使用甲醛时在使用甲醛熏蒸时,应将熏蒸桶均匀的分布于鸡舍内,倒入甲醛,再加入等量的水,从离门最远端的熏蒸桶开始,向桶内倒入高锰酸钾;操作人员在倒入高锰酸钾时,面部不要正对着消毒药,最好事先将高锰酸钾放在塑料布上,快速倒入,迅速离开;逐个加药后,待人员全部离开后封闭舍门;密闭至少 48 小时以上三、 鸡舍使用前的验收及检测、评估在鸡舍使用前,要组织有关人员对鸡舍再次进行检查验收,对鸡舍内的空气、墙壁、用具等进行取样、抹片进行细菌培养,对鸡舍的消毒结果进行评估,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评估标准附后)产蛋鸡舍的冲刷消毒及验收评估也使用此程序育雏期管理程序一、接雏前的准备及初期管理1接雏前的准备:在雏鸡到达前 3-5 天打开消毒后密闭的鸡舍进行通风,经通风后气味仍较大,可以在鸡舍内泼洒氨水或加热蒸发碳酸氢铵中和甲醛气味根据气温情况,在雏鸡到达前 1-2 天开启所有的加温设备(煤炉、保温伞) ,使舍内温度升到 26-28℃(鸡背高度) ,如不用保温伞,室温应达到 33-35℃,并保持恒定通过向地面洒水、喷雾等方式提高湿度,尽可能使湿度达到 65-75%。
在预温过程中,同时再检查所有的设备运转是否正常,特别要注意观察保温伞下雏鸡高度的温度是否达到 33-35℃,达到预定温度时温控器工作是否正常;如达不到预定的温度应检查设备工作是否正常,尽快采取措施提高温度在预温过程中准备好下列物资:葡萄糖或白糖、水溶性电解多维、足够的凉开水、饲料、预防用药物、滴管或注射器等提前与运雏人员联系,在雏鸡到达前 1-2 小时配制雏鸡饮用水,水中放入≤5%的葡萄糖及规定量的电解多维、抗菌药物水温以℃为宜每个饮水杯中灌入的水不要太多,1L 的水杯中以灌入 2/3 为宜,每个保温伞边缘放 8-10 个伞内部放 2-3 个垫饮水器的砖要放平,高度要合适如果预计雏鸡运输时间较长可能有脱水情况时,要准备部分开食盘或新的蛋托备用饮水以上工作完成后,生产主管进行最后一次检查,召集人员再次强调雏鸡到达时的人员分工、公母鸡的放置位置、各鸡舍、各栏放置的数量及注意事项2.雏鸡到场雏鸡到场后应尽快卸车;卸车时要分清雏鸡性别,按原计划将雏鸡运到指定区域将雏鸡箱均匀叠放在每个保温伞的围栏周围或温度舒适的地方,切记叠放的层数不要太多,一般不要超过 5 层,箱与箱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雏鸡全部卸完后,各舍组长清点各栏、各舍的箱数,是否与原计划相符,生产主管汇总各舍箱数,是否与供应商提供的箱数相符,各舍数量、雏鸡性别与原计划是否相符,如有不符立即调整;核对无误后抽测雏鸡的出生重,并做好记录;然后将雏鸡放入围栏内,在放入的同时抽检箱内鸡数是否与供应商提供的数量相符,放鸡时将死鸡、濒死鸡放在原箱内存放;放鸡时要将雏鸡均匀的放在围栏内,每个围栏放入的雏鸡只数要绝对准确(不要忘记减去死鸡数) ,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在各鸡舍放鸡的同时,生产主管要检查雏鸡是否正常,发现异常及时与供应商联系;并将各鸡舍、各栏雏鸡的数量等汇总,做好报表3.饮水雏鸡放出后,应尽快使鸡饮到水,为了使鸡尽快饮到水,可使用一部分开食盘或新蛋托饮水,增加饮水面积在雏鸡的饮水过程中,要重点注意呆立一旁不喝水的鸡,对不会喝水的雏鸡要人工帮助,让其尽快学会饮水;逐只检查雏鸡是否饮到水,方法是:用手指触摸雏鸡脖子下部左侧,如能感觉到一个花生米大小的球状物为已喝到水,可放到一边;如摸不到,应用手指压鸡头将鸡嘴浸入水中,反复几次,至到雏鸡有吞咽动作时;这项工作做的是否仔细、周到,是关系到雏鸡成活率的关键,特别是对脱水严重的雏鸡,这项工作更为重要饮水 1 小时左右后,如果 90%以上的鸡喝到了水,就可将开食盘、蛋托等辅助饮水工具撤除;此时应重点挑选还没有喝到水的雏鸡,单独隔离观察,除人工帮助饮水外,可用滴管、注射器逐只滴喂,每只雏鸡 1-2ML 左右在整个饮水过程中,要保持饮水器中始终有水,喝干了的及时添加;随时挑选饮水不足的鸡单独隔离饲养雏鸡喝足水后,会有一个短暂的钻入保温伞下休息的过程,鸡群会出现一段短暂的安静4.开食雏鸡饮水 2-3 小时以后,精神状态会有较大的好转,大部分鸡会不停的跑动,对声音反应敏感、鸣叫并有寻食的动作;此时,即可喂食。
每个围栏内放 8-10 个料盘,料盘要放在温度合适的地方,第一次加料要少,要少喂勤添,吃完后要及时添加,使雏鸡保持一定的食欲又不浪费饲料开食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寻找不采食的雏鸡,经常检查雏鸡的嗉囊,看是否已饮水、采食;对饮水、采食不好的雏鸡要及时挑出,单独重点照顾,这是保证雏鸡育雏成活率的关键二、 温度管理舍内温度是指鸡背高度的温度,保温伞下的温度是指保温伞边缘远离加热板的鸡背高度的温度温度是否合适除了观察温度计外,更重要的是观察雏鸡的分布和雏鸡的行为表现温度适宜:雏鸡主要均匀分布热源周围,呈点状温度偏高:雏鸡远离热源、张口呼吸,饮水增多,食欲减退温度偏低:雏鸡密集聚集在热源中心,不安静休息,不断发出叽叽的尖叫声,饮水、采食降低;往往挤压成堆造成死亡,尤其夜间发生较多温度不匀:雏鸡偏挤于一端,这是由于温度不匀或有贼风造成的,雏鸡易感冒、下痢育雏温度可参照以下标准:℃日龄 室内温度伞下温度相对湿度备注1-3 26-24 35-33 60-70%4-7 24 33-31 60%8-14 24-21 3015-21 21-18 2722-28 18-16 2429 日龄以后≥16 24 至撤伞视季节、外界气温而定三、 湿度应尽可能给雏鸡提供合适的湿度,雏鸡入场第一天湿度要达到65-75%,2-9 日龄 60-70%,10 日龄以后 55-65%。
湿度不够时,可采用地面洒水、舍内喷雾的方法提高湿度;湿度过高,可减少地面洒水并尽可能减少冲刷用具和灌水时的漏水,加强通风四、 通风雏鸡生长需要新鲜空气,室内燃烧的煤炉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因此在整个育雏期间特别是冬季育雏应协调好通风与保温的关系从雏鸡入舍开始就应有一定的通风口与外界相通,自然通风或使用风机定量通风,以不断补充新鲜空气通风口的大小和通风时间的长短与鸡龄的大小和舍内外温差大小有直接关系,鸡龄越大通风口越大,通风时间越长,室内外温差越大,通风口越小通风时间越少一般以人从外界进入鸡舍内无明显异味、长期呆在舍内无闷气感觉为宜应注意不让外界冷风直接吹到雏鸡活动区域,严防“贼风” 五、 光照遮黑鸡舍:母鸡 公鸡 备注1—3 天 24 小时 24 小时4—7 天 16 小时 23 小时8—14 天 12 小时 18 小时15—21 天 8 小时 14—18 小时(视生长情况)22 天以后 8 小时 8 小时六、 围栏要根据鸡群和鸡舍的具体情况确定围栏的大小,最初每个围栏以 500 只雏鸡为宜;围栏的面积随鸡龄的增长逐日相外扩大,在 3-4日龄使用球虫疫苗后,即可将相临的 2-3 个围栏联成一个,围栏的撤除时间视鸡群的状况、季节、舍内温度等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在2 周以后撤除。
七、 垫料管理垫料管理的好坏对雏鸡的健康至关重要雏鸡进入鸡舍前就应把垫料的温度提高到 30℃左右,在以后的管理中既要保证垫料蓬松与适宜的含水量,又要防止垫料过度潮湿霉变和过干尘土飞扬,过干、过湿都会引起鸡的呼吸道疾病,严重影响雏鸡的健康3 日龄扩大围栏后,应检查保温伞、饮水器、食槽周围的垫料质量,特别是接种球虫疫苗后更要特别注意这些地方的垫料状况,饮水器周围的垫料极易过湿,造成球虫卵囊繁殖过多,引发严重的疫苗反应,应及时将这部分垫料换出废弃垫料要每日翻动,将饮水器周围等过湿的垫料与通风口等处较干的垫料相互混合达到适宜的湿度;对于过干的垫料可适当洒水提高湿度球虫免疫后的 1 周内,垫料要相对偏湿一些,免疫 10 天后垫料要保持干燥,并适当投用抗球虫药,在这段时间内分群时要带走部分旧垫料八、 断喙为了使鸡群生长整齐容易管理,减少啄肛、啄羽、啄趾等恶癖,提高均匀度,减少饲料浪费,要及时进行断喙1. 雏鸡应在 5—7 日龄进行断喙,具体的开始时间要视鸡只的具体情况而定;2. 断喙方法:用断喙器通过高温金属板把喙尖切落下来母鸡应切除从喙尖至鼻孔的 2/3,公鸡只切除喙尖锐利之处,以利日后配种;3. 为了减少流血和应激,断喙前一天和以后两天,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 VK、多维电解质,小鸡断喙后即可饮食,但水槽中的水和料槽中的料的厚度要比平时增加,以免鸡嘴伤口碰到槽底。
4. 雏鸡的断喙应由技术员或有断喙经验的工作人员操作,要求每只鸡的断喙结果要一致、均匀、正确、无漏断九、育雏期的均匀度控制种鸡育雏期的均匀度控制,对种鸡以后生产水平的发挥至关重要,可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1. 及时分群:结合断喙工作进行,操作者通过手感,可将个体较小的、瘦弱的雏鸡单独调出、单独饲喂,通过延长育雏料饲喂时间使体重增加到正常水平;2.2 周龄全群称重,按体重的≧+10%、+10%≦—≧-10%、≦-10%分成大、中、小或更详细的群体,分别以不同的料量饲喂,使各群鸡的体重逐渐向标准体重靠拢3. 每周抽测体重、调群:每周末,抽测各群 5—10%的雏鸡,掌握平均体重、检测饲喂效果将每档鸡群中的大鸡转入上一档,将较小的雏鸡转入下一档,但要保持各群鸡的鸡数保持不变;六周末全群称重体重合格率要在 75%以上十、饲喂开食的前三天用开食盘喂料,第三天免疫球虫疫苗后逐步改用小料桶供料;母鸡:2 周内料量达到规定的最高料量时(一般情况此时的采食时间为 2-3 小时,以 2.5 小时为宜)不再增加料量,每天维持这个料量至14 天,15 天以后参考推荐料量喂料一般在 15-16 天左右,每只母鸡累计吃进约 450 克饲料(23 克蛋白质)时为避免骨架过大就可改用育成料直至 17 周;如此时母鸡的体重不足或采食量不足 450 克时,应延长育雏料饲喂时间。
分群饲养的雏鸡,可根据体重及喂料情况确定育雏料的饲喂时间,直至体重达到标准后再改用育成料为使雏鸡能够均匀采食,从 22 日龄开始就可实行 3/4 限饲,如果使用球虫疫苗 3/4 限饲不应早于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