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报告.doc
61页证书编号:211107--SJ****2018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水利措施初步设计****规划设计研究院二〇一八年一月 目 录1项目提要 31.1项目背景 31.2设计依据 41.3建设规模、建设地点及主要建设内容 42项目区基本状况 72.1 项目区基本情况 72.1.1 项目区行政状况 72.1.2.3 地形地貌及土壤 122.2 水利工程现状 18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2.4项目建设必要性与可行性 223项目总体规划 233.1规划总体思路和原则 233.2规划目标及设计标准 263.3工程布局、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 263.3.1工程规划总体布局 263.3.3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 304项目工程设计 314.1 沟、渠及建筑物规划设计 314.2 渠系衬砌工程设计 364.3 电灌站简要设计 393、灌溉站工程设计 39(1)小江一、二级灌溉站工程设计 39(2)小湖灌溉站工程设计 42(3)岗陈灌溉站工程设计 44(4)童湖灌溉站工程设计 464.4桥梁工程设计 484.5涵闸工程设计 494.6东高水库溢洪道工程设计 515 工程投资计划、资金来源及投向 525.1投资计划及资金来源 525.2资金投向 526工程效果分析 536.1经济效益 536.2 社会效益 536.3 生态效益 547工程管理 547.1施工组织设计 547.1.1 施工条件 547.1.2 天然建筑材料 557.1.3主体工程施工 567.1.4施工交通 577.1.5施工总布置 577.1.6施工总进度 587.2工程运行管理 587.2.1运行管理现状 587.2.2管理机构设置 597.2.3运行管理 59 附件一:水利措施初步设计成果表附件二:水利措施初步设计概算书附件三:水利措施初步设计附图1项目提要1.1项目背景***县地处皖东,全县东西长约58.5公里,南北宽约44.2公里,国土面积1568.58平方公里,现有12个镇和一个经济开发区,人口46万,其中农业人口有33.7万。
现有耕地面积117万亩,林地面积43万亩,水域面积28万亩全县大宗作物主要有水稻、棉花、大豆、小麦和油菜,**县是一个典型农业县,常年粮食总产在4.5亿公斤,粮食商品率在70%以上,是国家首批商品粮基地县、全国油料百强县、生态农业示范县、农业科技先进县、林业先进县、农机示范先进县等县也是一个易涝易旱地区,旱涝灾害常有发生,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因此加强全椒县的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不仅有效提高农民收入,也是增加粮食供给,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镇***村是全椒县主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该区域水资源丰富,土地相对平整,遵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优先支持优势产品的原则,根据省农发局农发项[2011]77号《关于申报2012年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的通知》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文件(国农办[2009]163号《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要求,通过在全县组织竞争立项和专家综合评审方式选择,并报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批准,2012年度国家农业综合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安排在***镇,地点在***镇的***村。
1.2设计依据(1)《***县2012年度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省农发局农发项[2012]6号《关于下达2012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的通知》(3)省农发局(农发项[2010]99号)《关于印发<***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程及审批意见>的通知》(4)通过评审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财政部令(60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6)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下达《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和国农办[2009]163号《关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7)***省农业综合开发局农发项[2010]100号关于印发《***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细则(试行)的通知》(8)农业综合开发相关政策规定及水利行业的有关标准(9)***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关于项目建设有关意见1.3建设规模、建设地点及主要建设内容1.3.1 建设规模2012年度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1.3.2 建设地点项目区规划在***镇***村内。
1.3.3 主要建设内容根据对项目区的调查研究分析,项目区水利措施主要建设内容见表1.1(2012年度土地治理项目水利措施工程规划汇总表)表1.1 2012年度土地治理项目水利措施规划汇总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投资(万元)水利措施1电灌站座52灌排渠系工程(1)开挖疏浚渠道公里29.92(2)渠道衬砌①斗渠km11.95②农渠km8.24③泥结石垫层(3)渠系建筑物座1596①桥座475跨度10~4m座12跨度小于4m座463②节制涵闸座36流量1~3m3/S座流量1m3/S以下座36③过路涵座399④渡槽座5⑤放水口座6813小型蓄水工程座3①东高水库溢洪道座1②滚水坝座1③老汤大塘护坡座14其他(农发标牌)项15其他水利措施(设计、监理费)项22项目区基本状况2.1 项目区基本情况2.1.1 项目区行政状况项目区设在***镇***村内,***镇位于***县中部,距县城17公里土地总面积为200.82平方公里,下辖12个村(居)委员会,341个村民组人口4.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2万人;2010年末全镇国内生产总值6.14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5亿元,财政收入7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60元;全镇北高南低,西北部为山地、东南低为丘陵岗地;境内拥有10余座小水库及1050口当家塘,水资源较好;全镇现有耕地面积13.4万亩,水面1.32万亩,主要农产品以水稻、油菜、小麦和棉花等大宗作物为主,常年粮食总产7380万公斤,粮食商品率在75%以上。
村位于六镇镇西北部,紧靠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全复、神山大道从该村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捷2012年度土地治理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区东至***西干渠,南接东王河,西依神山三库排洪沟,北抵该村“村村通”循环路,涉及董张、井刘、东高、上高、西高、夏店、孙家、民主、孙岗、岗城、大江、朱洼、柴洼、张凡、龙王、西赵、丰王、东赵、老汤、小孙、赵庄、油坊、晓石、小湖、童湖等25个村民组项目村总耕地面积1.24万亩,治理面积1万亩2.1.2自然条件2.1.2.1水系项目区主要水系为东王河水系,该水系为***县境内的主要河流***河之流;项目区所有水均由东王河经***河流向***河入长江项目区排涝顺畅项目区积水全部排往东王河,经***河流向***河,多年来,项目区除局部地区在遇特大暴雨出现短暂内涝外,未出现严重涝灾损失2.1.2.2水文气象1)水文 受地理位置影响,降雨年内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根据项目区境内***水文站实测资料1963~2010年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001.1mm,***气象站1954~2003年的统计资料分析,多年平均降水量1018mm,最大年份1991年降水量为1760.9mm,最小年份1978年降水为533.4mm,大小相差近3倍,年际变化很大;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22mm,年内降水分配也极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于6~9月,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98.3mm,约占全年的57%。
2)气象 项目区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向暖温带过渡性质气候温和,雨量适中,阳光充足,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易旱易涝,春季温和多变,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多年平均气温15.4℃,极端最高气温41.4℃(1959年8月23日),极端最低气温-15.5℃(1969年2月6日);多年平均无霜期221天;年平均降水日数约117天;多年平均蒸发量1122.0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5%左右全年日照时数为2250h,平均日照百分率50%;多年平均雷暴日数33天,雷雨最早始于1月,最迟终于11月;多年平均雾日20天,多年平均霜日61天,是长江下游霜日较多的地区之一,多年平均雪日数10天年平均风速2.7~3.0m/s,多年平均大风日数(瞬时风≥8级)在7.7~10天之间受季风影响,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3)设计暴雨根据项目区附近雨量站分布与资料情况,暴雨采用***气象站资料,并利用***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1995年编制了《***省长短历时年最大暴雨统计参数等值线图》的成果进行复核本项目区面积较小,根据分析对项目区排涝影响较大为短历时暴雨,本次设计暴雨考虑24h与3d雨量根据***站实测资料统计分析,最大1d、3d暴雨多年平均值分别为93.9mm、131.0mm。
历年最大1d、3d均发生在2000年,分别为224mm、372mm1962年最大1d降雨量居第二位为193.2mm,2003年最大1d降雨量居第三位为191.0mm;1969年最大3d降雨量居第二位为261.4mm,1962年最大3d降雨量居第三位为233.6mm站实测最大1d、3d见表2.2表2.2 ***站多年最大一、三降雨统计表 单位:mm年份1dmax开始日期3dmax开始日期196168.34.0978.44.091962193.29.01233.69.01196373.97.0285.77.02196481.97.21102.77.19196587.86.06149.06.06196656.87.0172.87.29196754.67.3184.77.30196842.88.3184.78.301969177.37.26261.46.19197083.75.09119.95.09197169.69.0672.39.051972108.97.25196.78.19197350.84.05117.04.131974142.08.2225.58.191975113.73.03187.13.021976109.27.23109.37.03197769.48。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