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幕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译者的适应和选择——以《疯狂动物城》为例.doc
7页字幕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译者的适应和选择——以《疯狂动物城》为例 王驿风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摘 要: 从翻译研究发展的历史来看, 对译者主体性的重视和认可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简单梳理前人有关译者主体性的研究成果, 以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翻译选择适应论”为理论框架, 结合字幕翻译的特点, 分析迪士尼电影《疯狂动物城》的影片对白, 旨在从语言学维度、文化维度以及交际维度, 三个维度综合分析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论证字幕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关键词: 翻译; 字幕翻译; 译者主体性; 适应; 选择; 作者简介:王驿风 (1996-) , 女, 辽宁沈阳人,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外国语学院, 2014 级英语系本科生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subtitling: translator's adaptation and choice——Takeas an exampleWang Yi-feng Liaoning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Abstract: From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 the recognition and recognition of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has undergone a long and tortuous process.The research results of simple predecessors of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translation selection proposed by Professor Hu Geng-shen "adaptation theory a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btitle translation, analysis of Disney film" crazy animal city "film, designed from the linguistic dimension, cultural dimension and the communicative dimension,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the translator's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 of translator" s subjectivity in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the argument.Keyword: translation; subtitle translation;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adaptation; choice;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传媒的增长, 人们生活中各个方面都或多或少会体现出外来文化带给人们的影响。
影视作品作为综合的、国际的艺术形式之一, 肩负着越来越多文化交流责任, 并且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着世界各地的观众, 丰富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众所周知, 外国电影的观影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字幕翻译这一新兴产业, 而字幕翻译的质量又极大程度地取决于译者因此, 在进行字幕翻译的同时译者主体性能够得到充分展现, 这一点尤为重要一、译者主体性与字幕翻译概述(一) 译者主体性由于传统思想的束缚, 译者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翻译也长期被误以为只是定向解码的过程作者中心论”、“原著中心论”等传统译论成为译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桎梏, 不允许译者显露出文化和语言转换的痕迹, 把译者当做“翻译机器”, 要求其充当“隐形人”20 世纪 70 年代, 西方理论界对译者主体性的相关研究逐步重视起来近年来, 我国许多学者也纷纷发表相关观点, 撰写相关文章, 收效斐然就笔者目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看, 在国内最早提出译者主体性的是学者罗新璋罗新璋指出, “翻译理论中, 抹杀译者主体性的论调应该少唱, 倒不如多多研究如何拓展译者的创造地位, 于局限中掌握自由[1]在后来的学者中, 学者许钧将“谁是翻译的主体”这一问题, 归纳为以下四种答案:“一是认为译者是翻译主体, 二是认为原作者与译者是翻译主体, 三是认为译者与读者是翻译主体, 四是认为原作者、译者与读者均为翻译主体”[2];学者屠国元、朱献珑认为“原作者、译者、读者、接受环境 (包括原语和译语的语言文化规范) 等因素之间相互干渉相互制约从而促成翻译活动的整体性, 而译者主体性在其中无疑是处于中心地位的。
[3]关于译者主体性, 学者查建明和田雨将其定义为, “译者主体性是指在翻译活动过程中, 作为动作执行者及主体的译者在充分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 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其基本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入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译者的主体性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始终[4]翻译的本质不应该是对原文进行机械地定向地解码, 译者也不应该处处仰仗原文的鼻息, 而应该让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 扮演一个以个性化为特征, 富有创造性的角色然而, 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 译者的创造性和主体性虽得到了肯定, 但这种主体性也应到客观的制约 (即译者主体性的受动性) , 表现为相对的而非绝对的能动这就要求译者相对有限度地发挥主体性, 对原文进行能动的构建和阐释, 从而赋予其译作特定的价值二) 字幕翻译我国的翻译活动虽然很早就受到了重视, 但影视翻译这一领域却长时间少有人涉足在跨文化背景下, 由于作者 (编剧或原著作者) 与受众 (观众) 存在文化隔阂, 影视剧的字幕翻译对影片内容的重新构建和串联就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字幕翻译是为影视剧对白提供同步说明的过程”[5]由此可见, 字幕翻译区别于其他种类的文字翻译。
字幕的一些技术参数 (即时间和空间) 会极大影响其本该发挥完全的自由度作为一种欣赏影视剧的必要工具, 字幕翻译应努力弥合影响观众理解影片的文化差异, 最大程度地呈现影片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 观众才能更好地欣赏和评析影片二、译者主体性在字幕翻译中的体现现如今字幕翻译市场良莠不齐, 其中许多电影由于其字幕翻译的质量问题, 如《黑衣人 3》、《环太平洋》、《马达加斯加 3》等, 都曾一度引起广泛的公众热议显而易见, 这些与译者主体性不无干系在任何领域, 翻译过程都是“选择文本-进行翻译-输出译文”, 而这一过程在字幕翻译中则体现为“选择电影-进行翻译-输出字幕”从中不难发现, 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从头至尾都是最活跃的一环同样, 不论是哪个领域的翻译, 译者的主体性都体现于读者、阐释者和再创作者这三种身份的变换中这种转换在字幕翻译中亦是如此首先, 译者的第一种身份是观众身为观众, 译者需充分调动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实现对电影的最佳理解, 尽可能做到在尊重原创作者创作意图的基础上, 把握电影主要脉络, 完整构建文本意义译者的第二种身份是电影的阐释者译者需发挥主观能动性鉴赏和评价电影的文学价值与社会意义, 剖析电影对白的深层含义和美学意蕴, 深入了解整部电影所传递的文化内涵。
译者的第三种身份是影片对白的再创作者以再创造者的身份, 译者开始进行语言转换结合前两个阶段译者对电影的理解和阐释, 在充分掌握字幕翻译相关理论知识的前提下, 发挥主体性忠实再现原作的情感信息、语言特征、和社会价值笔者将从语言维、交际维和文化维三个维度进行具体探究三、翻译适应选择论1859 年,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详细阐述了“进化论”这一观点该书问世后随即产生了广泛影响人类开始逐步意识到, 物种之所以能够得以繁衍生息, 正是因为“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以长颈鹿为例, 其祖先分为短颈鹿和长颈鹿当地面上青草稀疏食物匮乏, 长颈鹿能够伸长脖子吃到树上的叶子, 而短颈鹿做不到这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 地上的青草越来越少, 长颈鹿存活了下来, 短颈鹿也就逐渐被大自然淘汰了2004 年, 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从生态环境人手, 以达尔文“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为理论依据, 将生态学和翻译相结合进行了研究在《翻译选择适应论》一书中, 胡庚申教授提出了翻译即“译者的适应与译者的选择;最佳翻译是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多维适应和适应性累计结果”[6]从而希望翻译实践活动能够得到如实的展现胡庚申教授的这一探索, 为翻译研究的视野带来了极大的拓展, 同时也为中国翻译界带来了一股新风。
长颈鹿得以存活的前提是它能够适应地面食物短缺的恶劣环境, 同理, 翻译过程得以进行的前提也是译者能够适应以原文为主的生态环境如果译者无法适应以原文为主的生态环境, 就好比是吃不到树上叶子的短颈鹿, 无法适应自然环境, 就要面临“自然淘汰”由此可见, 译者需要在进行翻译活动的同时, 综合各方面因素, 灵活运用翻译策略, 才能在生态环境中求得“生存”四、翻译适应选择论视域下字幕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例证研究《疯狂动物城》是 2016 年迪士尼影业出品的一部 3D 动画电影故事发生在一个所有动物和平共处的世界里从小就梦想成为警察的兔子朱迪, 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如愿成为了疯狂动物城警察局中的一员然而身为警察局中为数不多的小型食草动物之一, 兔子朱迪并没有得到上级重视, 而且被发配成了一名无足轻重的交警通过一次偶然的机会, 兔子朱迪结识了狐狸尼克, 之后又误打误撞接手了水獭先生失踪案件在短短 48 小时之内, 二人历经坎坷, 携手破获此案, 并且揭露了这个表面看似和平的世界中的惊天秘密一) 译者在语言维的适应与选择在字幕翻译的过程中, 译者不能一味地向原文生态环境靠拢, 而应该在忠实于原文本的同时, 考虑到观众的语言接受能力。
这就要求译者要根据字幕的特点 (时间和空间有限) , 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 将字幕翻译口语化、简单化, 并且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准确传达片中人物所要表达的信息, 这也对译者的语言学功底是极大的考验1. 词汇方面O-M-Goodness!天啦噜They really did hire a bunny!What!他们真的请了一只兔子, 我的妈呀!I gotta tell you, you are even cuter than I thought you’d be!我跟你说哦, 你比我想象的还要萌以上对白发生在兔子朱迪初次到警察局, 向豹子警官本杰明问路的情境爱吃甜甜圈的豹子警官对于警察局请了一只兔子十分惊讶译者把握住了整个场景轻松诙谐的氛围, 适当采用了网络用语诸如“天啦噜”“我的妈呀”“萌”, 既简洁明了, 又做到了口语化大众化, 不乏幽默感2. 句法方面Yikes!That is the smallest case I’ve ever seen.呀, 这是我见过最薄的案卷了I’ll turn things over to the officer who cracked the case.接下来有请成功侦破此案的警官。
You come here, unannounced on the day my daughter is to be married.我女儿结婚这天, 你不请自来以上译文的特点是定语从句的翻译英文语序与中文语序有很大的差别中文的定语往往前置, 而英文的定语常常后置译者把握住了中英文语序的差异, 译文完全符合中文的句法构造二) 译者在交际维的适应与选择译者在交际维的适应与选择意味着,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侧重于交际意图, 充分考虑观众的语言接受能力, 准确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Bunny cop?That is the most stupid thing I e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