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婴幼儿简单成语故事.docx
8页婴幼儿简单成语故事对牛弹琴春秋时期,鲁国有个的音乐家,名字叫公明仪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yì),善于弹琴他的琴声优美动听,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之后往往如醉如痴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温暖(xù)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因为公牛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公明仪见美妙的琴声并不能打动这头不懂音乐的牛,非常无奈过了一会儿,他又想出了一个方法公明仪抚动琴弦,弹出一段段奇怪杂乱的声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蝇声,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犊(dú)发出的叫声这时候这头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摇摇尾巴,竖起耳朵,听了起来三顾茅庐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XX县区)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劣,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画饼充饥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叫卢毓[yù]的人,他是前东汉名臣卢植的小儿子,卢毓为人忠厚,学识渊博,魏文帝把他提拔为侍中。
在职三年卢毓对魏文帝曹丕提出过很多好的建议,魏文帝最初不太快乐,但是后来见他忠心耿耿,踏踏实实,就提拔他做了吏部尚书接着魏文帝要卢毓推荐一个与他自己差不多的人接替侍中的职位,卢毓推荐了郑冲魏文帝说,郑冲这个人你不推荐我也知道,你重新推荐一个我不知道的人吧,卢玉推举了阮武和孙幽二人,后来魏文帝选择孙幽担任了侍中有一次,魏文帝对卢玉说,国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关键在于选拔人才,选拔人才不要只看那些有名声的,名气不过像在地上画的饼一样,是不能吃的卢毓答复说,靠名声不可能真正得到有才能的人,只能发现一般的人我认为好的方法是对他们进行考核,看他们是否真的有才学,现在废除了考试法,全靠名誉提升或降职,所以真伪难辨,虚实混淆后来,魏文帝采纳了卢毓的意见,下令制定考试法,用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方法录用人才,受到了人们的称赞郑人买履古代有一个郑国人,鞋子破了,想到集市上去买双新的,买多大的呢?他在家里找了把尺子,用尺子仔细量了一下自己的脚,做了一个尺码,然后就放心的到集市上去了集市上人山人海,热闹极了,他随着人流挤来挤去啊,有了,他眼睛一亮,终于找到了卖鞋的摊子到了鞋摊,他挑了又挑,好不容易选中了一个式样,刚要买,一摸兜,哎呀,刚刚出门太匆忙了,把量好的尺码忘在家里了。
说完,他要跑回家拿尺码去卖鞋的人叫住他,“你给谁买鞋啊?〞“给我自己买啊!〞卖鞋者说:“那有什么尺码?穿上试试不就行了吗?〞那郑国人说:“不,我量的尺码很仔细,可准了,照着买准错不了,我还是回去把尺码拿来吧,免得买的不适宜〞说完转身跑了郑国人跑回家,东翻翻西看看,那个尺码竟找不到了他终于在床下找到了那个尺码,他又急急忙忙地赶回集市,等他气喘吁吁在走到集市时,已经晚了集市散了,鞋摊也早收了,郑国人穿着开着口的破鞋,手里拿着尺码,懊悔的在街上走来走去人们听说这件事以后都很奇怪:“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鞋,却偏偏要回家取那个尺码?〞郑国人瞪圆了眼睛,一本正经的说:“这尺码是我反复量出来的,最准确,我当然相信他了我的脚不一定可靠啊!〞人们听了,禁不住哄堂大笑后来就演变成郑人买履这句成语,人们用来挖苦那些只相信教条而不相信客观实际的人杞人忧天在我国历的春秋时代,有一个杞国人,总是担忧有一天会突然天塌地陷,自己无处安身他为此事而愁得成天吃饭不香,睡觉不宁后来,他的一个朋友得知他的忧虑之后,担忧这样下去会损害他的健康,于是特意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一些积聚的气体而已而气体是无处不在的,比方你抬腿弯腰,说话呼吸,都是在天际间活动,为什么你还要担忧天会塌下来呢〞那个杞国人听了,仍然心有余悸地问:“如果天是一些积聚的气体,那么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不会掉下来呢〞开导他的朋友继续解释:“太阳、月亮、星星,也都只是一些会发光的气团,即使掉下来了,也不会伤人的。
〞可是杞国人的忧虑还没有完,他接着问:“那要是地陷下去了呢又该怎么办〞他的朋友又说:“地,不过是些堆积的石块而已,它填塞在东南西北四方,没有什么地方没有石块比方,你站着踩着,都是在地上行走,为什么要担忧它会陷下去呢〞杞国人听了朋友的这一番开导之后,终于放下心来,十分快乐他的朋友也为他不再因无端的忧愁而伤身体,感到了欣慰其时,有位楚国的思想家名叫长卢子的,在听说了杞国人和朋友的对话之后,不以为然,他笑着评论道:“那些彩虹呀,云雾呀,风雨呀,一年四季的变化呀,所有这些积聚的气体共同构成了天;而那些山岳呀,河海呀,金木火石呀,所有这些堆积物共同构成了地既然你知道天就是积气,地就是积块,你怎么能断定天与地不会发生变化呢依我看,所谓天地,不过是宇宙间的一付小小物体,但它在有形之物中又是的一种,其本身并未终结,难以穷尽;因此人们对这件事也很难想像,不易认识,这都是很自然的杞国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这确实有点想得太远;然而他的朋友却说天塌地陷是根本不可能的,这也不对天与地不可能不坏,而且终究是要坏的,有朝一日它真的要坏了,人们又怎么能不担忧呢〞对于这场争论,战国时的郑人列御寇也有说法他认为:“说天与地会坏,是荒唐的;说天与地不会坏,也是荒唐的。
天地到底会不会坏,我们目前尚不知道不过,说天地会坏是一种见解,说天地不会坏也是一种见解这就好似活人不知道死者的滋味,死者也不知道活人的情形;未来不晓得过去,过去也不能预测未来既然如此,天地究竟会不会坏,我又何必放在心上呢〞毫无疑问,如果用今天的科学常识来看待天和地,我们完全可以断言,那个杞国人和他的朋友,以及古代思想家长卢子和列御寇的观点都有偏颇但这那么故事仍然说明:对于一个时代所无法认知和解决的问题,人们不应该陷入无休止的忧愁之中而无力自拔人生还是要豁达些好第1页 共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