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广东省揭阳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16页
  • 卖家[上传人]:【****
  • 文档编号:87752953
  • 上传时间:2019-04-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23M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揭阳市2018年高中毕业班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 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0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茶之于中国,就如同红酒之于法国,啤酒之于德国,茶是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中的璀璨瑰宝,也是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 茶伴随中国的历史篇章缓缓展开,中国茶史可上溯至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当时茶被作为一味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到西汉时,茶已是宫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种高雅消遣茶兴于唐,盛于宋,唐代饮茶蔚然成风,贡茶的出现加速了茶产业的发展,全国范围内茶铺、茶馆鳞次栉比,茶产业和茶文化空前发达陆羽撰《茶经》三卷,阐述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等林林总总,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作到了宋代,宫廷、地方官吏、文人雅士皆尚茶、崇茶,以相聚品茗为雅,进一步推动了饮茶之风的蔓延平民百姓也是不可一日无茶茶之为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这是宋代王安石对茶的赞美明清时期茶叶制作技术进一步发展,“作罢龙凤团”使散茶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蒸青的制茶方法改为炒青,同时也推动了其他茶类的发展。

      茶随着历朝历代的兴盛而兴盛,繁荣而繁荣 茶与宗教的关系历来也相当密切,不难发现,很多名优茶都与宗教有一段渊源,很多茶最早也是由僧人所种植打理道教最早将茶作为得道成仙的重要辅助手段,视茶为长生不老的灵丹仙草佛家也偏爱茶,认为饮茶能“破睡”,帮助坐禅修行,还能清心寡欲、养气颐神故历古有“茶中有禅、茶禅一味”之说杭州龙井寺产龙井茶,余杭径山寺产径山茶,庐山招贤寺产庐山云雾茶,“名山有名寺,名寺有名茶”,一点都不为过茶也影响了各族人民乃至外国的文化及传统从广东人的早茶到北方人的大碗茶,到日本的日式茶道,抹茶文化及英国的英式下午茶千年来,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与各地文化相融合,开枝散叶,浸润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形成了具有各国特色、形式丰富的全球茶文化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经历了历朝历代的更迭与其同寿的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着中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叶嘉木承载着五千年的岁月,蕴藏了五千年的文化基因茶,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文化名片 “和敬清寂”是日本对唐宋时期习得的中国茶道的提炼和升华,但其中的精神已很难在中国茶人中寻得芳迹;中国千余种茶的品种、传统制茶工艺也有一大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殆尽。

      此时,急需国民更多关注茶学,研习茶文化,增进传播及教育,以保留、保护、复兴先人给予的茶文化瑰宝 永恒都是经典的,而要做到经典必先在当下时 代成为风尚与流行让茶在时下成为一种流行、不被淘汰,这是生存与传承的根本如何把茶做得时尚,让更多年轻人喜爱和接受,是今日茶叶传承之路上需要面对的最棘手的问题今天的90 后、00 后们将是未来二三十年茶学传播的主力军,要让他们接受茶,就一定要摘掉茶古板的帽子,给茶换上新潮的衣装其实,中国茶的形式也并非一成不变唐代茶就流行煮着喝,宋代流行点茶法,明清流行冲泡饮用 (选自戎新宇《茶,一张中国文化的名片》)1.下列关于茶的发展历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茶的历史悠久,神农时代茶只是作为草药,用来治疗各种疑难杂症;西汉时期,茶已发展成宫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种高雅消遣 B.唐朝饮茶蔚然成风,茶已开始成为贡品,全国茶铺、茶馆林立,陆羽所撰的《茶经》更是推动了茶产业和茶文化空前发达 C.茶盛于宋朝,上至宫廷、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均以品茗饮茶为时尚,甚至发展到“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的地步。

      D.明清时期,制茶技术进一步发展,茶叶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某一种茶叶的制作技术的提高,又往往推动其他茶类的发展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披上了宗教的色彩比如道家认为茶能延年益寿,佛家则认为“茶中有禅、茶禅一味” B.茶充当了民族间文化交流的使者,千百年来,中国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并在他乡生根发芽,自成一体 C.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兴衰更迭,蕴含了五千年的文明史 D.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性,不少地方饮茶已成习惯,如广东人的早茶、北方人的大碗茶、英国的英式下午茶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茶对于中国而言意义重大,就如红酒之于法国,啤酒之于德国,茶因其蕴含的文化基因,可以说是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 B.中国茶文化历经千年,但其“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在中国已日益沦落,已难寻踪影,这说明茶道文化也需要与时俱进 C.随着时间的迁移,中国茶的不少品种以及部分传统制茶工艺消失殆尽,如何传承先人给予的茶道文化已摆在眼前 D.如今的中国茶已面临着生存困境,要让中国茶传承得更远,就要改变茶一成不变的古板样式,给茶换上新潮衣装。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清明追思吴国荣千百年来,清明节从哀思的叙发,到形态的形成,又幻化成民族精神价值在黄河流域,在长江两岸,不断地匡正,不断地丰富,不断地弘扬她是一幅热烈的世俗画,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熙熙攘攘、你来我往,表现着春的张力,寻找着生的希望她是一首悠长的抒情诗,像徐志摩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神情恬然,心花绽放,仰慕着久远,追寻着缅想她是一曲奔放的通俗歌,像无名氏的《黄土高坡》,气象生动、神情豪迈,思恋着远古,憧憬着未来 在儿时的记忆里,清明不仅是“路上行人欲断魂”,更多的是生机勃勃、情趣盎然那时,草木吐绿,山花烂漫,菜花引蝶,桃花泛红,杏花斗艳,柳叶戏风,炊烟袅袅小孩们戏耍着跟着族人,年轻的抬着祭品,大人们扛着铁锨,先祭已经弄不清多少辈份的祖坟,再祭曾祖、祖父母的坟祭祀完毕,已经是大半上午,吃祭品是早已垂涎的事了你争我抢,欢愉喜乐弥漫着整个全过程,珍藏为美好的记忆 人生如白驹过隙长大后离开家乡,每当清明临近的时候,总有一缕浓浓的渴望夹杂着一丝淡淡的乡愁慢慢袭上心头,耳畔又仿佛有一种熟悉的乡音在远方轻轻地呼唤,让人无法拒绝而又欲罢不能。

      儿时的记忆不是越来越模糊,反而越来越清晰了并渐渐地使我有所顿悟,曾子所谓“慎终追远”,本意是要后人谨慎地为先人送终,并且长远地追思先人的恩德鲁迅把自己的旧文汇编成册,命名为《坟》,并曾说过,他“造成一座小小的新坟”,一方面是为了埋葬,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留恋埋葬的是过去,留恋的是过去,但它们都属于生者的情感范畴在我的感觉里,清明既是对祖先的一种祭奠,也是对生者的一种慰藉;既是对儿时的乡情的一种重复,也是对生命或文化的一种传递因此,无论在哪里,清明时节,我总是要在心里进行默默的遥祭 现在,几十年工作的熏陶,使我在“知天命”之年,总愿对一些事情做文化的思考毋须置疑,清明节当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驿站之一,它蕴含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内涵和魅力,并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也是召唤云游在外的人们归乡的情感源头和动力在华夏民族祖先崇拜的原始教义的基础上,儒家学派以“孝”为核心的家族伦理学,已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性格之中中国人所期望延续的生命,不仅仅是生物性的生命,而且还是包括了社会性、文化性及道义性的生命子孙在纪念先祖时,不仅是要追思其生物性的音容笑貌,还要缅怀其慈爱之心、善良之行和功德美名。

      并试图能实现父母或祖先在一生中不能实现的某些特殊愿望,或弥补他们某些重大而特殊的人生遗憾清明节为传统社会中各阶层人士搭建了共同的伦理情感的诉求平台,不论是远在他乡,还是奔忙田间;不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住曲陋小巷于是,成就了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礼仪之邦的人文情怀、社会和谐、敦亲睦族及敬老行孝的品德风范每逢清明之际,总有一些不朽的名字会在我们心头萦绕我常常思考,一个人生命的价值究竟应该怎样来衡量?人生旅途无论多么遥远,每个人迟早总有一天会走到生命的尽头然而,面对生命的终结,其实是不必忧虑的,因为“死亡是最伟大的平等”,正是在生存中才有了人生那伟大与平庸、崇高与卑微、英名永存与默默无闻的分野,进而才有了上善与否的区别正是清明节弥合了这种分野,缩小了这种区别因为祭奠本身就是追寻和继承逝者优秀的东西我看过好多的碑文,没有一个是否定祖先价值的,反而满篇都是歌功颂德,以及我们自己的遗憾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作者用三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清明的精神价值B.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夹叙夹议是本文突出的表现手法之一,通过叙述真切地表现了作者对清明的感受,讨论了清明的精神内涵,表达了自己的深刻见解。

      C.作者认为清明是祭奠祖先,追忆先人功过得失的重要节日,它能弥合人生那伟大与平庸、崇高与卑微、英名永存与默默无闻的分野,缩小上善与否的区别D.作者文章对清明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深刻揭示了清明在中华民族中的重要意义,富于思想性、启发性和现实意义5.作者不同人生阶段,对清明的态度和感受怎样?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6.“节日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文本分析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饶宗颐传:香江鸿儒严海建对于饶宗颐这个名字,相信许多人都不陌生特别是在那些炫目的头衔之下,似乎有种尽人皆知的意味,而盛名之下,饶宗颐对于中国文化究竟意味着什么,却又总是语焉不详个中缘由,可能在于饶宗颐的不可复制性我们很难将他归类,很难用简短的一段话来概括他的志业与成就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可以不看这个已经被定性的符号化的饶宗颐,而是追根溯源,勾画出一代鸿儒饶宗颐是如何炼成的,从中或可体认到饶宗颐不可复制性的渊源,而正是这种不可复制的奇绝造就了饶宗颐的成就,其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也由此得来饶宗颐常常用因缘来解释自己的成就他说,他今天成为一个学人,这是有因缘的。

      因缘很重要,就是条件好,应该有的条件都成熟了有些人大半辈子的经历都花费在创造条件上了,很可惜,很浪费光阴而他没有这些曲折,似乎是生下来就机缘已熟,于是命定要做学问当然因缘并不是无来由的,正如我们熟知的那句话: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头脑饶宗颐曾说:“很多的因缘围绕着我,我确实比较幸运,但也说明我有做这些事情的条件,不是任何人都有这个因缘的学人成功,当然以内缘因素为首要,不过也多有外缘背景饶宗颐一生,颇得天时地利人和,内缘与外缘相得益彰饶宗颐幼时的家学渊源即为一般人所不及,其自小就养成好学多思,耽于想象的习惯,且读书全凭兴趣,这是不可多得的基础当一般儿童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处于知识的接受者的时候,饶宗颐却异常的早熟,学习全是就性之所近,很早就开始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这是其后来走上治学道路的重要基础从其后来的治学风格中均可见早年学习经历的影响,即始终以学术为本位,视之若安生立命之所在,所作研究全是为己之学,而不是出于功利性的外在目的,且总是能居于主体地位,不迷信权威,具有怀疑精神,见常人所未见而饶宗颐治学风格之养成多得益于其优越的外在环境,早年家境殷实,诗礼传家,读书完全自由,且完全没有功利化色彩,这样的读书环境自非常人可及。

      而其后来学术上成就的取得也有赖于商帮的支持以及寓港不归的学术际遇1949年,饶宗颐为《潮州志》编辑事宜赴港,咨询资助人之一的潮商方继仁,由于方氏的资助,饶宗颐得以寓港不归,遂决定了此后大半生的学术际遇当大陆政治运动屡起,批判斗争不断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礼仪讲授教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5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名句名篇默写.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11部分 写作 任务组五 微任务 作文书写——比天还大的事儿.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4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古诗词 任务组二 真题研练.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3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文言文(考点部分) 任务组三 任务四 仔细比对准确提取概括分析文意.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1部分 语言策略与技能 任务组二 任务五 看准对象因境设辞做到语言得体.docx 高考化学 1.传统文化与STSE 答案解析.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现代文阅读 专题16 Ⅱ 真题研练.docx 高考化学 专项拔高抢分练 9.反应热与反应历程.docx 高考化学 专项拔高抢分练 1.传统文化与STSE.docx 高考物理 板块三  气体实验定律和热力学定律的综合应用.docx 高考化学 二题型3 无机化工生产流程题.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4部分 写作 专题17 Ⅲ 突破二 绘声绘色巧用细节描写生动丰满.docx 高考数学 中档大题练1.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教材文言文复习综合试卷.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4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古诗词 任务组三 微任务一 聚焦诗意准确选择.docx 高考数学 创新融合4 数列与导数.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5课文1 归去来兮辞 并序.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11部分 写作 任务组五 任务二 “三管”齐下美“言”有术文采抢眼养颜.docx 高考数学 满分案例三 立体几何.docx
      猜您喜欢
      浙江省杭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模拟命题比赛试卷 (16).doc 安徽省皖西高中教学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山东省潍坊市2017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卷(1)及答案.doc 浙江省嘉兴市十校2017届5月份联合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浙江省杭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模拟命题比赛试卷22.doc 浙江省杭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模拟命题比赛试卷14.doc 四川省乐山市201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docx 广西百色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四川省攀枝花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2018年初中毕业生升学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四川省凉山州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人教版】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doc 广西梧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doc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含答案).doc 甘肃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甘肃省天水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开学前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海南省 2018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科试题.doc 浙江省杭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模拟命题比赛试卷18.doc 浙江省杭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模拟命题比赛试卷 (5).doc 2018-2019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质量检测.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