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万历十五年经典语录精选.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tang****xu1
  • 文档编号:72958698
  • 上传时间:2019-01-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1.64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万历十五年经典语录精选  1、为孔子的学说安排了形而上的根据,成为儒家一元论宇宙观的基础这种学说虽然没有直接指责自私的不合理,但已属不言而喻因为所谓“自己”,不过是一种观念,不能作为一种物质,可以囤积保存生命的意义,也无非是用来表示对他人的关心只有做到这一点,它才有永久的价值这种理想与印度的婆罗门教和佛教的教义相近印度的思想家认为“自己”是一种幻影,真正存在于人世间的,只有无数的因果循环儒家的学说指出,一个人必须不断地和外界接触,离开了这接触,这个人就等于一张白纸在接触中间,他可能表现自私,也可能去绝自私而克臻于仁  2、以这种方法治学是为“心学”,和朱熹的“理学”相对心学派反对理学派累赘的格物致知,提倡直接追求心理的“自然自在”;理学派则认为心学派也大有可以非议之处:宇宙的真实性如果存在于人的心中,任何人都可以由于心的开闭而承认或者拒绝这一真实性这样,世间的真理就失去了客观的价值,儒家所提倡的宇宙的一元化和道家的“道”、释家的“无”也很难再有区别一个人可以用参禅的方式寻求顿悟,顿悟之后,所获得澄澈超然的乐趣仅止于一身,而对社会的道德伦理则不再负有责任耿定理的终身不士就是一例再则,儒家的经典一贯是士大夫行动的标准和议论的根据,而心学一经风行,各人以直觉为主宰,全部经典就可以弃置不顾。

      李贽全凭个人的直觉和见解解释经典又是一例  3、大小臣僚期望他以自己的德行而不是权力对国家做出贡献但是德行意味着什么呢?张居正在世之日,皇帝在首辅及老师的控制下作为抽象的道德和智慧的代表,所谓德行大部分体现在各种礼仪之中他要忍受各种礼仪的苦闷与单调,这也许是人们所能够理解的但几乎很少有人理解的乃是他最深沉的苦闷尚在无情的礼仪之外皇位是一种社会制度,他朱翊钧却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个人一登皇位,他的全部言行都要符合道德的规范,但是道德规范的解释却分属于文官他不被允许能和他的臣僚一样,在阳之外另外存在着阴他之被约束是无限的,任何个性的表露都有可能被指责为逾越道德规范P86)  4、万历决心破除他带给别人的这一柔弱的印象在这忙碌的1582年,他励精图治,一连串重要的国家大事,尤其是有关人事的安排,都由他亲自作出决定可能就在这个时候,他观看了宫廷内戏班演出的《华岳赐环记》,戏里的国君慨叹地唱着《左传》中的“政由宁氏,祭则寡人”,意思是说重要的政事都由宁氏处理,作为国君,他只能主持祭祀一类的仪式当日伺候万历看戏的人都会看到他的反应,戏台下的皇帝和戏台上的国君同样地不舒服P26)  5、自古以来的圣君明主以德行治理天 下,艺术的精湛,对苍生并无补益。

      像汉成帝、梁元帝、陈后主、隋炀帝和宋徽宗、宁 宗,他们都是大音乐家、画家、诗人和词人,只因为他们沉湎在艺术之中,以致朝政不 修,有的还身受亡国的惨祸  6、这种小灾小患,以我国 幅员之大,似乎年年在所不免只要小事未曾酿成大灾,也就无关宏旨  7、这一切使年轻的皇帝感到他对张居正的信任是一种不幸的历史错误张先生言行不一,他满口节俭,但事实证明他的私生活极其奢侈他积聚了许多珠玉玩好和书画名迹,还蓄养了许多绝色佳人,这些都是由趋奉他的佞幸呈送的得悉了此项新闻,万历又感到十分伤心这10年来,他身居九五之尊,但是被限制到没有钱赏赐宫女,以致不得不记录在册子上等待有钱以后再行兑现;他的外祖父因为收入不足,被迫以揽纳公家物品牟利而被当众申饬但是,这位节俭的倡导者、以圣贤自居的张居正,竟如此口是心非地占尽了实利!(P28)  8、分析上述问题,还有一个因素不能排除,就是在万历登极以后,虽然坐在他祖先坐过的宝座之上,但他的职责和权限已经和他的前代有所不同他的祖先,一言一行都被臣下恭维为绝对的道德标准,而他却是在他的臣僚教育之下长大的他的责任范围乃是这群文臣们所安排的他的感情更需作绝对的抑制这前后不同之处尽管在形式上含蓄,实质上却毫不含糊。

      原因是开国之君主创建了本朝,同时也设立了作为行政工具的文官制度,而今天的文官却早已成熟,他们所需要的只是一个个性平淡的君主作为天命的代表,其任务就是在他们的争端无法解决时作出强制性的仲裁他们要求这位守成之主与日常的生活隔绝,在仲裁争端中不挟带个人的嗜好和偏爱以引起更多的纠纷坦率地说,就是皇帝最好毫无主见,因此更足以代表天命这种关系,已经由万历的曾叔祖弘治作出了榜样弘治皇帝愈是谦抑温和,听凭文臣们的摆布,文臣们就愈是称颂他为有道明君  9、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 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其间关系因果,恰为历 史的重点  10、这样的一个皇帝,实际上已经不是国事的处置者,而是处置国事的一个权威性的象征他应该做到寓至善于无形如果他能够保持感情与个性的真空,经常演习各种礼仪,以增强抽象的伦理观念,他就和上述要求恰相符合  11、然而我们这个庞大的帝国,在本质上无非是数不清的农村合并成的一个集合体,礼仪和道德代替了法律,对于违法的行为作掩饰则被认为忠厚识大体各个机构之间的联系,从来也没有可资遵守的成文条例俞大猷当然更不可能预见到,在未来的好几个世纪之内,上面这些情况在我们这个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国家里竟不能发生根本的改变。

      现代化的技术和古老的社会组织断然不能相容,要不是新的技术推动社会组织趋于精确和严密,那就是松散的社会组织扼杀新的技术,二者必居其一P165)  12、张居正开罪于文人有如上述二例这也表现他虽为首辅,却没有认清文官集团还有另一种双重性格在他执政的时代,在名义上说,文官还是人民的公仆,实际上则已包罗了本朝的出色人物,成为权力的源泉,也是这一大帝国的实际主人张居正按照过去的眼光仍然把文官集团当作行政工具,对其中最孚众望的人物不加尊敬,就使自己陷于孤立的地位直到危机四伏之际,他才发现了这一点,并且引用佛家经义,作为自己精神上的解脱,说是:“如入火聚,得清凉门既能在狂燎烈焰之中有冰凝水静的感觉,则他虽尚在人间身居首辅,却已经把自己当作烈士看待了P58-P59)  13、问题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时代孔子没有提到性善或者性恶他学说中的核心是“仁”仁”可以为善,一个君子的生活目的就在合于“仁”的要求  14、事实上,朱熹所使用的方法并不是归纳法,也很难说得上科学性用类比以说明主题,是战国时代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常常使用的方法孟子以水之就下比喻人之性善,其实人性与水性并没有联系,所谓相似,不过是存在于孟子的主观之中。

      朱熹的格物,在方法上也与之相同在很多场合之下,他假借现实的形态以描写一种抽象的观念他认为一草一木都包涵了“理”,因此他所格的“物”包括自然界在他看来,传统的社会习惯,乃是人的天赋性格但是他在作出结论时,却总是用自然界之“理”去支持孔孟伦理之“理”这也就是以类似之处代替逻辑  15、如果知识分子放弃了正统的儒家观念,则王朝的安全会立即受到威胁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是政府中的各级官员,在经济上是中等以上的地主,因而也是这个社会的真正主人而正统的儒家观念又是维系他们的纽带,除此而外,再无别的因素足以使他们相聚一堂,和衷共济所以李贽在晚年被捕入狱,虽然也被指控为行为不检,但审判官在审讯的时候对此并不斤斤计较,所注意的乃是他“感世诬民”的著作李贽本人也早就预感到了这一点他把他的一部著作题为《焚书》,意思是早晚必将付之一炬;另一部著作题为《藏书》,意思是有干时议,必须藏之名山,等待适当的时机再行传播  16、张居正的最后几年里,对他的批评者非常敏感,而对有名的文士尤甚这些名士生平只知用华美的文章大言欺人,决不会对他崇实的作风起好感;因之他也就视此种人为寇仇如果申时行有机会对他前任和后台老板发牢骚,他一定会指出张居正对待这般人的态度未免过分,而且由此而牵累了自己。

      因为在这些人眼中,他总是张居正的私人平心而论,张居正对待一般文人,确乎过于偏激而有失宽厚这些撰写文章的专家根据“学而优则仕”的原则,认为他们的诗词歌赋是赢得厚禄高官的资本张居正纵使因为他们没有济世之才而加以拔斥,也不妨采用比较温和的方法敬而远之,不去触怒他们例如王世贞,是本朝数一数二的散文大家,又和张居正同年得中进士,按理说应该情谊深厚,然而情形却不是这样王世贞一心想做尚书,多次主动向张居正表示亲近,替他的父母作寿序,又赠送了许多礼物,包括一件极为名贵的古人法书但是张居正却无动于衷,反而写信给王世贞,说什么“才人见忌,自古已然吴干越钩,轻用必折;匣而藏之,其精乃全”前两句恭维,其后则把王比作脆弱而不堪使用的武器看待,只能摆在盒子里让人赞赏他雕铸之美,却不能用以斩将夺旗王世贞当然不曾忘记这段羞辱,他日后为他的同年作《张公居正传》时,也就以牙还牙,行间字里,酸辣兼备;其中提及申时行,也多轻蔑之语  17、究竟是哪些成分构成了仁,孔子没有明确直接的答复《论语》一书中,仁字凡六十六见,但从来没有两处的解释相同一般来说,仁与慈爱、温和、侧隐、以天下为己任等等观念相通然而在不同的场合,孔子又赋予仁以不同的概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自我克制,言辞谨慎、按照礼仪行事,都可以算作仁或者接近于仁;出于环境的需要,一个人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叫做“杀身以成仁”。

      仁是最容易获得的品质,任何人有志于仁,就可以得到仁但是仁也是最难保持的品质,即在圣贤,例如孔子自己,也难能始终不断地不违反仁  18、李贽和耿定向的争论,基于人性的善恶这个问题所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需要从中国哲学史中找出全面的解答  19、文渊阁的正厅供奉孔子像两侧有官舍四间,另有阁楼,乃是保存书籍档案的地方阁前不远有东西两排平房,是为书记人员抄缮文件的办公室以这些房屋作为我们庞大帝国的神经中枢,似乎过于朴素;但是和国初相比,则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当年草创伊始,文渊阁真的是一间亭阁,为皇帝职掌御前文墨各官等候召见时歇足之处以后扩充官舍,增加图籍,又辅之以吏员,才规模大备,可是它的性质仍非片言只语所能概述它既像皇帝与文官集团间的联络处,也像各部院以上的办公厅;有时又像皇帝的顾问室,或是调解纠纷的超级机构总而言之,它所做的事,就是以抽象的原则,施用于实际问题,或者说把实际问题抽象化例如经过皇帝批准,人事有所任免,文渊阁公布其原因,总是用道德的名义去掩饰实际的利害因为本朝法令缺乏对具体问题评断是非的准则,即令有时对争执加以裁处,也只能引用经典中抽象道德的名目作为依据P43)  20、因为所谓“自己”,不过是一种观念,不能作为一种物质,可以囤积保存。

      生命的意义,也无非是用来表示对他人的关心只有做到这一点,它才有永久的价值这种理想与印度的婆罗门教和佛教的教义相近印度的思想家认为“自己”是一种幻影,真正存在于人世间的,只有无数的因果循环儒家的学说指出,一个人必须不断地和外界接触,离开了这接触,这个人就等于一张白纸在接触中间,他可能表现自私,也可能去绝自私而克臻于仁  21、我们的帝国不允许也没有能力作全面的改革,只好寻找出一种妥协的办法来作部分的修补戚继光的天才,在于他看准了妥协之无法避免;而他的成功,也在于他善于在技术上调和各式各样的矛盾妥协的原则,是让先进的部门后退,使之与落后的部门不至相距过远在组织制度上没有办法,就在私人关系上寻找出路具体来说,没有文渊阁和张居正的全力支持,就没有强有力的蓟州军区和戚继光他的部队和他本人充满了矛盾,在火器已经在欧洲普遍使用的时候,他动员大批士兵修建碉堡;在他的混成旅里面,枪炮手和藤牌手并肩作战他一方面是这样精细,仔细计算日出日没的时间;一方面又这样野蛮,把违反军纪的士兵割去耳朵这些极端矛盾的事实,在其他国家内,可能彼此相隔几个世纪,而我们的帝国则在一个军区内同时出现P193)  22、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