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展地理活动 培养学科素养.doc
4页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科素养【摘要】“立德树人”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教育的根本任务为此,“培养什么样的人, 怎样培养人”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思考与研究的问题C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兴起, 给高中地理课在学生综合素质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舞台上发挥更多的空间本文就高 中生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想法关键词】实践活动学科素养综合思维实践能力家国情怀随着《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提出,“核心索养” 已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地位核心素养”涵盖“关键能力”、“基 本能力”和“核心能力”等相关概念的内涵,强调知识、能力与态度的综合新时代的学生 应具备这样的核心素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耍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岀强调个 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地理核心素养构成包括地图技能、空间视角、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关系等方面 地理学习的宗旨在培养学生形成“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 观、人地协调观、环境伦理观、科学的人口观和资源观,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人地观念” 审视人类自身的各项活动,使学生成为对环境、未来有强烈责任感的现代公民。
本文就高中 生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想法:一、立足乡土环境开展野外考察活动,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年就说过,课内获得的是“闻知”、“说知”,课外获得是“亲知”, “亲知”是根本,“闻知”、“说知”要结合“亲知”才能成为“真知”毫无疑问,地理野外 实践弥补了课堂教学空间有限、视野狭窄、机械单调等缺点,是高中地理教学的第二课堂 开展地理野外考察,最重要的是學会观察观察能力就是在有目的、有组织、有思维参与的 感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稳固的认识能力,是智能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索长期以来,学生获取知识、接受教育的途径一般都是课堂学习,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 而乡土地理环境来自学生熟悉的生活空间,学生对家乡的一草一木有着特殊的情感,更有利 于开展教育教学我校乡土增城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处于丘陵山地与珠江三角洲平原的 过渡地带,历史悠久、气候温和,境内青山绿水,土地肥沃,有别具特色的荔乡风情和水乡 景色,旅游资源丰富增城新塘镇更是全国闻名的牛仔Z乡,因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 达,商业贸易久负盛名,被称之为“黄金走廊,投资宝地”高一阶段,我们组织学生到距离学校不足两公里远的大型海蚀洞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 在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直观感受到地壳运动带来的“沧海桑田”变化,对教材中所 提到的“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我们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山地不 同的方位,了解山顶、山脊、山谷、鞍部等地形形态,了解阳坡与阴坡、迎风与背风地带的 差异;观察不同海拔状况,了解环境的垂直变化;观察土壤的性状,珍稀树种的果、叶、根 等特征;观察东江河两岸的风光,分辨河流的凹岸与凸岸,了解码头与港口:走进村落,了 解家乡传统的生活习俗与民居特色我们组织学生参观新塘牛仔服装制衣厂,让学生走进生 产车间,了解先进的机械设备、牛仔制衣的工艺流程以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感受知识与技 能的重要,激发努力学习的热情,提升对人生规划的能力我们带领学生走进家乡的有机茶 园、奶牛场、无土栽培蔬菜基地、生态农场,了解家乡农业的发展家乡的荔枝是学生们最 为熟悉与喜爱的水果,但很少有学生知道它是一种对气候变化相当敏感的果树,随气候变化 其产量波动很大为此,我们组织学生通过考察、探访、查阅历史气象资料及市场调查等途 径,分析总结出荔枝丰产与歉收的气候特征,掌握气候变化与荔枝产量的相关性及规律,该 项活动曾获得广州市中学校园“气候酷派”中英合作项目二等奖野外考察构建了一种开放、生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印证、 检验和补充,改变了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提供了多渠道获取知 识的机会,是沟通地理知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二、渗透环境教育开展环境地图绘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地理课是环境教育的主要渗透课程,地理教育与环境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在环境教 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也是其他科目不可取代的环境地图”来自于英文Green-Map,是象征 环境的Green (绿色)和Map (地图)的合成词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普通 人参与到环境地图的制作中由学生自行绘制的环境地图便是环境教育中一种充满活力的手 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户外观察和地图制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环境素养在地理教学中,把已获取的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即要求学生绘出新图,是考查学生地图 知识的高层次要求开展环境地图绘制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生在绘制环境地图的过程 中,一般耍经过选题、调查准备、调查参观记录、资料收集选择和整理、地图制作和说明等 步骤因此,需耍我们教师引导学生走岀课堂和学校,通过观察、测量、调查走访等方式, 收集相关信息和数据资料,教师在每个环节可进行适当的指导但不能全程陪同,要让学生明 确每个环节的任务,自己想办法完成绘制环境地图,是学生自身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看法 的表现,这种表现要比学生从课本、教材得到相关的环境知识更重要。
绘制环境地图就是将 地理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生活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地理 知识的意义与价值,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立足于乡土环境,是中学生开展环境地图绘制活动的重要前提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独 特的地理位置,学校周围的地理环境也各不相同,把乡土地理作为开展环境地图绘制活动的 载体,可以帮助学生全而深入地了解家乡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绘制环境地图过程中,需要参与者高度 负责的敬业精神,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精诚合作,这对个人价值观的培育也是显 而易见的开展环境地图绘制活动,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通过活动,可以 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现主人翁意识,增强责任感,体验成功感 让学生全而体验学习、生活、社会的丰富多彩,感受知识就是力量,能力与情商决定成功, 激发认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三、结合课堂教学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地理實践能力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将课堂知识内化为学生能力,如何拓展学生视 野,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当前高考教育体制下许多学校所忽视的,也是许多 希望把地理教学提升到一个更高层次的教师所困惑的问题。
笔者通过长期观察与了解,不少 学生进入高一学习地理出现很大的不适应,学生普遍认为高中地理难学,学不懂虽然原因 是多方血的,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初、高中学科知识的衔接不够,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 高中地理(特别是自然地理)涉及到许多学科内的准备知识,如地球、地图的基本知识、气 候的基本知识等,在初小阶段被简化,造成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知识“断层”,增加了学生对有 关地理知识理解的难度如何弥补?我以为,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地理课堂教学的一 种有益补充课外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可根据学校条件和学生的爱好进行,例如,开展天文观测、 气象观测、堆塑地形模型、绘制校园平面图、主办摘编地理知识小报和黑板报等活动,培养 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科学探索精神;组织学生观看地理影片、地理电视节目,开拓学生视 野;开展环境污染调查、校园周圉居民区与商业网点的布局调査、东江水质调查等,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实践活动、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最佳方式 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可以完全摆脱教材固定模式与教师习惯思维的束缚,可以充分自主、自由 地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去观察课堂教学中所无法直观 感受到的一些道理,去领悟课堂教学中所无法提供的奥秘,触摸课堂教学中所不能获取的东 西,促使学生的知识、能力、个性都能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综上所述,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对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具有特殊的优势与重要意义,需要 我们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积累理论与实践经验,逐渐完善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方 法和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