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一)细胞的物质与结构基础.doc

21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522984810
  • 上传时间:2023-08-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33KB
  • / 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7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一)细胞的物质与结构基础阶段质量评估(一) 细胞的物质与结构基础(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南京师大附中月考)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下列关于细胞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组成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碳B.磷是磷脂、ATP、DNA等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C.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中都能产生水D.在细胞的一生中,细胞中的自由水/结合水的值逐渐上升解析:选D 组成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碳,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磷脂、ATP、DNA等化合物都含有P元素,P是大量元素;线粒体中发生的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可以产生水,叶绿体中发生的暗反应可以产生水,核糖体中的脱水缩合过程可以产生水;在细胞衰老的过程中,自由水减少,自由水/结合水的值逐渐降低2.自然界中生物的种类繁多,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菌类绝大多数是异养型B.细胞生物一定都含有核糖体C.单细胞生物都是原核生物D.酵母菌有线粒体,但也可进行无氧呼吸解析:选C 菌类中只有少数化能或光能合成菌是自养型,其他均为异养型。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含有核糖体红藻和草履虫都是单细胞生物,它们为真核生物酵母菌为真核生物,含有线粒体,呼吸方式为兼性厌氧型3.(2017·商洛统考)下列关于细胞中无机物的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A.细胞中的水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且二者可以相互转化B.植物细胞中的自由水含量相对越多,细胞代谢越旺盛,抗旱性相对越强C.无机盐在细胞内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有些是大分子物质的组成成分D.并不是所有的离子都是细胞所需要的,例如铅离子解析:选B 细胞中的水有自由水和结合水,并且二者可以相互转化植物细胞中的自由水含量越多,细胞代谢越旺盛,但抗逆性较差无机盐在细胞内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有些是大分子物质的组成成分,如镁离子组成叶绿素有些离子不是细胞所需要的如铅离子、汞离子4.(2017·洛阳统考)下列有关真核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的过程在膜上进行B.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C.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取决于生物膜上脂质的种类和数量D.生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互联系解析:选D 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粒体基质中彻底分解生成CO2,同时产生大量的[H];细胞间信息交流有的依赖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有的不需要受体,如植物细胞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取决于生物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生长激素属于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加工过程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其合成和分泌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一定的联系。

      5.采用一定手段破坏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下列各项受影响最小的是(  )A.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B.植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C.呼吸酶的合成D.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解析:选C 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的作用主要是细胞分裂末期参与细胞壁的形成,在动物细胞中的作用主要是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抗体是分泌蛋白,呼吸酶不属于分泌蛋白;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先与突触前膜融合并释放神经递质,然后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而受体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6.(2017·黄冈第一次质检)如图为胰岛B细胞内胰岛素合成与分泌过程示意图,a、b、c、d、e表示细胞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有a、b、c、d结构B.胰岛素在b内加工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C.丙酮酸的分解发生在结构e的内膜上D.应采用饲喂法研究胰岛素的功能解析:选B 没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也具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等细胞结构;核糖体上合成的多肽链先进入内质网(结构b)中初步加工;丙酮酸的分解发生粒体(结构e)的基质中;胰岛素属于蛋白质类激素,要研究胰岛素的功能,只能注射,不能口服7.(2017·大连联考)与囊泡(细胞内运输物质的小泡)运输无直接关系的生命活动是(  )A.质壁分离与复原B.胰岛素的加工和分泌C.神经、肌肉细胞间兴奋的传递D.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解析:选A 囊泡运输一般见于生物大分子的运输过程中,质壁分离和复原是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和吸水来实现的,与囊泡运输无关;胰岛素是一种分泌蛋白,在内质网加工后形成囊泡与高尔基体融合,在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形成分泌小泡与细胞膜融合后分泌至细胞外,在此过程中需要囊泡运输;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属于胞吐作用,需要囊泡运输;吞噬细胞摄取、处理抗原通过胞吞作用来实现,需要囊泡运输。

      8.(2017·凉山州二诊)研究发现某些致癌物质可能造成溶酶体膜的伤害,使其内部的酶游离出来,造成DNA分子的损伤,引起细胞癌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溶酶体释放的酶损伤DNA,使原癌基因等发生突变B.可用差速离心法分离溶酶体,以研究其成分和功能C.溶酶体属于生物膜系统,能合成水解酶执行其功能D.溶酶体膜的选择透过性防止其中水解酶的异常释放解析:选C 细胞癌变的实质是基因突变,具体就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和各种细胞器膜,但是合成水解酶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溶酶体膜的选择透过性能防止其中水解酶的异常释放9.下表为某鉴定实验的处理方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溶液双缩脲试剂碘液斐林试剂甲+--乙-++-甲、乙混合+++注:各种试剂的使用方法正确;“+”表示显色,“++”表示显色更深,“-”表示不显色A.甲液中含蛋白质,乙液中含有淀粉B.甲液中含有能让乙液中淀粉水解的物质C.甲液、乙液混合后存在的还原糖来自乙液中淀粉的水解D.甲液、乙液中加入斐林试剂而不显色,是因为没有水浴加热解析:选D 甲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显色,说明甲液中含有蛋白质;乙液中加入碘液后显色,说明乙液中含有淀粉。

      甲液、乙液混合后,加入碘液后显色变浅,说明部分淀粉水解,使用斐林试剂处理后显色,说明甲液、乙液混合后有还原糖产生,还原糖应来自淀粉的水解,且甲液中含有能让淀粉水解的物质由题干信息可知各种试剂的使用方法正确,所以甲液、乙液中加入斐林试剂而不显色,不是因为没有水浴加热,而是因为甲液、乙液中均不含还原糖10.如图表示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图示为红细胞膜,则O2的运输方向是Ⅱ→Ⅰ或Ⅰ→Ⅱ,如果图示为肝细胞膜,则O2的运输方向只有Ⅱ→ⅠB.胃蛋白酶原是一种外分泌蛋白,它自细胞排出的过程与图中b方向相反,但其他条件相同C.图中显示细胞膜结构模型是流动镶嵌模型,其流动性主要体现在②能移动,而与①③关系不大D.细胞间识别、免疫与①有关,细胞癌变后①含量减少解析:选D 由图可知,Ⅰ是细胞膜外,Ⅱ是细胞膜内,若图为红细胞膜,则O2的运输方向是Ⅱ→Ⅰ或Ⅰ→Ⅱ,若图为肝细胞,则O2的运输方向是Ⅰ→Ⅱ;胃蛋白酶原分泌到细胞外是胞吐,不需要载体蛋白;流动镶嵌模型中细胞膜的流动性体现在磷脂双分子层和大多数蛋白质是能移动的;①为糖蛋白,起到识别作用,细胞癌变后糖蛋白含量减少。

      11.动物神经细胞细胞膜两侧的离子呈不均衡分布,某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Na+、K+分布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离子细胞内溶液(mmol/L)细胞外溶液(mmol/L)K+40020Na+50440A.静息时,K+以主动运输方式排出细胞B.动作电位产生时,Na+主要顺浓度梯度运输C.Na+、K+出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细胞膜通过主动运输维持膜两侧离子分布的不平衡状态解析:选A 由题表可知,神经细胞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细胞内Na+浓度低于细胞外,故静息时,K+外流,主要为协助扩散;动作电位产生时,大量Na+内流,为顺浓度梯度运输;离子出入细胞的方式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神经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排出Na+,进而维持膜两侧离子分布的不平衡状态12.(2016·淄博期中)下图表示物质进入细胞的四种方式,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温度只影响图中②和③过程的速率B.吞噬细胞通过④过程吞噬病原体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乙醇的方式是①D.生长素极性运输进入细胞的方式是③解析:选A 图中的①~④过程分别表示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以及胞吞温度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也影响能量的产生,因此对上述过程均有影响。

      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20分)(2017·定西联考)如图所示为构成细胞的元素及化合物,a、b、c、d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A、B、C代表不同的大分子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a是______,检验物质a的常用试剂是________在动物细胞内,与物质A作用最相近的物质是________若物质A在动物、植物细胞中均可含有,并且是细胞内最理想的储能物质,不仅含能量多而且体积较小,则A是________2)物质b是________若某种B分子含有2条直链肽链,由18个b分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组成,则该B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________3)物质c在人体细胞中共有________种,分子中________的不同决定了c的种类不同4)物质d是________,d和________、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类物质解析:分析题图可知,A为淀粉,B是蛋白质,C是RNA,a是葡萄糖,b是氨基酸,c是核糖核苷酸,d是雄性激素1)a是葡萄糖,为还原糖,检测可用斐林试剂;动物细胞特有的储能物质是糖原,脂肪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良好的储能物质2)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平均分子质量×氨基酸数-水分子质量×脱去的水分子数=128×18-18×(18-2)=2 016。

      3)根据碱基不同核糖核苷酸分为4种;(4)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类,固醇除了含有性激素外还有胆固醇、维生素D答案:(每空2分)(1)葡萄糖 斐林试剂 糖原 脂肪 (2)氨基酸 2 016 (3)4 含氮碱基 (4)雄性激素 胆固醇14.(14分)(2017·长春东北师大附中月考)生物膜的基本特点之一是能够维持相应环境内的物质浓度,下图a、b、c代表跨膜运输方式,d代表膜上的物质回答下列与生物膜有关的问题:(1)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了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生物膜模型,他将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但这一观点无法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举一例),因此遭到了质疑2)图1中可以表示被动运输的类型为________(填写图中编号),其中________不需要膜蛋白的协助图中可以表示主动运输的类型为________(填写图中编号)3)人工合成的仅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封闭球状结构称为脂质体带电荷的分子很难通过脂质体的原因是磷脂双分子层的________(填“内部”或“外部”)是疏水的4)图中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会受到低温影响的是________(填图中编号)5)某植物根系对某物质X的吸收速率与X的浓度关系如图2所示,该植物根系对X的吸收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解析:(1)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生物膜静态模型无法解释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等现象,因此遭到了质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