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36757365
  • 上传时间:2023-03-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7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九章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学习提示]通过学习,要了解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正确理解它们的性质和作用范围,并能在实际思维中自觉遵守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揭露并纠正违反逻辑规律的各种错误 学习本章要重点领会和掌握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遵守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第二,“思想要确定”是学习这一章的要领,是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的共同的基本要求违反这个要求必然出现的逻辑错误有:偷换概念、偷换论题、自相矛盾、模棱两不可第三,不矛盾律和排中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要弄清二者的区别 充足理由律要求论断的理由是真实的充分的,而进则是否充分,逻辑是管不了的只有理由与论断间的逻辑联系,才是形式逻辑所研究的范围但是,由于充足理由律在普通思维,特别是论证中有独特作用,所以,本章仍在最后作一般性介绍 逻辑规律是思维形式之间的必然联系逻辑规律有特殊规律和一般规律前述有关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各种具体规则,或者是关于明确概念的,或者是关于正确使用某种判断的,或者关于正确进行推理的但是,都不是使用概念、判断和推理所要共同遵守的它们都是逻辑的特殊规律。

      除特殊规律外,还有一般规律,即基本规律,这就是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逻辑的基本规律与特殊规律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基本规律对特殊规律具有统摄作用,是各种思维的逻辑形式所必须普遍遵守的规律所以,在思维过程中,既要遵守逻辑的特殊规律,又要遵守逻辑的基本规律,它们都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逻辑的基本规律是思维的规律,它对思维的基本要求是思想的确定性思想的确定性具体表现为同一性、不矛盾性和明确性同一律是保证思想具有同一性的规律,不矛盾律是保证思想具有不矛盾性(或前后一贯性)的规律,排中律是保证思想具有明确性的规律遵守这几条规律,思想才会有确定性违反这几条规律,思想就会出现含糊不清、自相矛盾、模棱两不可的逻辑错误所以,逻辑的基本规律是正确思维必须遵守的起码准则,是运用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有效推理的必要前提 逻辑规律是思维领域里的规律,同时又是客观事物在人的主观意识中的正确反映,否认这一点必然陷入唯心主义列宁说:“逻辑规律就是客观事物在人的主观意识中的反映①尽管客观事物千变万化,但是,具体事物在一定时间、一定条件下总是有质的规定性这种质的规定性反映到人的思维中,就要求人的思想具有同一性、不矛盾性、明确性。

      一句话,要求我们的思维和表达思维的语言具有确定性这就是逻辑的基本规律的客观基础第一节 同一律 一、同一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的自身具有同一性 同一律的公式是:“A是A”,或“如果A,那么A”也可用符号表示为:“A→A” 这里的“A”表示任一思想,即它可以表示任一概念或判断这个公式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即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对同一对象的任何一个概念或判断,自身是同一的所谓概念同一,就是一个概念反映什么对象就的反映什么对象所谓判断同一,就是一个判断断定什么事物情况就断定什么事物情况,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是始终同一的 同一律的基本要求是:第一,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必须保持同一,不能任意变更;第二,判断也必须保持同一,不能随便转移概念同一,包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同一但是,形式逻辑把研究重点放在概念的外延的同一性上例如,《过秦论》一文中的“吞并天下”,“席卷天下”,“囊括四海”,“包举宇内”等诸概念内涵虽有差别,但形式逻辑更关心这些概念的外延的完全同一形式逻辑研究判断的真假关系例如,“关非所有的人都是自私自利的”(A)与“有的人不是自私自利的”(O),两个判断尽管属不同的种类,但在真假关系上却是等值的。

      准确地掌握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是保持判断同一性的重要条件 二、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 根据同一律的要求,违反同一律蝗逻辑错误有两种: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 1、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如果不是在原来意义上使用某个概念,而是把不同的概念混淆为一个概念,或者改换同一个概念的含义,就叫“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例如: 另一种奇珍异品是雪莲如果你从山脚往上爬,在那天山雪线以上,就可以看见在青凛凛的寒光中挺立着一朵朵玉琢的雪莲它惯于生长在奇寒环境中,根部扎入岩隙,汲取着雪水,承受着雪光,洁白晶莹,柔静多姿 这段文章两次用了“雪莲”,一次用了代词“它”也实指“雪莲”第一指“雪莲”这种草本植物,第二个“雪莲”前面加了“一朵朵玉琢似的”限制词,显然指“雪莲花”接着一个“它”字,照理指代上句的“一朵朵玉琢似的雪莲”然而“它”的实际内容却是指这种草本植物三处“雪莲”没有保持同一内容,混淆了“雪莲”和“雪莲花”两个概念,违反了同一律这段话还有主语残缺的毛病,应在“承受着雪光”前加主语“花儿”才行 “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多是由于不恰当地使用多义词或近义词引起的,在一篇文章或一个讲话中,对一个多义词,一会儿使用它的这个含义,一会儿又不加说明地使用它的另一个含义;或者两个词词义相近,但表达的不是一个概念,却当成一个概念使用,就会造成“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

      对一般人来说,“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是不自觉的如果有意“偷换概念”,就具诡辩 可见,要避免“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必须先明确所使用的概念 2、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如果不是在原来的意义上使用某个判断,而是用另外的判断代替它,或者在论证某个论题时,中途改变讨论的对象或论述中心,就犯“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错误 例如,《威尼斯商人》剧中人夏洛克想挖安东尼奥心口窝的肉,导致他流血死亡再如茅台酒的来历 “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情形有两种:一种是由偷换概念引起偷换论题,如第一个例子:一种是不经偷换概念而由一个论题直接更换为另一个论题,在文章写作中称为“走题”,如第二个例子 对一般人来说,偷换论题是不自觉的 三、正确运用同一律 同一律是保证思想确定性的一条规律只有遵守同一律,才不致产生“混淆概念”和“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才能使思维活动正常下去只有遵守同一律,一篇文章,一个讲话,才能主题明确,思路连贯,有条理,首尾照应,从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只有遵守同一律,开会才有中心,辩论才能不离题目总之,遵守同一律,是正确思维和表达思想的必要条件。

      同一律说的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的自身都具有同一性它并不否认事物的发展变化以及反映这些事物的概念和判断的变化它只是要求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或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的认识是同一的时间变了,反映事物的概念、判断发生变化并不违反同一律如果把同一律理解为“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A”,否认事物的发展,从而也否认反映事物的思想的发展变化,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某婚姻登记机关的工作人员对前来办理结婚登记的一对青年,说:“今天结婚证已经用完,你们可以先回去结婚,以后再来登记法律规定只有进行结婚登记,取得结婚证书才是合法的婚姻该工作人员却把“结婚”与“登记”分割开来,这是他以自己的错误理解来任意解释法律这种任意理解破坏了法律规定的自身同一第二节 不矛盾律 一、不矛盾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不矛盾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或者互相反对的思想不能都真,必有一假 不矛盾律的公式是:“A不是非A”或用符号表示为: 这里的“A”表示一个思想,“非A”表示与A互相矛盾或者互相反对的思想这个公式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A与非A不可能都是真的,即如果A真,则非A假;如果非A真,则A假。

      A与非A之中必有一个是假的 不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用两个互相矛盾的概念或互相反对的概念指称同一个对象;同时,对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或互相反对的判断,不能都肯定否则,就会出现逻辑矛盾下面仅就判断的使用加以说明例如: ① 这本书是普通逻辑 ② 这本书是现代汉语 ③ 只有清闲,才是幸福只有p,才q) ④ 尽管不清闲(劳累),却幸福非p并且q) 例①②是反对关系的判断,这两个判断不能都是真的,必有一个是假的;例③④是矛盾关系的判断,它们也不能都是真的,必有一个是假的 二、违反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 根据不矛盾律的要求,违反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是:自相矛盾 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对同一对象作出的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判断,不能断定它们都是真的,如果断定它们都是真的,就违反不矛盾律,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例如,《韩非子·难势》中自相矛盾的故事; 在日常语言表达中,所谓“出尔反尔”、“前言不搭后语”、“自打嘴巴”都是指的自相矛盾在一些学生的作文中自相矛盾的语句是屡见不鲜的如:① 红霞满天,晴空万里,真是大好春光的艳阳天! ② 不学好语法,难免不出病句。

      ③ 繁星闪烁,明月高县 ④ 那个青年将近20多岁 个别古诗中也有类似的情况: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有人认为这首诗描写在大雪纷飞时有鸿雁高飞是自相矛盾的华罗庚少年时曾写了一首五绝加以批评:“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对此,也有人提出不同见解根据是,唐诗中还有“北风吹雁雪纷纷”和“胡天八月即飞雪”的诗句,说明“大雪”与“雁飞”在“胡天”可以同时出现 三、正确运用不矛盾律 不矛盾律是保证思维一贯性的一条规律,它从反面进一步保证思想具有确定性只有遵守不矛盾律,思维才不致出现自相矛盾 不矛盾律是思维的基本规律,它排除逻辑矛盾,但是,并不否认客观事物存在现实矛盾不矛盾律只是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即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对同一对象的认识不能自相矛盾如果在不同时间,或从不同方面,对同一对象作出两个相互反对或相互矛盾的判断,并不违反不矛盾律 ①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② 俄罗斯母亲哟,你又强大又弱小,又贫穷又富饶 ③ 暗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④ 为了忘却的记念。

      例如,有一份判决书中这样写道:“顾××为在到个人私欲的目的,以放火为手段盗窃山芋干,致使集体的大量财物被毁,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已构成放火罪 这一段话正如有的同志撰文批评指出的:“放火罪与失火罪是不同的,前者出自故意,后者出自过失,放火的目的在于烧毁,然而烧毁了又怎么盗窃?既然是为了盗窃,怎么又会把东西烧毁?因此,说被告人以放火为手段进行盗窃,这是不妥当的显然,类似这样的自相矛盾,如果不借助于相关的科学知识,不从内容方面分析,那是难以看出的 又如:有一篇关于1998年春节期间,山西省公安部门追回、查封有毒假酒的新闻报道,其中最后一段写道:“为了减少危害,公安部门与工商部门及时向销地发了查封的通知,并派人前往销地,配合当地有关部门与工商部门追查落实,据悉,所售假酒已基本全部查封’最末一句话明显包含逻辑矛盾:既“基本”查封意思是绝大部分假酒被查封了,但还不是全部被查封;而所谓“全部”查封也就不是“基本”查封类似这样的逻辑错误,平常在说话、写文章的时候,如果不注意自觉遵守矛盾律,忽略思想的一贯性,便难以完全避免 应当注意的是,只有两个论断符合下面的三个条件,才能构成自相矛盾:(1)同一对象,如张三是该批评的,张三是该表扬的,如果两个。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