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渔父屈原-武汉理工大学学习资料.ppt
10页渔父屈原-武汉理工大学学术界不同的看法 在《楚辞》里,《渔父》是很特殊的一篇 有两个问题一直在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渔父》的作者 《渔父》写作的时间 《渔父》的作者 《渔父》、《卜居》和《远游》三篇作品,王逸《楚辞章句》把它们都归人屈原的作品 这几篇作品虽然并非出干屈原之手,司马迁把《渔父》录入《屈原列传》,刘向把三篇都辑人《楚辞》 后世学者持不同看法《渔父》写作的时间 有两种说法: 一种就是在怀王的后期,屈原被流放到汉水流域的时候,在汉水下游的某个地方写的; 一种说法就是到了顷襄王的时候,也就是说到了屈原的晚年,在汨罗江附近行吟泽畔”写的是洞庭湖湖畔,在这个地方写的 屈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作这部作品的?屈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作这部作品的? 故国处在一个危机当中、个人的事业处在挫折当中这样一个困厄的境地,在这样的情况下写下了《渔父》 我们可以把渔父理解为真的屈原在泽畔碰到一个老人,可能还是一个打鱼的人,和他有过一番类似的谈话。
但是,也可能只是屈原自己把自己内心的矛盾,用一种文学的手法表现出来了,也就所谓自设问答 《渔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渔父》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作品的艺术价值 《渔父》塑造了一个文化范形 这种文化范形的影响是长远的 文章短小,生动形象,自设问答 《渔父》对后世的影响 两个人物:屈原很执着,渔父很旷达 这两个形象往往是揉合到一起的这一种结合在文学史上、文化史上形成了一种传统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