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隐裂与不良分解分析报告.docx
6页隐裂与不良分解分析报告经过近四天的统计和查阅从12月17日生产以来到元月14 0的 相应生产记录和表单,对这231件隐裂组件按照层压、组框和清洗三 道工序综合对比进行了详细的分解与分析,报告内容如下:一、三道工序隐裂数据综合分析对比1、假设在层压、组框和清洗三道工序产生的隐裂数量分别都是231件,再把这231件隐裂分解到A和C两个班组内,隐裂数量对比如下表⑴:序 工数 裂 隐量 产 总率 良 .,八注 备层压A0411859132 数 裂 隐 总C271O969组框A1061869无且 k—乡 /班4 fc1122759清洗A1018689宜组4#班c1740392、假设在层压、组框和清洗三道工序产生的隐裂总数量是231件;在组框和清洗两道工序也是231件,分解到A和C两个班组内, 隐裂数量对比如下表(2):口于班组隐裂数备注压框洗 层组清A47件三道工序全部为本 班完成,其余120件 为交叉完成C64件组框 清洗A80件两道工序全部为本 班完成,其余60件 为交叉完成C91件3、假设单个组件上出现隐裂片数23片的组件都是在组框工序产生,分解到两个班组内,隐裂组件数量对比如下表(3):隐裂片数班组组件数量合计备注3-8片A21件50件C29件4-8片A8件24件异常C16件5-8片A4件10件C6件6-8片A0件4件异常C4件根据表⑴表⑵和表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a、 从表(1)表(2)可以看出两班产生的隐裂组件数量C班多于A班。
b、 从表(2)可以看出两班交叉生产现象明显c、 从表⑶单个组件隐裂片数较多者多出现在C班,说明C班组框过程和堆放周转过程存在问题二、层压机各机台隐裂数量对比 假设隐裂都是在层压工序产生,把这231件隐裂分解到8台层压机上,隐裂数量对比如下表(4):设备编号隐裂数层压次数换算件数不良率备注1#55件□00次4400 件1.25%2#44件1090 次4360 件1.01%3#56件1090 次4360 件1.28%4#34件950次3800 件0.89%5#13件□0次440件2.95%异常偏高6#0件19次0件0.00%7#5件125次500件1.00%8#18件320次1280 件1.41%略微偏高上表中的换算件数二层压次数x每次4件算得(理想状态下)根据表⑷可以得出如下结论:a、 5号层压机不良率明显偏高,设备存在异常点b、 8号层压机略微偏高,可能存在搬抬运输问题和设备问题c、 根据1#・4#四台层压机生产较稳定,可以计算出此四台层压机 的平均不良率为1.08%,从而可以推断出1#、3#和8#机台员工搬运 操作存在问题三、生产日期隐裂数量变化对比 如果把231件隐裂组件按照流程卡上的焊接和层压生产日期进行分解到每天,隐裂数量趋势如下图表(5):隐裂数量趋势图由于组框日期填写缺失较多,所以无法更加严谨的进行模拟其趋势,如果非耍加以推测的话,也应该和这个趋势比较接近。
根据图表(5)可以看出,隐裂数量是迅速增加,并在短时间内达到峰值,然后逐步下降并趋于平稳,偶尔出现小波动,最后又恢复平稳 状态,其主耍原因有:a、 由于人字架不够用,导致组件层压后下到托盘上合计达30托 以上,流转到组框工序时,员工搬抬幅度较大易导致隐裂产生b、 由于刚开始的几个夜班C班组框人员关键岗位缺乏熟练工, 而新手不熟悉操作要点,又缺乏质量意识,再加上班组管理不到位,也是导致隐裂波动较大的一个原因c、由于接线盒灌封胶机故障,导致约有80托左右的组件重新倒托进行人工灌胶,这也会引起隐裂的增加「工序隐裂占比分配及建议和措施根据前期隐裂分布图(上)和生产记录统计,各工序隐裂占比(以木次生产中231件隐裂为总基数)分配及建议如下:1、前EL漏检隐裂约占8.0%左右,建议及措施:(1) 联系设备厂家进行升级改造前EL,提高图像清晰度的同时更换大一些的显示器这是彻底解决办法,但花费较大2) 联系厂家工程师,更改显示设定,增大图像的显示区域使其铺满整个显示屏,减少遗漏这是较实际解决办法,但不彻底由丁显示图像较小,员工在查看时需耍放大后才能确认其有无隐裂, 但放大后只能看到部分区域,生产节拍较快吋就会有漏检现象。
2、 层压机口身层压后隐裂约占3.0%左右,建议及措施:(1) 检查和调整个别异常机台层压参数(如5号机)2) 在后EL生产间隙进行抽测部分层压机隐裂情况,若有异常, 可进行及时调整层压参数,减少隐裂的产生3、 层压工序和组框工序中的搬抬约占65.0%左右;装框敲击造成的角部隐裂约占9.2%;组框机支点处约占6.2%左右,建议及措:(1)增加传送装置,改变作业方式,减少或杜绝装框前的人工搬抬,禁止把未装框的组件放置到托盘上进行流转(2)更换组框设备,添购打胶组框一体机,减少或杜绝人工装 框和敲打边框四角4、组框后产品的堆放不规范、倒托、非周转托盘的乱用和接线 盒处的扣盖及清洗后的过多堆放约占8.6%左右,建议及措:(1) 加强班组人员培训及监督管理,关注员工操作方式和方法, 如有异常,要及时进行纠正和整改如规范堆放和摆放,统一使用周 转托盘等2) 班组接班后,班内生产前各主耍工序要分析上一班次本班工序质量情况,并及时制定措施和跟踪五、主要不良问题回顾与建议措施1、背板划伤:由于班组内组框人员操作水平不均衡,配合不到位,员工质量意识缺乏,从而导致划伤较多建议措施:加强员工质 操作技能培训,加强现场监督和管理。
2、背板凹坑:EVA尺寸不合适,裁切过长和倾斜,设备清理不到位,层压后残留余胶导致凹坑建议措施:a、减小EVA裁切尺寸(止在试验中)b、 检查和控制EVA裁切长度或购买简易自动EVA裁切机c、 定时清理层压机,并给予检查和考核3、异物:主要在叠层过程中产生,镜检工序漏检建议措施: b、制作简易检查步骤和流程,改变镜检检查方式a、加强叠层、裁切和上料过程中的6S管理总之,要想最大限度的降低隐裂和不良,首先,要逐步改建生产 线,最大限度的减少装框前的人工搬抬,尽量避免交叉、混合生产, 使其各个环节高效流通其次,各级班组要培养和储备基层管理得力 人才,打造一个咼效、团结和有咼度质量意识的优秀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