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例析“体温调节”毕业论文设计(范文).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12474880
  • 上传时间:2021-11-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2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例析“体温调节”[摘要]体温调节属于高考命题考查频率较高的考点本文从热量来 源、体温、热量平衡、调节方式、相关激素、温度感受器的分布和种 类、与体温调节有关的器官或系统、体温平衡的调节以及容易引起误 解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归纳,并结合相关例题进行了分析,以期 学生在学习该部分知识能有所收获,并学会运用知识解题[关键词]体温 体温调节 热量平衡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二章“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 节”与必修一相关知识联系紧密,并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该章内 容以血糖调节、体温调节及水盐调节为例,总结了 “人和动物生命活 动调节”的过程,方式及特点,具有综合性和实例性的特点其中的“体温调节”部分考纲要求为II,属于高考命题考查频率较高的考 点,高中学生需要充分了解,并能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现将“体温调节”核心考点归纳如下:一、 热量来源维持人体体温的能量是由体内物质氧化分解所提供的分解产生 的能量一部分储存于ATP等高能化合物中,另外一部分则以热能的形 式散失,这部分散失的能量不是白白浪费掉了,而是用来维持体温二、 体温:人身体内部的温度叫做体温临床测定体温的方法通常有两种: 第一种是测量腋窝温度,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但是与实际体内温 度相差最大,平均为36. 8C, 一般相差1C左右;第二种测量方式是 测量口腔温度,对测量工具需要严格消毒,与实际体温相差比较小, 平均为37・2C,大约相差0.5Co另外还有一种测量体温的方式是测 量直肠温度,这种方式很少对人使用,常使用于一些家畜,如猪。

      这 种测量方式最接近体内温度人体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在狭小的范围内变动例 如,新生儿、儿童的体温比成年人体温高,而成年人体温又比老年人 体温高;女性体温比男性体温高出0・3C;同一人清晨2〜4时体温最 低,14〜20时体温最高,但昼夜差别不超过1 C当人的体温低于28C 时,人会丧失意识;低于22C时,可能导致死亡;高于41C时,会 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出现说胡话,神志不清等症状;高于43C 时,有生命危险成年人体温每升高1C ,心率每分钟增加10次, 儿童可增加15次,即人的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 影响新陈代谢的止常进行,使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紊乱,严 重时还会导致死亡可以说,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对维持机体内环境 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的活动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作用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体温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或降低对人体是有 益的例如,体温适当降低,可进行低温麻醉;体温适当升高,如感 冒时的发烧,导致白细胞增多,抗体生成活跃,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 物质代谢速度加快,能使病人的抵抗力提高,利于消灭致病因素,使 人体恢复健康三、热量平衡:体温的相对恒定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 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当体温有所降低时,通过 调节,产能增多,散热减少;当体温有所上升时,通过调节,产能减 少,散热增加,最终都能保证体温的相对稳定,即机体的产热量=散 热量1) 产热热量来源:细胞中有机物氧化分解放能主要产热器官:安静时主要由肝脏产热,运动时主要由骨骼肌 产热2) 散热散热器官:主要是皮肤人体散热的途径:(1) 物理散热:①传导:通过皮肤与外界接触的空气或物体发生 的传热;②对流:空气比热低,紧贴人体皮肤的空气层很快变温,温 热空气比重较轻于是上升,并为冷空气所补充温冷空气不断流动, 从而产生对流,有效地使人体表面不断散热当气温和周围物体的温 度都接近于体温时,则不发生对流;③辐射:皮肤的辐射散热是由它 与周围物体的温差所决定的,辐射量还与辐射面积成比例关系,夏季 伸展四肢睡觉可增加辐射而促进散热,冬季蜷缩睡觉可减少辐射面积 而减少散热辐射是重要的散热方式之一,但当周围物体的温度接近 人体体温时,辐射散热就失去作用;④蒸发: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 的过程,需要热,体表水蒸发的过程(含汗液蒸发及体表水分蒸发) 就是一个重要的散热过程当气温和周围物体的温度接近体温时,辐 射和对流都失去作用,这时的散热全靠蒸发。

      2)生理散热或皮肤散热:①皮肤毛细血管散热:人由于体内不 断产热致使体内温度经常高于皮肤及周围环境温度,热就由体表向环 境散失而体内温度直接影响走向体表的血流量,血流量大,带到体 表的能量多;血流量少,带到体表的能量就少,因此皮肤血流的变更 在散热的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②汗液蒸发散热:出汗是在高温下 调节体温的重要机制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人不出汗,从皮肤和呼 吸道都有水分不断渗出而蒸发,这种市皮肤蒸发的水分称为不湿汗 不湿汗与汗腺无关当环境温度升高到30C时或剧烈运动时,开始 出汗通过汗液蒸发可放散大量体热35C以上时,出汗是最主要的 散热调节机制③呼气、排尿、排便散热等四、 调节方式:神经一体液调节五、 相关激素:主要有中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两种六、 温度感受器的分布和种类温度感受器分布在人体的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包括对温觉 敏感的温觉感受器和对冷觉敏感的冷觉感受器七、 与体温调节有关的器官或系统:与体温调节有关的器官有下丘脑、内脏器官、血液循环系统、骨 骼肌、皮肤、中状腺、肾上腺等其作用详见表1:表1:与体温调节有关的器官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相关器官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人脑皮层体温感觉中枢内脏器官在平静状态下的主要产能部位血液循环系统通过血液循环,带能量到皮肤表层,向外散热骨骼肌运动时能产生大量热量;寒冷时不自主战栗皮肤通过立毛肌的收缩和舒张,调节皮肤表面积,调节散热速度甲状腺产生的甲状腺激素能够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产能增多肾上腺产生的肾上腺素能够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产能增多八、体温平衡的调节:人体在感受到外界温度的变化后,通过调节使身体能够迅速适应 外界温度的变化,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人体调节低温的过程为:低温 刺激f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f传入神经f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一皮 肤立毛肌收缩、皮肤表层毛细血管收缩,散热减少;同时甲状腺激素 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多,体内物质氧化加快,产热增多对高温的调 节过程为:高温刺激f皮肤温觉感受器兴奋f传入神经f下丘脑体温 调节中枢f皮肤舒张,皮肤表层毛细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加,立毛 肌舒张,散热增加九.几个容易引起误解的问题:1、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而冷觉和热觉的形成部位是大脑 皮层2、 切断大脑皮层与下丘脑的联系,机体仍可进行体温调节3、 体温升高,说明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体温降低,说明产热量 小于散热量;体温相对恒定,说明产热量等于散热量4、 当人从室内(25C)走到室外(5C)后,虽然机体采取了减 少散热的措施,但由于身体与环境的温差大,所以仍然比在室内时散 热增多,故机体此时产热也增多,以维持体温5、 “寒颤”指骨骼肌不白主战栗,“起鸡皮疙瘩”指立毛肌收 缩,二者都是增加产热的途径6、 通常情况下,冬季散热快还是夏季散热快?通常情况下,冬季外界温度低,与人体体表温度相差比较大,EP 使人体有很多调节机制,如皮肤收缩,皮肤表层毛细血管收缩等。

      人 们还采取了很多保温措施,如加厚衣物等,但是能量散失还是比较多, 因此冬季的饭量往往比较大,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加速供能而 夏季外界温度高,体表温度与外界温度相差比较小,相对散热少,因 此夏季饭量一般比较小7、 一个人发烧,但是体温基本恒定,散热多还是产热多?当一个人产热大于散热时,体温升高,如发烧过程;当一个人产 热少于散热时,体温下降,如退烧过程当这个人无论是止常体温还 是发烧,只要体温保持基本恒定,其产热就基本等于散热8、 发烧时如何使得体温下降?当人发高烧时,不少人喜欢多盖被子,说是为了发汗其实这样 做是错误的当人发高烧时,高烧不退,体温调节功能暂时丧失,多 盖衣被不但不会排汗,反而不利于热量散失应该少盖衣被,增加散 热,同时可以用温水擦拭病人身体,通过水分散失来增加散热,也可 以用酒精擦拭病人的手心和脚心,以增加散热9冬季尿量多是否是因为冬季流汗少?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冬季尿量比较多,去厕所比夏季频繁 冬季尿液多是否是因为冬季流汗比较少造成的呢?在饮水量等同的 情况下,冬季尿液多,流汗较少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另外,冬季我们 需要氧化分解更多的有机物以增加机体产热量,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在有机物氧化分解过程中,也会产生较多的代谢水,这些水大部分也 会排出体外,因此冬季的尿量往往比较多相关例题分析:【例1】在温和气候中,从事轻体力劳动的人,每日能量输出(散 热量与机械功)约为12552kJ,如果人体每日消耗的有机物按葡萄糖 计算,最少需要分解葡萄糖()A. 787. 23g B. 8320. lgC. 13220. 4g D. 19460. 5g【答案】:A【解析】这是一道学科内综合题,按下面步骤分析:(l) lmol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为2870kJ/mol, 一部分转移 到ATP中(1161kJ/mol),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2) 由于能量输出包括散热量与机械功,所以它既包括葡萄糖氧 化分解后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又包括转移到ATP中的能量,即 每mol葡萄糖分解的能量输出以2870kJ计算3) 列计算式:12552kJF2870kJ/molX 180g/mol【点评】解此题时容易出现的思维障碍是:(1)不熟悉能量释放 量的计算方法;⑵不注意题设条件,误将12552RJ认为是只以热能形 式散失的能量,不包括转移到ATP中的能量,而选C排除障碍的方法:①仔细审题;②熟悉能量代谢内容。

      例2】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来降 低体温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B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过的毛巾C用酒精棉球擦试四肢等部位D适当撤减衣被【答案】:A【解析】这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的题冃,按下列步骤分析:(1) 要降低体温,在产热量不变的前提下,就要增加散热量2) B、C、D三项有利于散热,因而有利于降低体温,正确3) A项中加盖棉被不利于散热:在病理情况下,病人不容易出汗, 即使出汗,加盖棉被后,汗液不容易蒸发,对散热作用也不大点评】此题的A、D具有迷惑性在生活实际中,确有对高烧 不退的病人,用加盖棉被的办法,使其出汗,而不敢撤减衣被,怕着 凉,加重病情这是不科学的想一想在炎热的夏季穿上棉衣,出完 汁后感觉很凉快例3】人处于寒冷环境时,会出现骨骼肌不自主打哆嗦的现象, 意义是()A促进血液循环以便供热B肌肉运动促进产热,维持体温恒定C 一种自我保护,告知应迅速躲避寒冷环境D体液调节的结果【答案】B【解析】人是恒温动物,正常体温维持在37C左右,体温之所 以能够保持在37C,主要是由于产热和散热保持平衡的原因,在寒 冷环境中,寒冷刺激了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 将兴奋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 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从而使皮肤的 散热减少,与此同时,皮肤的立毛肌收缩产生“鸡皮疙瘩”,骨胳肌 也产生不自主战栗(打哆嗦),使产热增多,从而使皮肤的产热与散热 平衡,维持体温的平衡。

      例4】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面积皮 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时刻A,室内温度由15C突升到40C,在时刻B,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C,下列说法止确的是:111L液A、在A时刻家内温度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