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空运动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方案(审阅稿).docx
30页泓域咨询/航空运动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方案航空运动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方案行业发展实施规划目录一、 指导路线 3二、 坚持原则 3三、 发展目标 4四、 产业环境分析 4五、 主要发展成就 5六、 保障措施 9重点项目分析:xxx(集团)有限公司xx项目 12重点项目分析:xx项目 16重点项目分析:xx项目 21重点项目分析:xx项目 25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超过2300亿元,是2015年的1.3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8200元增加到2020年的25530元,年均增长7%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2.3∶49.4∶38.3调整为10.4∶43.8∶45.8,实现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我市是河南省重工业基地之一,有7个产业集聚区、22个专业园区,初步形成了冶金建材、装备制造、煤化工、食品医药等4个主导产业和纺织服装、电子信息、新能源等3个优势产业,新能源汽车、精密制造、轨道交通装备、通用航空制造、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集群正在形成我国相关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原则,加快结构调整相关产业要持续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强和改进投资管理,建立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完善有利于发展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避免投资盲目扩张,促进相关产业健康发展。
为了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未来几年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按照“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和“产业倍增”的战略部署,结合区域产业发展情况,制定本规划一、 指导路线以优势企业为主体,以产业重点产品服务应用为导向,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基地园区、产业集群为载体,推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确保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二、 坚持原则1、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紧密结合区域发展要素条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围绕核心产业,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形成各具特色、差异发展的发展新格局2、协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加强区域产业集中谋划,统筹产业协同发展创新产业合作模式,打破市场壁垒,推动要素自由流动,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3、创新驱动,集聚发展加快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探索跨界融合、开放共享的集成创新模式,促进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转移承接,推动龙头项目落地和关联产业集聚,培育特色产业园区、集群,提高行业全要素生产率4、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以政策、规划、标准等手段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研究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5、坚持融合发展推进业态和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强化产业与上下游产业跨界互动,加快产业跨越式发展三、 发展目标到xx年,产业结构明显改善,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高端产品自主保障能力增强,高端技术推广应用,能耗水平进一步降低四、 产业环境分析当前时期,随着创新驱动时代加速到来,地区在大数据发展方面已经呈现先行态势,可以顺势而为抢占发展制高点;国家采取一系列稳增长措施,地区迎来承接产业转移、实现资源优化组合的历史机遇;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完善基础设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等提供了良好条件五、 主要发展成就“十三五”期间,我市委、市政府持续围绕打造“航空运动之都”的战略目标,凝聚社会各界智慧和力量,大力发展通用航空的同时,积极推进我市民用机场建设,填补了民用机场建设空白,无人机产业等航空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市聚焦航空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规划并认真落实“一区三园”建设要求,积极推进国家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我市(汤阴)航空产业园、我市航空培训与无人机产业园、林州航空运动旅游产业园建设,创新工作举措,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17年,我市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
2020年,民航局批准我市建设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2019年,林虑山滑翔运动成功获批“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2017年到2020年,我市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连续四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赛事”,2019年到2020年,连续两年荣获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赛事”一)航空经济初见规模2020年年末,我市涉航企业有45家,其中通航运营企业4家,无人机企业20余家,通航制造和培训类单位13家我市国际航空运动城通航制造中心一期项目已经建设完成,现有10家企业入驻中心,涉及专业警用消防无人机制造、通用飞机制造、航空培训、航空文化等领域十三五”期间,我市无人机产业园生产销售无人机超过1万架,培训飞手3万余名,飞防作业大田面积突破1亿亩、飞防林果作业面积1000万余亩,检测无人机涉及18个省(市),相关产值突破了20亿元二)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我市在航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领域持续发力,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三五”期间,我市无人机产业园内企业累计申请专利122项,授权83项,发明专利7项无人机和通用航空企业实现领域新突破2017年,我市全丰航空植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设了农业农村部首家航空植保实验室,并开发了植保无人机产业资源协同平台。
天翼合创公司研发了首款果树植保无人机,坤宇航空公司攻克了无人机发动机寿命短、易炸机等行业难题,无人机相关核心技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三)航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我市民用机场即将建成,通用机场改扩建工程持续推进,无人机检测相关基础设施建成投用,推动了行业规模的持续增长2020年年底,我市民用机场相关手续获国家批复,2021年2月正式开工建设,将填补豫东北民航发展空白,为航空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我市永和通用机场已启动B类机场升A2类机场的手续申报工作,目前已通过民航部门A类机场选址审核林州通用机场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建设工作四)无人机产业园稳步推进我市无人机产业园初具规模,形成了“一区两基地三中心”的产业布局2020年10月我市获批国家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迈入了全国无人机产业先行先试的第一方阵,为航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了新动能建设了全国首个5G泛在低空飞行测试基地,具有覆盖空域1200平方千米、覆盖高度3000米以下的5G-SA对空专网,将有效解决超视距测控、视频传输和对低空目标的管控这两个行业发展痛点建设了8万平方米的生产制造基地,已入驻相关企业20余家河南省无人机质量检验中心是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筹建并授权挂牌的专业无人机质量检验中心,建设有15个实验室,可为无人机开展313项检测,已为18个省市的企业开展了检测服务。
无人机飞行中心是国内首家标准化无人机试飞场,已建成8条旋翼无人机测试跑道和1条固定翼测试跑道,能充分满足无人机测试及飞行培训需求5G无人机指挥控制中心通过联通5G通讯技术,将无人机的任务载荷数据与云端互联,实时管理监控无人机的飞行任务,解决无人机“看不到、管不了、飞不远”等行业痛点五)航空教育体系逐步完善我市在飞行培训、高等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航空教育细分领域均形成了扎实的积淀我市航校被称为中国航空体育的“黄埔军校”,具有民航局认可的签发飞行执照资格我市航校持续开展热气球、跳伞、滑翔、航模等航空运动的国家集训队培训我市工学院、我市职业技术学院、我市学院等高校开设了飞行驾驶、机电维修、空中乘务、航空物流等10余个航空类专业,目前相关专业在校学生达到2500余人;我市与河南航投公司合作成立全省第一家依托本地资源运行的国际飞行学院;林州市还成立了国内首个滑翔伞运动俱乐部;我市全丰航空植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了国内首家具备颁发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AOPA)无人机驾驶员资格证书的培训学校,每年培训无人机飞手1万余人;贯晨通航公司、中宇通航公司等常年开展飞行员私商照培训业务;河南金宇公司是全省第一家拥有CCAR66、CCAR147资质的民营企业,是打造培养机务维修人才的摇篮。
十三五”期间,我市基本形成了从飞行员到空乘、地勤、机修、保养等多层次、多类型的航空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六)航空运动影响力逐步扩大我市“航空运动之都”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上升我市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已连续成功举办13届,吸引了电科、联通、中粮、华润等一流企业投资,进一步提升了行业影响力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多次举办林虑山国际滑翔伞公开赛、我市动力伞公开赛2019年,承办了滑翔伞世界杯,吸引了法国、瑞士等31个国家的参赛选手,包括25位国家冠军以及世界杯超级杯冠军六、 保障措施(一)加快自主创新围绕综合利用、协同处置、绿色发展等行业共性和基础性的重大问题,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专业科研设计单位和高等院校建立行业研究中心,提高行业关键技术及核心装备研发制造能力推进商业模式创新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产业工作协调机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分工,强化工作督导,抓好规划落实,统筹推进区域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建立产业运行统计监测体系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地产业发展规划,建立本地产业发展的工作推进机制,完善配套政策支持产业全产业体系各类协会、学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发展,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发展。
三)强化规划指导各地区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合理布局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强化规划指导,加强协调配合,规范管理加强产业市场监管,净化产业市场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产业发展五)优化产品结构着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综合竞争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提升产品档次重点发展多功能产品,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六)切实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有意识、有计划地做好人才培养、人力资源建设等工作;以优惠政策吸引人才,营造人才施展才能的环境特别重视对顶尖人才培养和引进,逐步形成以顶尖人才引领、具有开发能力的人才为骨干、具有专业技能人才为基础的“宝塔”型人才结构队伍;建立奖惩分明、优胜劣汰的机制,保持科技队伍的战斗力和活力;对已有的专业人员,要结合工作实际做好知识更新工作七)积极发挥中介组织作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研究院等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加快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服务职能,促进行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完善面向社会提供科技信息、技术推广、行业标准、成果交易的服务进一步发挥中介组织在行业规划、法律法规制定、中小企业服务、行业预警、反倾销与应诉、贸易仲裁、项目评估、市场监管、人才培训等方面的作用。
八)加强协调和政策支持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加大资源整合、兼并重组等政策支持,增加投入,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产业发展的投资合作九)加强宣传推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自媒体等各类媒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科普教育,普及产业发展理念通过现场会、论坛、展会、专题报道等形式,积极宣传产业发展优势、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增强公众对产业发展趋势和相关技术、产品的认知和接受度,营造推广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产业发展十)扩大国内外合作鼓励企业与国外公司加强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提升发展水平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拓海外业务,推进产业发展走出去重点项目分析:xxx(集团)有限公司xx项目(一)项目投资主体xxx(集团)有限公司(二)项目负责人xxx(三)项目单位简介公司在发展中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