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生物复习精要(上册全.pdf
21页第一章种子的萌发和芽的发育第一节种子萌发的过程一、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有种皮和胚构成,而大多数单子子叶植物的种子出了种皮和胚以外, 还有胚乳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胚乳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子叶都比较肥厚,里面贮存着较多的种子萌发所需的物质二、种子发育:1、胚根尖端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2、胚轴也在伸长,并弯曲着拱出地面,将两片叶子带出地面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3、子叶展开,露出胚芽4、胚芽逐渐发育,形成茎和叶5、子叶提供营养6、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胚根发育成植物体的跟,胚芽发育成茎和叶所以,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新植物的幼体第二节种子萌发的条件一、萌发的条件1、内部条件:1)发育完全,胚完整2)活的(寿限之内)3)渡过休眠期(有些植物种子成熟后不能立即萌发,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发芽, 这种现象叫做种子的休眠, 种子的休眠是植物适应环境的表现 )2、外界条件:1)适量水使种皮变软,;营养物质分解)2)充足空气(氧气)(分解营养物质,种子吸收氧靠气体扩散)3)适宜温度(适宜的温度下,种子才能正常地吸水,旺盛地呼吸 )3、种子的发芽率在90%以上,才能播种使用第三节芽的发育一、芽的类型:1、按着生位臵:1)顶芽:优先2)侧芽:受抑制。
2、按发育状况:1)叶芽:发育成枝条、茎和叶(瘦小)2)花芽:发育成花饱满)3)混合芽:发育成枝条、花(饱满)二、叶芽的结构1、纵切的叶芽中央有一个中轴,叫做芽轴,顶端有生长点使芽轴伸长)2、芽轴上部,节和节之间的界限不明显,周围有许多突出物,这是叶原基和芽原基3、芽轴下部,节与节之间开始分化,叶原基发育为幼叶幼叶包裹着芽轴,保护着生长点4、天气温暖,水分、养料充足的条件下,生长点细胞不断分裂,芽轴细胞不断长大, 芽轴伸长,下部的幼叶展开成叶, 上部的叶原基发育成幼叶, 芽原基逐渐发育成侧芽, 叶芽就发育成了枝条三、顶端优势:1、植物的这种顶芽优先生长,抑制侧芽生长发育的现象叫做顶端优势2、 “摘心”去顶芽,抑制顶端优势打杈”促进顶端优势第二章根的吸收作用第一节根的生长一、从根的尖端到生有根毛的一端,叫做根尖根尖的四个部分是由分生区细胞分裂、生长、分化形成的观察项目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细胞大小较大小细胞形状不规则近似正方体较长,近似长方体表皮细胞突起,形成根毛排列状况不整齐紧密比较整齐细胞结构,核大,质浓细胞作用保护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伸长吸收水分、无机盐二、移栽幼苗时带土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
三、伸长区细胞体积增大得最快分生区细胞数量的增加和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使根不断向地下延伸四、根生长的特性:向地生长,向水生长,向肥生长第二节根对水分的吸收一、根吸水的主要部分:1、成熟区适于吸水2、根毛细胞表面积大,壁薄,质少,液泡大,食欲吸水3、成熟区上部形成了中空的导管,适于运输水分二、细胞吸水、失水条件?1、细胞液浓度低于周围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如浸入 30%的食盐溶液中)2、细胞液浓度高于周围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比如浸入清水或1%食盐溶液中)三、根吸水过程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土壤溶液中的水通过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进入根毛细胞液泡中这就降低了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因而根毛细胞中的水分又会进入与根毛相邻的细胞中,同理,水分会逐渐进入层层细胞第三节无机盐与植物的生长一、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就需要施肥二、肥料分为农家肥和化肥,农家肥适合做基肥,化肥做追肥少量施用比较适宜施肥时一次不要过多,要注意浇水,要深层施肥三、农业生产中常用肥料是氮磷钾三种苗期需要氮肥较多,中、后期需磷肥、钾肥较多无机盐作用缺乏症状含氮无机盐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使枝叶长得繁茂植株矮小,新叶淡绿,老叶黄色枯焦含磷无机盐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
植株矮小,茎叶暗绿含钾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 促进淀粉的形成和运输茎秆细弱,易倒伏,叶色黄,老叶焦枯卷缩四、其他无机盐需要量虽小,但是也非常重要,苹果树缺锌会引起小叶病,油菜缺硼会造成花而不实第三章叶的光合作用第一节光合作用的产物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1、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进行暗处理(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2、部分遮光处理:选一个叶片,把其中一部分上下两面用遮光纸遮起来放在阳光下照射2-3 小时(实验组处理变量,对照组,正常3、脱色处理:摘下叶片,去电遮光纸,将叶片放到盛满酒精的小烧杯里,水浴加热 (去掉叶绿素, 便于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酒精易蒸发,依然,隔水加热保证安全4、待叶片变成黄白色,取出用清水漂洗,然后放到培养皿中,向叶片滴加碘液 叶片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 遮光部分不变‘5、结论: 1)光合作用的条件:光2)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二、氧气助燃实验(排水取气法)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三、光合作用的意义?1、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供植物本身需要,也是动物和人类食物的来源2、通过光合作用,可以把太阳光的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这些能量是植物、动物和人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来源。
3、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生物圈中氧气的来源,维持碳氧平衡四、农业生产中常用合理密植、 立体种植大棚等措施增大光合作用的总面积从而提高作物产量第二节光合作用的原料一、水 +二氧化碳在光能作用下,合成淀粉(贮能)释放氧气(清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实验)二、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使光合作用效率显著增强,作物产量明显提高1)农家肥 2)化肥(碳酸氢铵)3)合理密植,通风良好 4)大棚喷施 CO2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的相对平衡四、通过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来自参与光合作用水,这也说明水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第三节光合作用的场所一、叶片的结构( 42,43页图)1、表皮(角质层、气孔、透明细胞)2、叶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细胞含叶绿体叶绿体中含叶绿素,栅栏组织中叶绿体较多,海绵组织中较少光合作用就是在叶绿体中进行3、叶脉:导管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运送有机物二、叶片一般是绿色扁平的,有利于接受光照三、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藏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能二氧化碳 +水----------------------------------淀粉(贮存能量) +氧气叶绿体(C6H10O3)n 光合作用的实质: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四、光合作用完成了两个方面的转化:一是物质转化,即把简单的无机物转化为复杂的有机物, 并释放氧气二是能量转化, 即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第四章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第一节呼吸作用一、植物体吸入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过程有机物 +氧气-------二氧化碳 +水+能量(各种生命活动和热能)线粒体呼吸过程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呼吸过程的意义是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呼吸过程中释放的能量部分用于植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如对于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光合作用、细胞的分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等等大部分能量以热能散失三、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而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也正是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 因此,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四、呼吸作用的强弱主要手温度、水分、氧气及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的影响五、在农业、林业机花卉的栽培管理中, 必须保证呼吸作用顺利进行主要措施:中耕松土,粘土掺沙,及时排涝六、种子的贮存必须设法降低呼吸强度,采取减少含水量, 降低温度,降低氧含量和提高二氧化碳含量等措施七、项目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场所(任何活细胞)线粒体(含叶绿体的细胞)叶绿体原料有机物,氧气水、二氧化碳条件有无光均可光能产物二氧化碳,水淀粉、氧气能量变化释放能量贮存能量联系相对独立、相互依存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八、哈密瓜甜的原因:1、昼夜温差极大。
2、白天光照强、气温高光合作用旺盛,有机物积累得多3、晚上气温低,呼吸作用微弱,有机物分解的少第二节蒸腾作用一、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内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进行二、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气孔中散失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三、在表皮细胞之间, 有一些成对存在的半月形细胞, 叫做保卫细胞保卫细胞之间空隙就是气孔 保卫细胞靠近气孔一侧壁厚,靠近表皮细胞(外)一侧壁薄当叶片内水分多时,保卫细胞吸水膨胀,细胞吸水时,壁薄的外壁扩张多,气孔打开,水分就可以散发反之则气孔闭合四、植物就是通过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开闭来调节蒸腾作用的叶是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其他器官也能进行少量的蒸腾作用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1%左右供植物利用, 99%左右水分都变成水蒸气从气孔散发到大气中五、蒸腾作用对植物体的意义; 1、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使叶片不至于因受强烈阳光的照射而灼伤2、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 (蒸腾拉力)3、促进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六、蒸腾作用对自然界的意义?(将大量水分散失到大气中)1、参与、促进自然界的水循环2、提高了空气的湿度,增加了降雨量 (调节气候)七、蒸腾作用路线土壤中的水—根毛细胞—根部导管—茎叶导管—气孔—外界大气第五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是最基本的生物成分,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维持碳氧平衡2、提供食物来源3、参与、促进水循环4、调节气候5、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6、提供氧气来源,能量来源7、消除噪声、消菌杀毒8、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二、生物圈大气中,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约占0.03% ,阔叶林在生长季节,光合作用每吸收1000kg 二氧化碳,就可释放730kg氧气三、1 公顷( hm2)森林每年可以向空中蒸发1.2X108kg水第四单元动物的生活第一章动物的运动第一节运动的基础一、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骨骼肌组成骨连结分为不动骨连结 (头部) ,微动骨连结(肋骨、脊椎骨)和活动骨连结(关节)三种类型二、探究谷中是够有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实验:1、方法 1:用酒精灯煅烧骨现象:骨变成灰白色,硬脆2、方法 2:用稀盐酸浸泡骨现象:骨变柔韧三、骨的结构:1、骨由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构成2、骨膜中分布着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成骨细胞长骨一般呈管状,骨干部的骨质致密坚硬,称为骨密质,骨两端内部的骨质比较疏松,称为骨松质这样的结构使骨坚而不重3、骨中还有比例适当的无机物(硬度)和有机物(弹性),使骨硬而不脆4、骨的坚而不重, 硬而不脆的性质使骨适于动物身体的支撑和运动5、骨髓存在于骨髓腔以及骨松质的空隙中。
红骨髓能造血三、骨的成分发育时期有机物无机物物理特性青少年多于 1/3 少于 2/3 弹性大,硬度小成年1/3 2/3 坚硬而有弹性老年人少于 1/3 多于 2/3 硬而脆四、关节的构成:1、关节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构成2、关节面包括关节头(略凸)和关节窝(略凹)构成覆盖着关节软骨3、关节囊是坚韧的结缔组织,内壁分泌滑液4、关节腔内有滑液5、关节特点:灵活而坚固保证动物运动正常进行,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缓冲运动时的震动五、骨骼肌中部较大部分是肌腹,具有受刺激后收缩的特性;两端较细、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骨骼肌的收缩力是运动的动力六、在动物的运动中,骨起支撑作用,关节起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第二节运动的完成一、动物的运动是由骨骼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完成的骨骼肌受到刺激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二、动物因逃避伤害、争夺食物和栖息地、完成繁殖所进行的运动,必须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解下完成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控制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供给能量三、动物通过各种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