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山隧道风险评估报告.doc
35页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叶山隧道风险评估报告编制: 复核: 审核: 中交隧道局衢宁铁路浙江段(Ⅲ标)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2叶山隧道风险评估报告一、编制依据1、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制定的风险管理方针及策略:⑴衢州至宁德铁路(浙江段) Ⅲ标施工合同文件⑵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指导书》 ⑶上海铁路局《铁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红线”管理办法》 (上铁建函(2008)600 号) 2、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及规定:⑴《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 号;⑵《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⑶《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⑷《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⑸《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TB10223-2004);⑹《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⑺《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⑻《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指南》(TZ331-2009);⑼《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技术规范》(TB10109-95);⑽《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TB10503-2005);⑾《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⑿《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⒀《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 号);⒁《铁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铁建设[2006]179 号);⒂《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⒃《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 号);二、隧道概况1、工程概况叶山隧道为单线隧道,建筑长度 4395.53m,隧道长度 4395.53m,进口隧道分界里程 DK127+487.47,进口里程 DK127+487.47,进口轨面设计标高295.888m,出口隧道分界里程 DK131+883,出口里程 DK131+883,出口轨面设计标高 274.126m,隧道最大埋深约 485.4m。
主要技术标准:铁路等级:I 级正线数目:单线速度目标值:新建单线地段 160km/h限制坡度:-3.512%,-5.1%接触网:链型悬挂牵引种类:电力环境作用等级:T2 的单线普通货物运输铁路2、地貌特征隧区属剥蚀低山地貌单元,地形起伏较大,自然坡度约 20-45°山坡植被发育,多为杂草,灌木,竹松,松树等,可见小溪沟分布,水量小,季节性变化显著,隧道出口山坡脚下有乡道,交通便利3、地层岩性根据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隧道区上覆第四系系残破积层(Q4 el +dl)粉质黏土,褐黄色、硬塑,主要成分为粉黏粒,层厚约 0-2.7m,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上统磨石山群大爽组(J3d)凝灰岩,1 层凝灰岩全风化,灰褐色-褐黄色,原岩基本破坏,除适应矿物外已全部风化,岩芯呈砂土状,遇水易软化层厚起伏较大,层厚为 2.7-16m2 层凝灰岩呈浅灰白色-黄褐色,弱风化,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矿物组成,凝灰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岩芯破碎,呈短柱状和块状,揭示层厚 14-20m3 层凝灰岩灰白色-灰褐色,强风化,主要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4由石英、长石等矿物组成,凝灰结构,块状构造,岩体完整,岩芯多呈柱状,节长 10-50cm,岩质坚硬,锤击声脆,局部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
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Rc=50.58Mpa围岩级别见下表:隧道围岩统计表围岩级别 长度(m) 百分比(%)Ⅱ级围岩 3570 81.22Ⅲ级围岩 210 4.78Ⅳ级围岩 350 7.96Ⅴ级围岩 265.53 6.04总计 4395.534、地质构造隧址区发育断层 1 条、节理密集带 4 条介绍依次如下:⑴断层 F1 与线路以 36°夹角交于地表里程 DK131+050 附近,其产状为294°∠88°,倾向大里程,电法显示 DK131+050 附近存在低电阻率凹陷带,震探揭示 DK131+035-055 地层地震波速为 2600m/s,破碎带及其影响带宽度约为20m,破碎带内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地下水为构造裂隙水,较发育⑵第一条节理密集带发育于(J3d)凝灰岩,大约与地表里程 DK128+030-070 段附近,地貌上大致走向沿沟谷和山坡边缘破碎带宽度约 40m,带内节理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地下水为构造裂隙水,较发育⑶第二条节理密集带发育于(J3d)凝灰岩,大约与地表里程 DK129+320-360 段附近,地貌上大致走向沿沟谷和山坡边缘破碎带宽度约 40m,带内节理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地下水为构造裂隙水,较发育。
⑷第三条节理密集带发育于(J3d)凝灰岩,大约与地表里程 DK130+730-770 段附近,震探揭示该段地层地震波速为 3050m/s地貌上大致走向沿沟谷和山坡边缘破碎带宽度约 40m,带内节理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地下水为构造裂隙水,较发育⑸第四条节理密集带发育于(J3d)凝灰岩,大约与地表里程 DK131+640-670 段附近,电法显示该段低阻异常地貌上大致走向沿山坡破碎带宽度约30m,带内节理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地下水为构造裂隙水,较发育5、地震动参数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GB18306-2001)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35s6、水文特征6.1 地表水隧址区地表径流发育,线路里程 DK131+480 左侧和右侧处距离线位最近190-220m,此处河床标高约 202m,轨面标高 276.181m,河流表水对洞身无影响地表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径流为主要排泄方式6.2 地下水地下水类型组要存于风化物中的空隙水,岩体中的基岩裂隙水及构造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中其主要补给来源为地表水的渗透,向低洼处径流排泄。
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结合附近工点地下水样分析结果,可对隧道环境侵水性做出评价:隧址地下水无侵蚀性,仅根据氯离子含量判定,无氯盐侵蚀性隧址构造裂隙带涌水量预测表Qmax q0估算涌水量范围里程宽度(m)(m 3/d)m3/(d.m)围岩富水程度节理密集带 1 DK128+030 ~ DK128+070 40 361 9.01 强富水节理密集带 2 DK129+320 ~ DK129+360 40 688 17.2 强富水节理密集带 3 DK130+730 ~ DK130+770 40 471 11.77 强富水F1 断层 DK131+020 ~ DK131+100 80 1290 16.13 强富水F3 断层 DK131+460 ~ DK131+740 280 623 2.22 中等富水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67、隧道施工中的主要风险因素通过对隧道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预测隧道施工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为断层带、节理密集带、高地应力、高地温、火工品使用过程中引发的爆炸、施工用电等。
隧址区未见滑坡、泥石流、危岩落石等不良地质现象⑴断层带:隧址区侏罗系上统磨石山群大爽组(J3d)凝灰岩段,围岩全-弱风化,岩层较破碎,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较发育,施工时易出现坍塌断层带内成份为 J3d 弱风化岩,裂隙发育,岩体破碎,本隧址内断层属强富水区,施工时易出现坍塌⑵节理密集带:隧址区内节理密集带岩体较破碎,节理裂隙很发育,岩质坚硬,地下水主要为构造裂隙水,属强富水区,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隧顶围岩掉落⑶高地温:隧址最大埋深为 485.4m,根据隧址区埋深深度的不同,按《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 》对顶,取 28 度的上限温度进行反算根据上述估算,隧址区在 DK128+640-DK129+060 段地温超过规定值 28 度(隧址埋深范围内最高地温为 30.76 度) ,可能存在高地温危害,⑷高地应力单隧道埋深大于 289m 时,DK128+390-DK129+940 段为高应力区,开挖过程中可能发生岩爆洞壁,岩体有剥离和掉块现象,新生裂缝较多,成洞性差8、气象特征本线所经地区沿线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总的特点是: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具有明显的山地立体气候特征。
春季:春季回暖早,天气变化快,温度起伏大,多阴雨、冰雹和大风天气夏季:初夏梅雨期,雨量集中,暴雨次数多,常造成洪涝灾害,盛夏除偶有台风影响到局部雷阵雨外,以晴朗炎热天气为主,日照强,气温高,蒸发快,常有伏旱秋季:秋雨期短,多秋高气爽天气、常有秋旱冬季:西北季风盛行,寒冷干燥,北方寒潮南下,多霜冻和冰雪天气三、风险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1、风险评估对象及目标评估对象:本次评估对象为叶山隧道评估目标:通过风险评估工作,识别在施工阶段可能出现的安全、环境、工期、投资及第三方等各方风险确定风险等级,并针对各风险因素提出风险处理措施,将各类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以达到保证施工安全保证建设工期、控制投资、提高效益的目的下表为后果或损失与评估目标关系表 2、风险评估小组叶山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由衢宁铁路(浙江段)Ⅲ标项目经理部负责组织,参与风险评估小组的人员是本项目有多年工作经验且对工程风险有足够认知的隧道、工程地质专业高级工程师和工程师组成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小组对隧道施工风险进行动态评估与管理组 长:张修和副组长:王立广 刘林北 姚彬 组 员:王许峰 王允有 李尚卿 魏钊 徐言 刘汉杰 黄帅 马祝才 李金玮 曲景丽 黄泽玺 王维东后 果 或 损 失 与 评 估 目 标 关 系 表 评 估 目 标 后 果 或 损 失 安 全 风 险 人 员 伤 亡 、 经 济 损 失 、 第 三 方 人 员 伤 亡 、 第 三 方 经 济 损 失 、 工 期 延 误 工 期 风 险 工 期 延 误 、 经 济 损 失 投 资 风 险 经 济 损 失 、 第 三 方 经 济 损 失 环 境 风 险 环 境 破 坏 、 经 济 损 失 、 第 三 方 经 济 损 失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83、风险评估小组的职责⑴熟悉施工图纸,核对图纸与现场实际的相符情况。
⑵对风险管理相关人员进行培训⑶进行施工阶段的动态风险评估制定计划和策略,确定风险评估对象及目标、风险等级标准和接受准则,收集基本资料,提出风险识别和评价方法等确定风险的来源并分类,建立适合的风险指标体系,提出风险指标体系和风险清单⑷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报业主批准后实施⑸在施工期间对风险实时监测,定期反馈,随时与业主、设计、监理单位沟通⑹根据风险监测结果,调整风险处理措施4、风险评估程序⑴总体程序设计单位隧道主要安全风险点和应对措施设计 → 施工单位列出风险点清单、归类 → 制定风险控制方案及预防措施,建立风险管理台帐 → 编制隧道安全评估报告 → 专家评审 → 修改评估报告 ⑵基本程序①在设计阶段的风险评估结果基础上,结合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对隧道施工初始风险进行识别,形成风险清单表;②对初始风险进行评价,对各个风险因素评价其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