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三章儿童文学的读者与阅读方法.doc

17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06407405
  • 上传时间:2021-10-3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4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三章儿童文学的读者与阅读方法【教学目的】1、 了解儿童文学接受主体的特殊性以及儿童不同阶段文学接受的特点2、 掌握指导儿童文学阅读的正确方法3、 了解儿童文学中成人读者的类型以及教师作为儿童文学读者的独特意义【教学重难点】1、 重点:儿童文学接受主体的特殊性以及儿童不同阶段文学接受的特点2、 难点:教师作为儿童文学读者的独特意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教学时数】3课时儿童文学是以儿童为主要对象创作的文学作品,是成人与儿童通过文学的方式进行的一 种审美与文化的对话要使这一对话顺利进行,使儿童文学作品被顺利地接受,这在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处于主导地位的成人对儿童文学的接受者独特性的把握程度与成人读者相比, 儿童读者的文学接受能力具有十分明显的特殊性理解和把握儿童读者的特殊性是儿童文学 的作家、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一、儿童文学接受主体的特殊性1、生理层面儿童读者的文学接受能力是以儿童生理器官的感觉、运动机能为生物基础的婴幼儿从 身体和动作经验中建立起各种基本的感知——运动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各种经验,最终 形成相应的文学接受能力儿童的文学接受能力结构中总是保留了比成人读者更多的身体一 一动作意识和功能。

      这种现象在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号上体现得更加明显,为体——动作意识 反应在文学接受上往往表现为对充满动感、富有游戏性质文学作品的喜好,这类作品可以满 足他们对陌生的外在世界的感官、认知等方面的心理期待我国传统的儿歌中就有许多体现歌戏互动式的游戏歌:如《一个虎》:“一个虎/ 一个 豹/ 一个接着一个跳”唱这首游戏歌时,一个孩子把头垂下弯着腰,双手按在膝盖上,另 一个孩子用双手按者他的背部,张开双腿跳过去,再到前面伏下,让下一个孩了跳,边跳边 唱再如《一抓金》:“一抓金/二抓银/三抓四抓抓茶叶/打抓六抓抓个人”这个简短的 歌,是儿童玩捉迷藏游戏时念唱的先由一个孩子伸出一只手向下张开五指,其余的每人伸 出一个指头,顶在那一个孩子的手心下,大家同声唱歌,唱到最后一句,那孩子赶快把手向 下一•抓,抓了谁的指头,便归谁捉当代作家的创作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了如柯岩的儿童诗《“小兵”的故事》,通过《帽 子的秘密》、《两个“将军”》、《“军医”与“护士”》三首小诗反映了儿童一心想做“将军”,天 天坚持练兵等游戏活动,反映儿童对军人生活的热烈向往儿童故事和童话中的热闹情节,也是为了使儿童的身体加入到文学阅读中来。

      成人在给 儿童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往往还通过夸张的表情动作来满足儿童对动感的需求因此,儿童 读者的阅读感受是以生理上的感觉和快感为基础的,而生理层面的感受力,也就构成了儿童 读者特殊性的基础层面2、 心理层面儿童读者的文学能力不仅需要生理机能作为基础和背景,而J1更需要心理层面提供的心 灵的力量儿童读者文学能力的心理层面的构成内容是丰富多样的,儿童的心理过程(知、 情、意)、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等)和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以及 逐渐形成的世界观),都会逐渐渗透、融合、凝聚在儿童的文学能力结构中去,形成其文学 接受能力结构的独特性如林格伦的童话《住在屋顶上的小飞人》,写的是住在屋顶上的小飞人卡尔松与斯万特 松家的小家伙交往的趣事小家伙是个自我感觉很孤独的普通小男孩,他的爸爸、妈妈、哥 哥、姐姐都很忙,大家都有自己的事,家里人既没时间陪他玩,也没人注意到他的感受,于 是小飞人卡尔松出现了,小飞人填补了小家伙孤寂的生活,为小家伙带来了无尽的快乐两 个小伙伴纯真友谊的描写,使儿童读者体验到了童年伙伴之间的快乐交往,获得了一种情感 补偿兴趣在儿童的阅读行为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儿童对自己兴趣的作品保持氐久的追求 和持久的影响。

      儿童文学作家杨鹏小时候对幻想类书籍有浓厚兴趣,他回忆日己当年对日本 手冢治虫的《铁臂阿童木》的兴趣肘说:“上小学时,每天中午,我都要到离学校很远的地 方去问《铁臂阿童木》的续集出版了没有那套卡通书我一直买到了第14集,对书中的所 有细节我都记忆犹新童年时代受到的感动,至今依然会常常想起他对幻想类书籍的兴 趣一只延续到成人,并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使我走上写作之路的书不止一本,而是成百 本,上千本这类书主要是跟幻想(科幻、童话、魔幻等等)有关的书一直到现在,凡是幻 想文学图书,我是见着就买,买了就看,在独处时基本都是手不释卷引自《阅读改变人 生》东方出版社)【课堂提问】:兴趣在儿童阅读中起到什么作用?根据你的观察,当下儿童比较 喜欢读哪一类儿童文学作品?3、 文化层面儿童文学作品是一种特定文化背景的产物,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容,而作为 儿童文学接受者的少年儿童渎者,其文学能力结构中也同样存在着一个文化的层面如果说, 生理能量、心理能量构成了儿童读者进入文学阅读过程的内在动力的话,那么,文化层而则 规定着儿童读者文学接受中具体的文化——审美内容及其动力指向抽象的心理过程并不存 在,儿童读者的心理空间其实就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空间。

      从这个意义上说,儿童读者审美心 理和文学阅读能力的发展,也就是儿童生命进程从自然行为走向审美文化实现的过程五六十年代,在儿童文学“教育说”思想的影响下,许多儿童文学作品往往站在成人 对儿童社会化期待的立场上,希望他们改正错误,尽快适应社会规则如金近的《小猫钓鱼》、 《骄傲的大公鸡》等,通过儿童喜爱的动物拟人形象来表现儿童身上做事不专心、骄傲自满 等缺点,作品的主题指向是讽喻和规劝新时期以来的儿童文学作品对儿童身上的缺点则表 现出更多的宽容与理解,顽童成为了正面的审美形象,如郑渊洁、杨红樱等作家的作品,就 更多体现了 “儿童本位”的文化特点再如秦文君所写的《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小鬼鲁智胜》、《小丫林晓梅》等作品 中的人物:自命不凡、一心想当伟人,总认为别人智商有问题的贾里;爱吃零食、每隔三个 月就要换一句名人格言作为人生指南的贾梅;喜好逞强,但很讲义气的鲁智胜;自认为有明 星天赋的新潮女生林晓梅等,都是当代都市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形象,这些文学形象契合了当 代儿童的文化心态,因而广受欢迎生理、心理和文化构成了儿童读者文学能力的整体性结构,三者相互作用其中生理机 能的状况和水平决定着儿童读者文学能力发展的普遍的、共同的发展水平利阶段;义化层面 则规定着文学能力的具体实现的内容和发展方向;而心理层面则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连接、转 换层面,它起源于生理层面的冲动,并以生理层面为依托,沿着特定的文化轨道而不断建构、 发展,形成儿童读者文学审美能力的基本心理框架和特殊性。

      课堂提问】: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一谈你们童年时代的文化特征与当下的 文化特征之间有什么区别二、儿童期不同阶段的文学接受一般地说,儿童文学的接受对象是指3-16岁的全体儿童广而言之也应当包括3岁之 前的低龄幼儿儿童期是个体身心发展为迅速的时期,整个儿童期的不同阶段一一婴儿期 (1-3岁)幼儿期(3-6岁)、童年期(6-12岁)、少年期(12-16岁),儿童在思维、情感、 言语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点于此相对应,为不同年龄阶段创作的儿童文学也呈 现着不同的面貌婴儿期婴儿期是儿童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身高、体重、脑重量的增大,直立行走能力和手脚 动作协调性的增强,为心理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1—3岁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 的时期,从儿童文学的角度出发,我们重点谈一谈婴儿的语言发展:1岁以前是语言发生的准备阶段1—1.5岁的孩子处于理解语言阶段,他能听懂别人的 语言,但表达能力还不强1.5岁以后,口语能力有了一个飞跃2岁左右的孩子,喜欢白 言自语,也喜欢模仿大人说话到了 3岁,就能够初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时孩了出 现了最初的概括和推理2岁以后的孩子已开始对事情表达自己的看法,但思维是非常具体 的,而且只是在活动中进行。

      至此,婴儿的认识过程一一从感觉到思维都已形成2-3岁 的孩子,开始表现出明显的自我意识,知道“我”和他人的区别,在语言上逐渐分清“你”、 “我气这个时期语言的发展特点可以概括为:(1) 词汇量增加,2岁婴儿掌握300个左右,到了 3岁时词汇量已达1000个左右2) 句子结构发生变化,从单词句转化为双词句、多词句不仅句子的字数增加了,句 子的结构也复杂化、完善化3) 语言的概括作用和调节作用都明显得到发展,幼儿能够在没有具体刺激物的情况下, 按照成人语言指示去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4) 喜欢听童话、故事、诗歌,并能记住其中的简单内容,还会模仿大人向伙伴复述一 些故事内容儿童文学是人生最早的艺术样式,婴儿在母亲怀里听到温柔的摇篮曲就是个体对文学的 最早接受随着婴儿心理的不断完善,尤其是语言能力的发展,婴儿已经具备了成为儿童文 学“读者”的基本条件这一时期的“读”主要体现为“听”父母的有声诵读,以及亲子共 同参与的以图画形式展示的文学故事这个阶段儿童认知水平较低,因此在为他们选择儿童文学读物时,应当适应他们独特的 审美需求,这一阶段的文学应尽可能地反应婴儿熟悉的生活内容,尊重他们的生活经验如 金进的儿童诗《大西瓜》:“大西瓜,圆乂圆切开就变两大碗你吃一大碗我吃吃一大碗 我们吃得真快活留卜-空碗当空船。

      浅显而贴近生活,很容易理解从“泛灵”的角度看,生活中与他们朝夕相处的玩具、动物都是和他们有着相同生命特 征的亲密伙伴,因而,拟人化的文学形象就很容易被他们接受1-2岁孩子对父母有强烈 情感依恋,现代生活方式使母亲无法像农耕时代一样,与婴儿长时间地亲密相处,而表现亲 情内容的儿童文学则可以弥补婴儿对亲人的依恋2〜3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此时的孩子特别爱说话,但发音含混,意思不明, 只有最亲近他的人才能理解他们的“童龄妙语”富有韵律节奏的儿歌,是促进低龄儿童语 言发展的重要文学体裁如郑春华的《甜嘴巳》:“小娃娃/甜嘴巳/喊爸爸/喊妈妈/喊得 奶奶笑掉牙虞运来的《小河》:“小河,说话,/哗哗,哗哗/问它,说啥? /有鱼, rr虾这些通俗简单富有童真童趣的儿歌,便于反复诵读,是将早期文学审美经验与语言 训练相结合的理想文本二)幼儿期从儿童心理发展看,1一3岁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而3- 6岁则是心理活动 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具体表现如下:3- 4岁幼儿的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得以迅速发展;身体动作更加协 调,大脑控制调节能力增强;能够较清晰地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情绪在心理活动 中的作用比较大,无意性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占优势;模仿成为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以获得 各种生活经验,幼儿常常不自觉地模仿成人说话的声调、姿势、词汇等。

      4- 5岁幼儿的心理发展更为迅速,主要在于认识活动的概括性和行为的有意性明显开 始发展:动作比以前更灵活且有条理;在记忆、注意、思维、语言等方面都呈现具体化、形 象化的特点5- 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产生了较大的飞跃这时期的心理活动概括性和有意性更为明 显儿童已不再满足于了解事物的表而现象,而是喜欢会追根问底5岁幼儿的活跃不再停 留于身体的活动,更多地表现在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上,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并明显出现抽 象逻辑思维的萌芽,但对需要经过多层次分析推理的事情,还力不能及幼儿期比婴儿期的语言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4岁幼儿的词汇和句法运用已趋于成熟,词汇的运用更加熟练,不仅能恰当地把词组合 起来,还能清楚地区别词义,并能使用一•些复合句子来表达意思口语表达更加清晰,追求 表达的绘声绘色,喜欢与家人及同伴交谈,会根据对不同对象的理解水平调整自己的语言5-6岁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看图讲述能力明显提高,能根据图片内容想象角色的心 理活动,语言表达灵活多样,。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