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五课题评审书(电教馆).doc
17页年度编号河北省电化教育馆“十二五 ”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申请课题申请··评审书评审书课 题 名 称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 题 负 责 人 王洪青 负责人所在单位 刘八里乡五联办中心小学 填 表 日 期 2011 年 5 月 10 日 河北省电化教育馆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制填 表 说 明一、请按河北省电教馆教育技术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课题申报工作的有关规定,用计算机或钢笔准确如实填写各项内容,书写要清晰、工整二、本表报送一式 3 份,其中 1 份原件,2 份复印件复印请用 A4 复印纸,于左侧装订成册本表所附“课题设计论证”活页一律打印,不装订,报送 3 份同时将电子稿发至 lushi88@三、封面上方 2 个代码框申请人不填,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四、本表所附活页供评审使用,必须填写,但不得出现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姓名、单位名称等个人资料五、请准确、清晰地填写数据表各栏内容;若有其他不明问题,请与当地市电教馆或河北省电化教育馆联系。
六、本表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七、河北省电化教育馆联系地址: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 122 号 邮政编码:050061 联系:0311-66005855 66005856 联系人:王玉芹 杜文才一、数据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题名称主题词信息技术创新能力网络资源负责人姓名王洪青性别男民族汉出生日期1974 年 4 月 21 日行政职务教导主任专业职务中学一级教师研究专长历史教育最后学历本科最后学位任教学科体育工作单位南皮县刘八里乡五联办中心小学电子信箱Wlb8891729@通讯地址南皮县刘八里乡五联办中心小学邮政编码061500联系0317—8891729(单位) (家庭) 15831719278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职务研究专长学历学位工 作 单 位屈治杰女1963.1小学高级教师数学教育专科五联办中心小学郑双女1976.9小学高级教师数学本科五联办中心小学李美红女1980.8小学一级教师数学专科五联办中心小学杨丽女1978.6小学一级教师数学专科五联办中心小学刘金成男1981.5小学一级教师数学专科五联办中心小学王新胜男1964.1小学高级教师数学本科刘八里乡中心校主要参加者张玉刚男1975.1小学一级教师数学本科刘八里乡中心校宋金星男1973.10小学高级教师数学本科刘八里乡中心校预期最终成果论文、课题报告预计完成时间2013 年 12 月 日——1 1——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期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成 果 名 称著作者成果形式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发表出版时间《利用“的”字结构句巧解 分数应用题》李美红论文中国教育教学丛 书编委会2008 年 8 月《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反思》李美红论文沧州市教育局2009 年 7 月《怎样培养小学生写作文》杨丽论文中国教育学会2009 年 4 月《初中语文反思性教学实践研究》杨丽课题沧州市教育规划领导小 组办公室2009 年 7 月 结题 《浅谈互联网对青少年健康的 影响》王洪青论文沧州市教育局2009 年 1 月《浅谈小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 培养》王洪青论文沧州市小学数学教学专 业委员会2007 年 5 月《浅谈数学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 培养》刘金成论文沧州市教育局2010 年 12 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精神的 培养》郑双论文沧州市教研室2008 年 9 月《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屈治杰论文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2009 年 5 月《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屈治杰论文沧州市教育局2010 年 12 月三、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正在承担的研究课题课 题 名 称课题类别批准时间批 准 单 位完成情况——2 2——四、课题设计论证··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限 3000 字内)一、一、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创新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是突出人的主体地位的教育,它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而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使学生养成创新思维习惯,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识,发现新问题掌握新方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所以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必须突出创新如何在现代教育中推行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历史使命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有效工具,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形式,我们可以通过把学生思维的过程用信息技术的各种形式(如图片、动画、声音、视频图像、表格)等表现出来,使学生以这些形式为媒介,去体会、理解和掌握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新教学理念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空间,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本课题主要阐述了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环境下,中小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汇报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一)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一)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坚持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协作学习的积极性;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新秩序;努力构建因材施教,个别化、个性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1 1——培育“张扬个性,主动发展,乐于创造”的创新型人才,促进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的全面提高。
从而大大地提高我省中小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具体目标如下:1、应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2、应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思考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1)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内容整合的研究2)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3)信息技术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的研究4)信息技术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我们将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开发出全面系统而富有创新特色的教学资源和网络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资源资源形式主要有:学生的自主学习社区,交流中心,教师的教学资源下载区三)本课题的创新之处(三)本课题的创新之处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将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研究整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网络的功能和信息技术的作用,体现了新课标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快了实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个目标的步伐!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一)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一)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对国内外关于中小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方面的已有成果或文献加以优化、改造或者创新,又加以运用新的课程理念和标准,在课堂实践中构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结合南皮县“理想课堂”的两个基本理念,解放学生的主体性,解放学生的潜在能力、创造能力和开拓探索精神,促进个性的发展,让学习者成为“获得——2 2——知识的最高主人,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多种情境资源,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二)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二)本课题的研究方法:(1)教学实验法应用教学实验法来研究信息技术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作用2)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来研究教师在实验活动中的作用,研究学生创新思维活动能力的发展情况3)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来建构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课堂教学新模式4)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的研讨分析,积累实验的素材经验本课题主要采用教学实验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案例分析法等,按照计划-行动-反思-调整,辅以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和访谈法,以及抽考或统考评价,并注意再循环往复的要求,推进课题研究工作三)本课题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三)本课题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以高质量的教育信息化环境和一批高信息素养、热心于教育和教育科研的骨干教师为优势;以培育“张扬个性,主动发展,乐于创造”的创新型人才为理念;确定以建设信息化校园为核心,以提高教师教育质量为根本,创造和谐的信息化教育环境,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最终目标来推动整个课题研究工作的的深入和完成。
实施步骤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1 年 7 月—12 月):课题准备阶段选择并确定实验老师和实验班级,组织开题与培训活动这一阶段还将初步组建课题组,浏览与课题相关的课件或者资料——3 3——第二阶段(2012 年 1 月—12 月):课题实施阶段选择部分班级学生进行信息化学习体验活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创设形象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研究过程中,定期进行阶段性的测试评定及总结,定期邀请专家来校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并不断地对研究方案进行修正第三阶段(2013 年 1 月—12 月):总结阶段(1)整理课题研究资料2)论文集(3)进行实验课题的结题和汇报活动——4 4——五、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限填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限填 2020 项)项)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一、相关研究成果:一、相关研究成果: 从研究的内容看,课题具有可行性:通过对网络环境下教学体系的多层次研究,运用教 学实验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完全可以建立一个适用于网 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开放模式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体系。
信息技术教师本 身运用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较强,借助上述教学策略的建立,可以正确指导教师熟练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同时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丰富教学知识和方法,达到发展现代教育、 实现教学互动和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目的 二、 课题组的成员课题组的成员, 课题组成员深刻感悟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历程,他们基础扎实,逻辑思维严 谨, 富有统计、建模的经验,有能力完成相关体系的建立课题组成员之前已参与了多项研究工 作,并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具体如下: 课题组成员参与了多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国家课题《未成年人文明礼仪素养实践研究》 、市级课题《初中语文反思性教学实践研究》近几年还先后发表了如下相关的教研论文: 《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河北省基础教育课程优秀论文大赛”三等奖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 “沧州市小学教师新课程有效教学论文评选”中获一 等奖 《浅谈互联网对青少年健康的影响》 “沧州市体育卫生国防教育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