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汇编.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1824****985
  • 文档编号:278468751
  • 上传时间:2022-04-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6.70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目录 第一章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2 有理数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实验与探究填幻方 阅读与思考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观察与猜想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 1.5 有理数的乘方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 1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2.1 整式 阅读与思考数字 1 与字母 X 的对话 2.2 整式的加减 信息技术应用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 2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 从算式到方程 阅读与思考“方程”史话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实验与探究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 3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4.1 几何图形 阅读与思考几何学的起源 4.2 直线、射线、线段 阅读与思考长度的测量 4.3 角 4.4 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 4 部分中英文词汇索引 有理数1. 有理数: (1) 凡能写成q (p, q为整数且 p 0) 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 正整数、 0、负整数统称整数;p 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 0 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a 不一定是负数, +a 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 正有理数正整数正整数正分数整数零 (2) 有理数的分类 :①有理数零②有理数负整数 负有理数负整数 分数 正分数负分数负分数 (3)注意:有理数中, 1、0、 -1 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 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 自然数0 和正整数;a> 0 a 是正数;a< 0 a 是负数; a≥ 0 a 是正数或0 a 是非负数;a≤0 a 是负数或0 a 是非正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 的相反数还是0; (2) 注意:a-b+c的相反数是-a+b-c; a-b的相反数是b-a ;a+b 的相反数是-a-b; (3)相反数的和为0a+b=0 a 、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 0 的绝对值是 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 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a(a0)a(a0) 绝对值可表示为:a0(a0)或 a a (a 0)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a(a0) (3)a a 1a0 ; 1 a 0 ; a a (4) |a| 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 a a ≥ 0;注意: |a| · |b|=|a · b|,. b b 5. 有理数比大小:( 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 2)正数永远比0 大,负数永远比 0 小;( 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5)数轴上 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 - 小数> 0 ,小数 - 大数< 0. 6. 互为倒数:乘积为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 0,那么 a 的倒数是1 ;a 倒数是本身的数是±1;若ab=1 a 、 b 互为倒数;若ab=-1 a 、 b 互为负倒数. 7.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 0 相加,仍得这个数 .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 2)加法的结合律:( a+b) +c=a+( b+c) .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 (-b ) . 10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 11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 ab=ba;( 2)乘法的结合律:( ab) c=a( bc); (3)乘法的分配律: a( b+c) =ab+ac .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即a 无意义. 0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 为正奇数时 : (-a)n=-a n或(a -b) n=-(b-a)n ,当n为正偶数时: (-a)n =a n或(a-b)n=(b-a)n. 14.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3) a2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2≥ 0;若 a2+|b|=0a=0,b=0 ; 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 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 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 16. 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 数的有效数字. 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注意:怎样算简单,怎样算准确,是数学 计算的最重要的原则 . 19. 特殊值法:是用符合题目要求的数代入,并验证题设成立而进行猜想的一种方法, 但不能 用于证明 . 整式的加减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

      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 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注意:(若a、 b、 c、 p、 q 是22 常数) ax +bx+c 和 x +px+q 是常见的两个二次三项式. 5.整式:凡不含有除法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代数式叫整式. 单项式 整式分类为:整式. 多项式 6.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是同类项. 7.合并同类项法则: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8.去(添)括号法则:去(添)括号时,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 若括号前边是“- ”号,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 9.整式的加减:整式的加减,实际上是在去括号的基础上,把多项式的同类项合并. 10.多项式的升幂和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 小)排列起来,叫做按这个字母的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 般应该进行升幂(或降幂)排列. . 注意:多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一 一元一次方程 1.等式的性质: 等式性质 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性质 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2.方程:含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3.方程的解: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注意:“方程的解就能代入” !4.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7.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8.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ax+b=0 ( x 是未知数, a、b 是已知数,且a≠ 0) . ax=b (x 是未知数, a、 b 是已知数,且a≠0) . 9.一元一次方程一般步骤:整理方程。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 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检验方程的解). 10.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 周长、面积、体积问题: C圆=2πR,S 圆=πR2,C长方形 =2(a+b) ,S 长方形 =ab, C 正方形 =4a, S 正方形 =a2,S 环形 =π(R2-r 2),V 长方体 =abc ,V 正方体 =a3,V 圆柱 =πR2h ,V圆锥 = 1πR2h. 3 几何图形初步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和平行,垂直是相交的一种 特殊情况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称这 两条直线相交 ;如果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 邻补角邻补角的性质:邻补角互补如图1所示,与互为邻补角, 与互为邻补角 = 180° ; + = 180°; + = 180° ; + = 180°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 1 所示,与互为对顶角 = ; = 5、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中,如果有一个是直角或90°时,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如图 2 所示,当= 90°时,⊥ 垂线的性质: 性质 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 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性质 3:如图 2 所示,当 a ⊥ b 时,= = = = 90°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