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地质工作标准综述-坑探、槽探、钻探工程的验收及合格标准(共17页).doc

17页
  • 卖家[上传人]:des****85
  • 文档编号:216167887
  • 上传时间:2021-11-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10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坑探、槽探、钻探工程的验收及合格标准东方集团矿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2011年2月24日专心---专注---专业引用标准GB/T 18341-2001《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687-1992《固体矿产普查总则》DZ/T 0205- 2002《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078- 1993《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 0141- 1994《地质勘查坑探规程》DZ/T 0227- 2010《地质岩心钻探规程》DZ/T 0032- 1992《地质勘查钻探岩矿心管理通则》YS 5208- 2000《钻探、井、槽探操作规程》目录1. 坑探 11.1 名词解释 11.2 工程用途 11.3 工程质量 11.3.1 总则 11.3.2 断面规格 11.3.3 质量标准 22. 槽、井探 42.1 名词解释 42.2 工程用途 42.3 工程质量 42.3.1 探槽 42.3.2 浅井 42.3.3 质量标准 53. 钻探 63.1 名词解释 63.2 工程用途 63.3 工程质量 63.3.1 岩(矿)心采取率与岩(矿)心整理 63.3.2 钻孔变曲度与测量间距 73.3.3 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83.3.4 孔深误差的测量与校正 83.3.5 原始报表填写 93.3.6 钻孔的封闭与检验 94. 地质编录 114.1 坑探工程的地质编录 114.1.1 总则 114.1.2 坑道的地质编录 114.1.3 探槽的地质编录 124.1.4 探井的地质编录 124.2 钻探工程的地质编录 134.2.1 总则 134.2.2 编录要求 134.2.3 编录工作 144.2.4 钻孔柱状图 141. 坑探1.1 名词解释坑探工程—为了特定的地质目的,对各种地质体进行掘进的探槽、浅井、平巷、斜井和竖井等工程统称坑探工程。

      1.2 工程用途坑探工程是岩金矿勘查的最有效手段,一般应布设在主矿体及首采区段,在地形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代替部分钻孔进行深部探矿沿脉坑道应尽量在脉内掘进,当矿体厚度大于2 m以上时要用穿脉加以控制1.3 工程质量1.3.1 总则掘进断面规格应根据地质要求、井巷深度、设备的外形尺寸以及必需的安全要求和安全间隙等确定井、巷深度必须符合地质要求1.3.2 断面规格高度、宽度及倾角规格见表1.1表1.1规格 项目规格高度(m)平巷1.8m≤高度斜井1.6m≤高度宽度(m)(人行道)0.5m≤宽度≤0.7m安全间隙(m)(运输设备最大宽度与巷道一侧)0.2m≤间隙≤0.25m斜井倾角()倾角<351.3.2.1 竖井竖井深度与净断面见表1.2表1.2深度(m)断面规格(长宽)(m2)使用条件0 m~30 m1.6 m1.0 m =1.60 m2不设梯子间,单吊桶提升0 m~50 m2.0 m1.2 m =2.40 m2设梯子间,单吊桶提升0 m~100 m3.0 m2.0 m =6.00 m2设梯子间,单罐笼提升100 m4.0 m2.4 m =9.60 m2设梯子间,双罐笼提升1.3.2.2 斜井斜井深度与净断面见表1.3表1.3深度断面规格(长宽)使用条件0 m~30 m1.7 m1.0 m =1.70 m2小型机掘0 m~100 m1.7 m1.2 m =2.04 m2提升矿车1.7 m1.9 m =3.23 m2提升矿车,设人行道0 m~200 m1.8 m2.4 m =4.32 m2提升箕斗,设人行道0 m~300 m1.8 m3.0 m =5.40 m2双轨道,提升箕斗设人行道1.3.2.3 平巷平巷长度与净断面见表1.4表1.4长度断面规格(高宽)使用条件0 m~50 m1.8 m1.2 m =2.16 m2手推车运输0 m~100 m1.8 m1.5 m =2.70 m2矿车运输0 m~300 m2.0 m1.8 m =3.60 m2铲运机或矿车运输0 m~500 m2.0 m2.2 m =4.40 m2机械化掘进作业线0 m~1000 m2.0 m3.0 m =6.00 m2机械化掘进作业线1.3.3 质量标准1.3.3.1 断面规格不得小于设计要求,同时不得大于设计断面的20%。

      1.3.3.2 掘进方向水平与倾斜巷道的掘进方向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任何一段的中线偏离误差不得大于坑道设计宽度的20%竖井掘进方向必须与水平面垂直,井壁平整局部井段的井壁与角线的偏离误差,不得大于100㎜1.3.3.3 掘进坡度平巷坡度为0.3~0.7%,斜井(包括上、下山)的倾斜角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斜井的底板要平整局部巷段的底板与设计腰线的偏离误差不得大于100㎜1.3.3.4 其他需要保护晶体的特殊矿种(水晶、云母、光学萤石等),其工程质量标准应按照有关规范的规定执行2. 槽、井探2.1 名词解释探槽—为了揭露基岩,用于观察地质现象和取岩、矿样的一种地表工程,其深度一般不超过3m浅井—基岩埋藏较深,探槽无法达到或受地面条件的影响探槽无法施工时,采用的一种浅部地质工程,其特点是占地面积较小,深度不超过20m2.2 工程用途槽、井探工程主要用于系统揭露地表矿体、构造、重要地质界线和物探、化探异常对控制矿体的槽、井探工程,应尽量做到垂直其矿体的走向布置并揭穿至矿体顶、底板,工程间距视矿体规模与构造复杂程度而定2.3 工程质量2.3.1 探槽探槽长度以地质设计为准,深度不应超过3m,否则应改用浅井或其他勘探手段施工。

      在浮土厚度不明时,应先通过筒口锹、取样钻或浅井探测掘进方向必须符合地质要求探槽深度、宽度、坡度规定见表2.1表2.1标准项目合格标准深度(m)0m<探槽≤3m槽底宽度(m)0.6m≤宽度两壁坡度()深度<1m坡度=901m≤深度≤3m结实土层75≤坡度≤80松软土层60≤坡度≤70湿、松软土层坡度≤552.3.2 浅井井探宜采用圆形断面,也可采用方形和长方形,圆形直径可采用0.8m~1.0m,矩形可采用0.6m1.0m,探井断面不宜过大,以便于操作和采取土样浅井深度与净断面规定见表2.2表2.2深度断面规格(长宽)使用条件小圆井0 m~5 m0.8 m~1.0m(直径)手摇绞车提升0 m~10 m1.2 m0.8 m =0.96 m2不需排水 手摇绞车或浅井提升机提升1.2 m1.0 m =1.20 m2吊桶排水 浅井提升机提升0 m~20 m1.3 m1.1 m =1.43 m2吊桶或潜水泵排水 浅井提升机提升1.7 m1.3 m =2.21 m2潜水泵排水 浅井提升机提升在探井中选取不扰动土样时,可用削土柱的方法,饱和软粘土及砂土可采用薄壁取土器压入取土,土柱直径不得小于100mm或取20cm20cm20cm的方块土样,取出的土样应及时包装密封,贴上标签。

      在探井中采取水试样时,井深应低于地下水位不小于0.5m,取样前水样瓶应清洗干净,然后用井中的水冲洗3次后再取样水取出之后应立即蜡封,并贴好标签2.3.3 质量标准2.3.3.1 断面规格不得小于设计要求,同时不得大于设计断面的20%2.3.3.2 其他需要保护晶体的特殊矿种(水晶、云母、光学萤石等),其工程质量标准应按照有关规范的规定执行3. 钻探3.1 名词解释钻探工程是用于圈定矿体,验证物探、化探异常,了解矿体延深、产状,控制矿床远景,探获矿产资源/储量的最主要手段矿心及3 m~5 m内围岩的采取率应≥80%进出矿体应测顶角、方位角和丈量孔深3.2 工程用途钻探工程是用于圈定矿体,验证物探、化探异常,了解矿体延深、产状,控制矿床远景,探获矿产资源/储量的最主要手段3.3 工程质量3.3.1 岩(矿)心采取率与岩(矿)心整理3.3.1.1 岩(矿)心采取率岩(矿)心采取率标准见表3.1表3.1要求采取比例位置不要求取心岩层0%=平均采取率要求取心岩层全孔65%≤平均采取率矿化带重要标志层矿层与顶板交界处以上3m~5m矿层与底板交界处以下3m~5m75%≤平均采取率矿心及3m~5m内围岩80%≤平均采取率厚度薄矿层(厚度<4m~5m)75%≤平均采取率(每层的平均采取率)厚度较大矿层(4m~5m≤厚度)75%≤平均采取率(矿层与顶板交界处开始,依次每5m/10m矿层的平均采取率)3.3.1.2 其他情况某些情况下,岩层、矿层的平均采取率需要高于或低于上述规定以及某些孔段的岩层需要分层计算采取率时,按需要和可能的原则,可在设计中提出具体指标。

      3.3.1.3 计算公式岩(矿)心采取率按下列公式计算:岩(矿)心采取率=各回次岩(矿)心长度的累计数各回次取岩(矿)心进尺长度的累计数100% 式中的进尺和岩(矿)心长度,系指在固体岩(矿)层中的实际进尺和取出的岩(矿)心长度,除设计要求外,不包括废矿坑、空洞、表面覆盖物、浮土层、流砂层的进尺及取出物3.3.1.4 岩(矿)心整理由机台负责将岩心清洗干净,自上而下按次序装箱,在岩心上用漆或油浸色笔写明回次数、总块数和块号(松软、破碎、粉状及易溶的岩矿心应装入布袋或塑料袋中),用铅笔填写岩心牌,放好岩心隔板,并妥善保管3.3.2 钻孔变曲度与测量间距3.3.2.1 顶角范围一般钻孔不同孔深的各测点实测顶角与开孔设计顶角之差不得超过表3.2的范围:表3.2测定孔深(m)100m200m300m400m500m600m允许顶角差()直孔24681012斜孔369121518 注:孔深大于600米的钻孔,其弯曲度允许顶角差,可根据地质目的要求与钻探施工状况具体商定3.3.2.2 测量间距测量间距应依据地质设计或实测决定详见表3.3表3.3顶角范围()测量内容测量间距(m)一般钻孔顶角≤5顶角间距=100m5<顶角顶角、方位角间距=50m定向钻孔间距<50m易斜地层钻孔3.3.2.3 其他情况 定向钻孔不同孔深各测点的实测顶角与该点设计顶角之差的范围,可根据具体情况由地质与探矿部门共同确定。

      某些易斜地层中,虽经采取多种防、纠斜措施,钻孔弯曲度仍达不到上述规定时,可根据需要与可能的原则,由探矿与地质部门协商,另行确定指标3.3.3 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水文地质观测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