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培训课件(共53页).ppt
53页新、旧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比照,主讲人:杜耀辰,二零一五年四月二十四日,修编背景,第一章 总那么,第二章 术语,第三章 根本规定,第四章 路线,第五章 路基路面,第六章 桥涵,第七章 汽车及人群荷载,第八章 隧道,第九章 路线交叉,第十章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图片赏析,一、修编背景,?标准?标准?指南?手册?的区别,?标准? :最根本的原那么,定性多于定量 例如本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标准? :规定、范例,具体的指标和实施方法 例如?公路线形设计标准? ?指南? :?标准?标准?的延伸,具有 导向性,弱强制性 ?手册? :更加细节化,指导“如何做当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开展状况,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起步于1984年,最早开工的是沈大高速公路,至2021年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已超过11万公里到现在,每年建成高速公路到达三千公里以上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是有交通部发布的公路建设领域的根底性标准,对公路工程的立项、设计、施工、养护都具有强制性要求新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21简称“新标准已于2021年9月30日正式签发,并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现行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简称“03版标准自2004年3月1日施行以来,适应了当时和其后一个时期社会、经济开展和公路建设的需要,对指导全国公路工程建设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目前已不能满足公路建设的快速开展新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修编背景,在03版标准中,交通量是唯一可以明确量化的指标,各工程往往都以交通量作为技术等级选用的决定性要素,造成路网等级结构不合理,功能与需要脱节 新标准明确了公路功能作为确定技术等级和主要技术指标的主要依据在公路建设时,首先要根据工程的地区特点、交通特性、路网结构,分析工程在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公路功能及类别;然后以功能为主,结合交通量、地形条件选用技术等级;再以技术等级为主,结合地形条件选用设计速度,并由设计速度控制路线平纵设计、车道数、横断面、各类构造物及沿线设施的布置新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修编背景,公路工程在经过几十年的开展,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许多新的科研成果和新的技术,因此需要对标准进行必要的调整新标准在“03版标准9章107个条文的根底上,调整为10章135个条文,主要在12个方面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以满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公路建设和管理的需要 下面将分章节比照03版标准对新的标准,主要将与我们设计工作相关的条文进行解释新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修编背景,第一章 总那么,第一章 总那么,1.0.3 公路建设要遵循的根本原那么由原来的单一指标交通量改成多个指标综合确定。
这些指标包括地区特点、交通特性、路网结构、确定公路的功能,用交通量和地形条件确定等级和指标 1.0.6 增加公路建设应坚持“保护优先原那么,并放在最前面提倡公路在改扩建工程应充分利用废旧材料,节约建设资源 1.0.8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效劳水平降低到三级效劳水平以下;二、三级公路效劳水平降低到四级以下沙漠、戈壁、草原等小交通量地区的高速公路别离式断面利用现有二级公路改建时,洪水频率可维持原标准不变,但设计时速不得大于80km/h.,第一章 总那么,1.0.9 非机动车、行人密集路段可根据交通组成情况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1.0.10 二级及二级以上干线公路应在设计时进行平安评价其它等级根据条件确定公路线形设计标准JTG D20-2006 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在设计完成后,或运营后、或改建时、宜进行平安性评价) 对于有救灾通道功能的二 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可适当提高抗 震等级和设计洪水频率标准第二章 术语略,第三章 根本规定,第三章 根本规定,3.1.1 各级公路的设计年平均日交通量原名称为适应交通量进行了重新修改,如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年平均日设计交通量宜在15000辆小客车以上,原标准高速公路为25000-100000辆,一级公路为25000-55000辆。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设计年平均日交通量不变 3.1.2 公路技术等级选用原那么 1.公路技术等级选用根据路网规划、公路功能,并结合交通量论证确定 2.主要干线公路应选用高速公路 3.次要干线公路应选用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 4.主要集散公路宜选用一、二级公路 5.次要集散公路宜选用二、三级公路 6.支线宜选用三、四级公路 本节在条文说明里有详细的解释说明第三章 根本规定,3.2.1 设计车辆 设计车辆的外廓尺寸 主要是新增加了大型客车和铰接客车,将鞍式列车改为铰接列车,并修改了期外廓尺寸第三章 根本规定,3.3.1 交通量预测 将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预测年限统一为20年原标准按照公路功能不同规定预测年限二、三级公路15年,四级公路根据情况确定 3.3.2 调整汽车这算系数 各汽车代表车型及车辆折算系数 注:表中括号内红色数字为原标准的内容 公路上行驶的拖拉机按照4辆小客车计算(原一、二级公路按照路侧干扰因素计,三、四级公路按照4辆小客车计算)第三章 根本规定,3.4.1 将公路的效劳水平由原来的四级修改为六级采用v/C值来衡量拥挤程度,作为评价效劳水平的主要指标,同事采用小客车实际行驶速度与自由流速度之差作为次要评价指标。
3.4.2 调整各级公路设计效劳水平 调整各级公路设计效劳水平 注:效劳水平的调整根本是将原来的二级效劳水平细化,分为二级效劳水平和三级效劳水平,将原来的四级效劳水平细化分为五级效劳水平和六级效劳水平第三章 根本规定,3.5.1 设计速度规定的调整 本次修订总体保持原标准对设计速度的各项规定但提倡功能类别高的公路优先考虑高的设计速度,公路类别较低的公路宜选用较低的设计速度 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不宜低于100km/h地形地质受限可采用80km/h特殊困难的局部路段,新建可能诱发工程地质病害时,经论证后壳采用60km/h,但长度不宜大于15km或者仅限于相邻互通立交出口之间 一级公路作为干线公路时应采用100km/h,作为集散公路时,可采用80km/h,地形地质受限可采用60km/h 二级公路作为干线应采用80km/h,受地质地形限制时,可采用60km/h作为集散的二级公路宜采用60km/h,地形地质受限可采用40km/h新增四级公路30km/h设计时速三四级公路宜采用上限设计时速,地形地质受限可采用下限设计时速第三章 根本规定,3.5.2 公路设计应采用运行速度进行检验相邻路段运行速度差应小于20km/h,同一路段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差应小于20km/h。
3.5.3 公路限速应根据设计速度、运行速度及路侧干扰与环境等因素综合论证确定设计速度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平安舒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3.6.1 公路建筑限界根本沿用03版标准的各项规定新增路基、桥梁隧道衔接处,建筑限界按照过渡段处理 3.7.1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不再采用地震根本烈度的概念,取之为地震峰值加速度系数第四章 路线,第四章 路线,4.0.1 选线原那么 本次修编强调公路的综合功能,选线时应充分考虑路网结构、承担的功能、规划、近远期结合等因素 4.0.2 车道宽度 车道宽度保持和原标准一致新增80km/h以上设计速度的公路,主要通行中小客车时,经论证可采用3.5m的车道宽度 二级公路在设置慢车道时,宽度应采用3.5m在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宽度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定 4.0.3 中间带宽度 本次修编对于中央分隔带的宽度未规定推荐值,强调应根据隔离、防护的主要功能综合确定设计速度在100km/h以上时左侧路缘带在极限地形采用0.5m是需要进行论证。
中央分隔带,护栏宽度,C侧向宽度不可侵入,C值:当设计速度大于等于 100km/h,取0.5m小于 100km/h,取0.25m第四章 路线,4.0.5 路肩宽度 注:该表与旧标准变化较大第四章 路线,4.0.14 公路路基宽度 新的标准取消了各级公路路基宽度值,按照车道宽度、中间带宽度和路肩宽度的总宽,如有附加车道也应计入路基宽度但强调横断面的各个组成局部应以满足行车平安为前提,根据交通功能、各组成局部的功能、交通量以及沿线地形等建设和通行条件综合确定 多车道当双向车道数到达十条以上时不宜采用整体式断面,推 荐采用内外别离的复合式断面布置形式条文说明P74,第四章 路线,4.0.17 圆曲线最小半径 本次修订给出了直接影响行车平安的的圆曲线最小半径的两种值,及“最小值和“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取消一般“最小半径值的规定且最小半径按照最大的超高值分级取值 圆曲线最小半径,第四章 路线,4.0.18 最大超高 03版标准对于最大超高没有规定,比较?公路路线设计标准?JTG D20-20067.5条,本次对超高的规定细化一般地区最大超高应取值8%,积雪冰冻地区最大超高应取6%,以通行中、小客车为主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可采用10%,城镇路段可采用4%。
4.0.19 缓和曲线的设置和03版标准一致 4.0.20 最大纵坡限制 新增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论证采用合理的平均纵坡对于采用连续长、陡纵坡路段进行平安性评价 4.0.21 坡长限制 本次修编取消最小坡长限制,最大坡长保持与03版标准一致 4.0.22 竖曲线的半径取消一般值规定,最小值和长度与原来保持一致第五章 路基路面,第五章 路基路面,5.0.1 第六条 公路改扩建工程的新建路面和原路面利用均应按现行标准进行设计,并应加强路基路面的凭借设计;对于路面材料再生循环利用进行论证,充分利用废旧材料 5.0.4 路基压实度 路基压实度根据公路技术等级、填挖深度、交通荷载等级和填料特点等因素确定 路基压实度,第五章 路基路面,5.0.6 路面结构设计标准轴在为双轮组单轴100kN,胎压为0.7MPa新增 5.0.7 新的标准取消原来的路面面层类型适用范围,规定路面类型应根据公路功能、技术等级、交通量、环境保护、工程造价等因素综合论证选用路面结构形式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交通荷载、当地材料,并根据路面结构的耐久性、资源循环利用等因素进行全寿命周期经济分析后确定 5.0.8 新增公路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公路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第五章 路基路面,5.0.11 高速公路路面不应分期修建,位于软土、高填方等工后沉降较大的局部路段,面层可一次设计、分期实施。
5.0.12 沙漠、戈壁、草原等地区小交通量高速公路,其右侧硬路肩局部的面层可分期修建,但在分期修建实施前,应采用技术措施对右侧面层进行处理,保证交通平安第六章 桥涵,第六章 桥涵,6.0.2 管涵及箱涵不管管径或跨径大小、孔数多少,均称为涵洞 多孔中小跨径的特大桥可采用大桥的洪水频率 6.0.6 多车道公路上的特大桥为整体式上部结构时,中央分隔带宽度根据采用的护栏形式确定 特大桥的路肩宽度可经论证后可采用路肩宽度表中的最小值 6.0.8 桥梁纵坡不宜大于4%,桥头引道纵坡 不宜大于5% 对于易结冰、积雪的桥梁, 桥上纵坡宜适当减小 位于城镇混合交通 繁忙处的桥梁,桥上纵坡和桥头引道纵坡 不得大于3% 桥头两端引道的线形应与桥 梁的线形相匹配第六章 桥涵,6.0.9 渡口码头应选择条件比较有利的条件直线码头引道纵坡宜采用9%-10%,锯齿式码头宜采用4%-6%且在上下渡船的引道路面,应采用必要的防滑措施二、三级公路的码头引道宽度不应小于12m,四级公路不要小于10m 6.0.11 桥梁的设计使用年限,第七章 汽车及人群荷载,第七章 汽车及人群荷载,7.0.2 汽车荷载等级 二级公路作为集散公路路且交通量小、重型车辆少时,其桥涵设计可采用公路-级荷载。
取消四级公路重型车辆较少时,其桥涵可采用公路-级车道荷载效应的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