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15篇.docx

59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39229927
  • 上传时间:2023-09-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8.46KB
  • / 5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15篇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正确认读8个要求会认的生字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古代的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用精读、略读、默读、扫瞄等多种学习方法,结合有关语句,了解石猴的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石猴“英勇坚韧、无私无畏”的性格特点 2.领会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石猴从出世的经受,感受其形象;品读语言,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课文是古代,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分,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读通相关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预备: 教师预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备 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解释,标注出实在不理解的字词。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精彩引入,提醒课题 1、播放《西游记》的片头曲学生边听边跟着唱 2、师:这首歌是那部动画片的片头曲?(生答:《西游记》)你们最喜爱《西游记》里的谁?你能用几句简洁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 3、过渡:我们都喜爱孙悟空,那么孙悟空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现在,让我们掀开这一部旷世名著的第一页,学习第一回中的一个小故事——猴王出世(板书课题,指导“猴”字书写)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看大屏幕,(出示问题)谁能读一下?(指名读) ①石猴是从哪儿来的? ②他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2.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快速扫瞄课文,在关键处画上标记生读课文) 3.都读完了吗?(读完了)好,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石猴是从哪儿来的?谁能用文中的话来告知大家?(生答复,读第一自然段) 4.是的,简洁地说,这个石猴就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那么,他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呢?谁能用自己的话简洁地说一说?(生说) 5.石猴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又能安稳无恙地出来,成就了他当王。

      那么,读到这儿,这石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说) 6.师小结、过渡:一蹦,蹦出一个石猴;一跳,跳出一位猴王这猴王的形象已经活敏捷现地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那么,吴承恩先生是用怎样的语言把他写出来的呢?下面,我们就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 三、细读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感受经典魅力 (一)细读描写“石猴出世及其在山中生活”的语句,感受石猴逍遥拘束、无忧无虑、顽皮得意的特点 师:一蹦蹦出一只石猴,一跳跳出一个猴王吴承恩是怎样写的呢?经典的魅力毕竟表达在哪里呢?这节课教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走进文本,领会其中的微妙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第一、二自然段 (生自由读) 1.提问:你觉得哪句话写石猴写得特殊生动? 预设 生:采山花,觅树果…… 师:有同感的举手,一起来读读 出示:那猴在山中行走跳动,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1)读这些句子,在你的眼前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 生:看到石猴活蹦乱跳 生:在采果子 生:左走走,右走走…… (2)从这样的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答)感受到石猴的欢乐和自由,玩皮得意。

      板书:玩皮得意) 2.师:读着这段文字,石猴的欢乐自由同学们都体会到了,那么,吴承恩是怎样把石猴的自由和欢乐跃然纸上的呢?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段文字上,看看在这段话中运用的语言有什么隐秘……生自由读) 3.沟通,师生共同品读这句话中的语言规律 预设 师:你们发觉写法上的什么特点了? 生: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师:哪些句子用了排比的修辞?你能读给大家听吗? (生读) 师:看看,写石猴的遣词造句上有许多隐秘 (出示: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 师:这样的句子就是排比句,你发觉了排比句的什么特点? 生:每一句字数一样 师:从每一个小短句所写的内容来看呢?(都在写它的食物)简洁说这四句就是在写一个“食”字,内容是有关联的再看看句子的构造是不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动词后边跟着动作的对象) 师:再看这一组排比句,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特点? (出示句子:“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引导学生自己分析) 师:自己读一读这两组排比句,读的时候专心体会:应用排比修辞的句子读起来有什么特点? (生读) 师:大家有什么发觉? 生:读起来很有节奏 生:读起来顺口 师:对,这就是排比句的特点,恰当地使用排比,读起来节奏鲜亮,朗朗上口,而且,读着这样的句子让我们头脑中的石猴好像也跳起来了。

      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把石猴的形象呈现在大家面前吗? (指导学生读这两组排比句) 师:往下读,更有意思了,你又发觉了什么? (出示: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生读) 师:大家都读过古诗,教师考考大家对“对子”的本事夜对—— 生:朝 师:宿对—— 生:游…… 师:这让你想起了我们学过的什么?(对联)对了,这句话运用了对偶句式,用这个句子在交待石猴生活中的什么?(住)谁来读读这两句? (生读) 师:前面分别交代了石猴生活中“食、住、交友”方面的状况,看看最终这两句跟前面的内容有什么关系?(总结) 师:先分着讲石猴生活中一些详细的状况,再进展总体性的概括,这样就能让我们头脑中既有详细的细节性的画面,又有对石猴生活的整体印象你看,吴承恩的写法是不是很奇妙?我们的写作中有时候写人物,或者写场面都可以借鉴这种写法 4.合作朗读,读出句子的节奏和韵律 师:谁能连起来读读这一段话? (生读) 师:读得特殊好,我们一起读,我读前面 (生接读) 5.在句子旁边,做阅读批注。

      师:读到这里,你读到一只怎样的石猴呢?在这里写下批注 (生写批注) 师:自己写自己的,我来了解一下 师:教师也写了,(板书:英勇无畏),就是这样的语言,让我们读到一只逍遥拘束、无忧无虑的石猴,语言与内容高度融合,这就叫做经典 (二)细读描写“石猴成王”的语句 1.(出示阅读提示:课文怎样写石猴成为猴王的?用我们刚刚学到的方法品读3—5自然段,尤其要关注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语句在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旁做上批注学生自学) 2.同桌合作沟通,教师巡察指导 3.全班沟通,比照品读 师:我看同学们都有收获,谁情愿和大家沟通一下 预设 生:“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用“跳”字,把石猴的动作写得非常生动 师:谁也划了这一段?我们一起来读读 师:我建议大家读读猴子的语言,谁再来读? 生:“我进去,我进去!” 师:可以看出什么? 生:很自信 师:换一下,变成“我进去吧 生:感觉到强人所迫 生:迟疑不决 生:被逼进去的 师:再读课文中的句子。

      (生读) 师:难怪有一位大师说:一流的作品和二流的作品,往往只差几个字 师:还有哪里?再读读 生:“大造化,大造化” 师:什么意思? 生:运气 师:不用受老天之气了,怎么读它呢? (生齐读) 师:还有哪里? 生:没水,没水 师:建议加上动作 (生加动作读) (生加动作,齐读) 4.结合“石猴成王”这一局部的品读写批注 师:读到这里,你又读到怎样的石猴呢?把批注写到边上 生:有士气,毛遂自荐 生:大胆 生:英勇,为大家着想 师:教师也写了,(板书:神异出众)我们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不只是一只猴子,更像一个人走进《西游记》,你会感觉到他是一个神,喜爱这样的猴王不需要理由,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四、复述课文,感悟写法 1.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2.比拟课文的表达和我们的表达有什么不同之处?感受古代的语言简练、概括,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浅显、易懂 五、置留作业,鼓舞阅读名著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够把《猴王出世》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接触到了四大名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你也可以读其他古典名著盼望同学们有一个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写批注,也可以在日记本上写出读后的感受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得意、敢作敢为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熟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受,体会石猴英勇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课文是古代,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分,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读通相关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预备】 1、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教学设计】 一、漫谈“悟空”,提醒课题 1、同学们,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名著中的人物栩栩如生,今日,就让我们一同走入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2、咱们先一同看一段动画版的《西游记》 (多媒体播放动画版的《西游记》) 3、《西游记》中你最喜爱谁?喜爱它什么? 4、过渡语:孙悟空不但是你们的偶像,也是教师的偶像,我们都喜爱的孙悟空是从哪来的?今日,我们学习课文《猴王出世》后,你就能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读通语句 1、用喜爱的方式读一读课文,留意:这是一篇古代,有些词语不太好理解,你可以用前两课学到的方法来阅读首先,你可以借助书下解释读懂词句,也可以查字典理解字义,还可以联系动画片、电视剧、连环画等理解,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只要大体了解文章内容就可以了实在不懂的可以画下来,和教师、同学探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