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如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docx
7页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如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摘要:本文从三重维度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的价值,并从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方式、供给环境等四个要素系统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而提出了辩证处理主与次、质与量、显与隐、刚与柔、点与面的内在逻辑关系,以有效提升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并强调“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处于提质增效、内涵发展的改革攻坚期,新的形势要求高校以“供给侧改革”的思维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本文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要素进行分析和辩证思考,力求对推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产生积极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价值的三重维度当前,我国所实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供需的有机衔接为基础,通过推进供给结构调整,扩大有效供给,提升供给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从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样需要在满足被教育者合理需求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教育者的供给目标,进而实现对被教育者的思想引领和成长塑造。
因此,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的主要价值,实质上就是要深刻认识供给侧改革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关键性作用,理解其对学生发展、社会进步、国家稳定等三重维度的意义和价值第一,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这一重要论述为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新的努力方向和要求聚焦供给侧改革,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强调以供需有效衔接、高水平平衡为目标来推进改革,这顺应了教书育人和学生成长的特征和规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为主攻方向的结构性改革,通过增加有效的要素供给,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供给水平和质量,从而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第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这充分体现了高等教育在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是当前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只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质量显著提高的前提下,才能源源不断地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才能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更好地引领和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第三,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当今世界,跨国界、跨地域、跨政治制度的思想文化交流、交汇、交融和交锋愈加频繁,而高校正是思想文化交融的重要场所,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质量,通过优化供给模式和供给内容,实现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定方向,真正做到尊重差异、兼容并蓄,真正做到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对于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要素的现状分析在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应从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方式、供给环境这四大要素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更好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供需两侧的动态平衡,推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从供给主体来看,供给主体对供给内容、供给方式和供给环境都会产生直接影响,供给主体的水平、能力和供给意愿也会对供给目标的达成度产生很大影响当前,高校强调“全员育人”,要求每个教师在做好自身业务工作的同时,也要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同时,高校也打造了一支以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专业教师、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力军。
在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主体方面,当前高校的顶层设计和组织实施较为完善,其关键是要让“全员育人”的合力真正不断汇聚,同时也要求高校所有教师都要具备较强的道德示范性和影响力从供给内容来看,调整思想政治教育供给内容结构,提升供给内容质量,使供给内容与供给目标相协同、与需求变化相适应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内容根据其依托的载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依托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以课堂授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二是依托“第二课堂”这个重要阵地,通过开展党团建设、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体科创等各类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三是依托校内的互联网载体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三课堂”,主要通过运营学校的官方网站、、微博等平台,以及构建学校内部各院系、各部门的新媒体矩阵,来开展多重化、立体化的宣传引导,进而发挥引领学生思想的作用从供给方式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依托一定的供给方式,才能对受教育者产生作用,而供给方式的丰富性将对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目标的达成度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本文认为,可以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在呈现方式上是否具有隐蔽性、渗透性、间接性的特点,将其划分为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在实施方式上是否具有双向性、启发性、共鸣性的特点,将其划分为刚性思想政治教育和柔性思想政治教育,而不同的呈现方式与实施方式的两两组合也就形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方式的四种基本形态,高校需要将四种基本形态灵活、合理运用。
从供给环境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环境将对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个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涵养、行为方式是在生命的全过程中不断形成和逐步完善的,而大学阶段正是一个人价值观念不断成型、情感心理不断成熟、知识体系不断丰富的关键时期当前,我国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供给环境非常重视,不断强化对课堂教学环境的管理、对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对清朗网络空间的塑造;同时,也要增强对家庭教育环境、基础教育环境、社会教育环境的关照,强化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的有机联系和良性互动供给侧改革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需把握的几对辩证关系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不仅需要理论上的研究分析,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本文认为,我国高校应坚持中国情怀、国际视野、时代眼光,着力处理好供给侧改革中的几对关系,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第一,聚焦供给主体要处理好主与次的关系高校要更好地发挥供给主体的关键作用,应重点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让全体教师切实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责任全员育人”在高校的真正实现,需要经历一个凝聚共识、细化责任、推动落实、考核评估、反馈激励的系统过程当前,各高校已基本形成了“全员育人”的思想共识,但对于如何科学、有效实施尚处于探索的起步阶段。
这个阶段要细化责任,要明确不同类型教师对于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进一步明确全体教师在育人过程中的职责,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责任感二是要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员队伍的主要业务高校应加强员工作内涵建设,将与思想政治教育关联度不高的事务性工作剥离出去,同时加强各部门的协同联动机制,为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便利、搭建更大平台第二,聚焦供给内容要处理好质与量的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供给内容方面,高校要着重处理好质与量的辩证关系首先,第一课堂的内容供给既要保质也要保量高校必须致力于思政课的课程改革,通过集体备课、集中研讨、改进授课方式、增加实践环节等一系列举措来提升授课质量同时,高校也必须认识到,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各个课程都要挖掘自身的德育元素,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型升级,切实用好课堂教学这个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次,第二课堂的内容供给要更加注重质量提升近年来,高校第二课堂蓬勃发展,通过组织社会实践、进行理论学习、开展各类活动引领学生思想、服务学生成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高校第二课堂在未来发展中应该更加聚焦主责主业、强调思想引领、主动提升质量、打造品牌活动,从而更好地与第一课堂实现良性对接与互动。
最后,第三课堂的内容供给要增加数量兼顾质量高校应站在“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青年”的高度来加强工作,增加网络育人的资源供给,让更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线下转移到线上,使思想政治教育联网上线,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第三,聚焦供给方式要处理好显与隐、刚与柔的关系供给方式会对供给内容的实际教育效果产生显著影响,这就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更好地把握时代特征、洞悉学生需求、遵循教育规律,更加全面、系统、精准地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供给的四种基本形态要想让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深入人心需要经历一个濡化、内化、外化的作用过程,而濡化的效果取决于教育内容在显性传播和隐性传播过程中的相互配合,所以高校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既要会旗帜鲜明、更要会春风化雨,既要知道何时处于台前、更要知道何时隐于幕后同时,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做到刚柔并济、张弛有度,对于涉及原则、规矩、纪律等问题的处理要有刚性的一面,对于涉及情感、心理、交往等问题的处理要有柔性的一面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也要做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从而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意识与能力第四,聚焦供给环境要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
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的质量,也更利于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高校既要抓住“点”,聚精会神搞好自身的内部供给环境建设,也要关注“面”,放眼全局、主动作为,推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融合一是要加强高校与家庭的协同联动高校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场所,家庭则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高校应通过组织开展新生家长会、开学家长第一课等教育活动使家长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规章制度、人才培养目标,鼓励并引导家长配合高校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高校也可以通过成立家长联系委员会、组织员家访、召开片区家长会等举措,来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交流、互动,主动从家庭方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特点,解决家长普遍关心的共性问题,进而构建家校育人合力另外,高校也要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畅通与家长的信息共享和情感交流,更好地激发家长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二是要加强高校与社会的协同联动高校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走出去”,让更多的用人单位有机会“走进来”高校要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活动,帮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了解国情、民情、党情,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
同时,高校也要注重邀请知名校友、社会名人、知名企业走进校园,既开阔学生视野,也增进社会各界对学校的了解,逐步凝聚共识,不断营造全社会关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环境参考文献:[1]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9-11(1).[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1).[3]赵虹涵.供给侧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8.[4]杨嘉懿.准确把握新时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方向[J].创新,2018(6).[5]张廷.优化激励机制:实现高校全员育人的重要手段[J].思想教育研究,2012(10).宋丹为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