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全册古诗词鉴赏练习(附参考答案).docx
7页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鉴赏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1《野望》唐 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1.“东皋”点明 ,“薄暮”点明 ,“望”字 ,表现了 心情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最后两句完全道出诗人内心的 和 ,既然在现实中 ,那就只好 2《黄鹤楼》唐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 ,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本句抒发了诗人 ,也为下文 。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 ,同时又和 ,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 3《使至塞上》唐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 修辞手法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暗写诗人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直”字表现了 ;“圆”字 这两个字不仅 ,而且巧妙表达了诗人 的情绪4《渡荆门送别》唐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
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 ②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 和 :“入”渲染出 ,展示了 ③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 更是诗人 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远行这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 ,表达了诗人 5《钱塘湖春行》唐代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早”和“新”从动物的角度写出了 。
争”和“啄”写出了 和 莺歌燕舞的场景 表现诗人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渐”运用 从植物角度写出了 没”写出了 ,表达诗人 3.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最能表达诗人 6《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1.“庭中”就暗示了这里的景色 ,而是 ,是一首表现 2.“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思妇面对这繁花似锦的景象,忍不住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揭示了诗歌的主旨—— 7《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开头,作者用这两个形象 这就等于告诉人们说, ,表现了作者 ,当时这是难能可贵的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 壮心不已”表达了 ,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 8《赠从弟》魏晋 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1.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第一个“一何" ,第二个“一何” 。
2.诗是怎样表现松树不畏"凝寒”而“有本性”的品质的?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猛烈,而松枝又如此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诗人采用 的手法,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通过描画它与狂风、冰雹的搏斗,突出了 3.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松柏形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塑造了一个 作者 ,并. .9《梁甫行》曹植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1.“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摇荡,狐狸、兔子在屋檐下飞来窜去这些环境描写 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本诗主要运用了 ,全方位描写了 ,反映了 ,表达了作者 。
10《饮酒》晋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问话朴实,回答深刻,表达了 2.末两句是全诗的总结,富有哲理,含蓄得表达了 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指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见xian”字妙在美景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 悠然见南山”用一个“见”字描写采菊时于无意间偶见南山,使南山静穆超然的风景正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表现了一种 充分表现了 11《春望》唐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 的情景,实际上是写 ;一个“深”字,表现了 。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花感时也溅泪,鸟伤别亦惊心抒发诗人 3.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一方面是 ,另一方面是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现 6.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细节描写,因为忧愁烦闷,所以经常搔头发,白发越来越少,眼看快要插不上簪子了更突出表达诗人 12《雁门太守行》唐 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1.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这二句写 ,描绘敌军之多像乌云重压要把城墙催垮,跳动着的铠甲像鱼鳞闪耀在阳光下的画面运用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表达了作者 因此,它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2.诗人运用了“黑”“红”“金”“紫”“燕脂”等凝重色彩, ,诗人 3.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 ,卷起红旗 ,另一方面是 ,把 突现出来4.反应了作者立志报国的决心的诗句: 13《赤壁》唐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咏史诗,历史事件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