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第四节学案.doc
11页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3、了解铵盐的性质【学习重点】氨气的化学性质及制法【学习难点】铵离子的检验及氨气的制法【学习过程】一、氨⑴、阅读课本97页内容,了解合成氨的意义⑵、了解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⑶、了解氮的固定1、 氨的性质 阅读并观看课本97页实验4—8 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原因及结论:⑴氨气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了解氨水的成分⑵氨的化学性质:① 氨与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一水合氨的分解:阅读98页资料卡:氨水为什么显碱性?有关方程式氨水有弱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 色,或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 色② 氨与酸的反应实验: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③氨的催化氧化⑶铵盐的性质:阅读98页:完成化学方程式氯化铵分解:碳酸氢铵的分解: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共热:⑷思考与交流:阅读课本98——99页,完成氮气到硝酸的转化,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⑸氨气的用途:2、 氨的实验室制法:⑴实验药品⑵反应原理⑶画出装置图⑷收集方法⑸验满⑹注意事项思考与交流:分析图4—30 ,结合以下提示讨论:自然界中单的循环过程。
知能检测】一、选择题1.“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会制冷该化学物质是 ( ) A.氯化钠 B.固体硝酸铵 C.固体氢氧化钠 D.生石灰2.四支试管分别充满O2、NO2、Cl2、NH3四种气体,把它们分别倒立于盛有下列各种流体的水槽中,发生的现象如下图所示,其中充满NH3的试管是( ) A B C D3.下列各组气体在常温下,极易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的是 ( )A.氧气和二氧化硫 B.一氧化氮和氧气 C.氨气和氯化氢 D.氯气和二氧化硫4.下列各种氮肥的主要成分中,含氮量最多的是 ( ) A.NH4Cl B.(NH4)2SO4 C.NH4HCO3 D.CO(NH2)2(尿素)5.限用一种试剂, 经过一次性实验就能鉴别下列四种溶液:Na2CO3、(NH4)2SO4、NH4Cl、KNO3, 应选用: ( ) A. AgNO3溶液 B.NaOH溶液 C.Ba(OH)2溶液 D.盐酸6.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 ) A.氨气通入稀硫酸 NH3+H+=NH4+ B.稀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铵溶液混合 NH4++OH-=NH3·H2O C.碳酸氢铵和浓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NH4++OH-=NH3↑+H2O D.Cl2和水反应 Cl2+H2O=H++Cl-+HClO7.气体X可能由NH3、Cl2、HBr、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已知:X通入AgNO3溶液时产生淡黄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若将X通入澄清石灰水,却不见沉淀产生则有关X的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一定有HBr,可能有CO2 ②一定不含CO2 ③一定不含NH3、Cl2 ④ 可能含CO2、Cl2A.只有① B.只有③ C.①和③ D.②和③ 8.试管中盛有少量白色固体,可能是铵盐,检验的方法是 ( ) A.加水,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B.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C.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用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 D.加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紫色石蕊试剂9.如图所示: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震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液体呈喷泉状喷出,则a、b不可能是 ( ) A.a为HCl,b为H2ObaB.a为CO2,b为浓NaOH溶液bC.a为Cl2,b为饱和NaCl溶液D.a为NH3,b为浓NH4Cl溶液10.把含硫酸铵和硝酸铵的混合液a L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bmol NaOH并加热,恰好把NH3全部赶出;另一份需消耗cmol BaCl2沉淀反应恰好完全,则原溶液中NO3- 的浓度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11.解释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并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1)取少量的氯化铵晶体,放入试管中,在酒精灯火焰上微热,试管中出现白烟,试管口附近有“白霜”。
(2)向氨水中滴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3)一瓶无色气体打开瓶盖后,瓶口呈现出红棕色: 12.欲同时施用N、P、K三种化肥,下列组合中最适当的是: ①K2CO3 ②KCl ③Ca(H2PO4)2 ④NH3·H2O ⑤(NH4)2Cl13.某气体可能含有CO、CO2、NH3、HCl、H2和H2O(g)中的一种或几种,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Ba(OH)2(有浑浊现象)、浓硫酸、灼热的CuO(变红)和无水CuSO4(变蓝)时,则可断定该混合物中一定有__________,可能有__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__14. NH3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氨水中所含微粒有: 、 、 、 、 、______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3、了解铵盐的性质【学习重点】氨气的化学性质及制法【学习难点】铵离子的检验及氨气的制法【学习过程】二、硫酸的氧化性思考与交流:⑴、 硫酸、硝酸、盐酸都是酸,它们在组成上有什么特点?⑵、 这种特点与酸的通性有什么关系?用电离方程式表示⑶、 实验室里用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时,往往用稀硫酸或盐酸,而不用浓硫酸或硝酸,这是为什么?1、 浓硫酸的性质:除了酸的通性以外,⑴吸水性⑵脱水性:实验—图4—31 蔗糖与浓硫酸的反应⑶强氧化性:实际上,浓硫酸还能与很多物质起反应,如能与大多数金属(如Cu)或非金属(C)其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4—9 浓硫酸与铜的反应阅读并观看实验回答① 把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现象: 如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现象:②反应后,把试管里的液体慢慢倒入盛有少量水的另一支试管里,溶液颜色为:③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吗?为什么?④化学方程式:⑤用双线桥法分析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⑥氧化剂: 还原剂: 加热时,浓硫酸还能与一些非金属起氧化还原反应分析浓硫酸与碳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知能检测】一、选择题1.工业上常用稀硫酸清洗铁表面的锈层,这是利用硫酸的 ( ) A.强氧化性 B.不挥发性 C.酸性 D.吸水性2.下列关于硫酸性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浓H2SO4有氧化性,稀H2SO4无氧化性B.由于浓H2SO4具有脱水性,所以可用做干燥剂C.稀H2SO4与铜不反应,浓H2SO4在加热条件下可与铜反应D.在受热的情况下浓硫酸也不与铁、铝发生反应3.在下述反应中,浓H2SO4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的是 ( )A.C+H2SO4 B.Na2SO3+H2SO4C.NaCl+H2SO4 D.Cu+H2SO4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Cu(OH)2+2H+=Cu2++2H2OB.铁与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C.氯化钡溶液与硫酸反应:Ba2++SO42- =BaSO4↓D.氧化铜与硫酸反应:CuO+2H+=Cu2++H2O5.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 B.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C.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 D.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6.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常温时,可与Al反应生成大量H2B.将浓硫酸置于敞口容器中,经过一段时间质量将减少C.稀释浓硫酸时,应将其沿着器壁慢慢加入到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D.硫酸是强酸,所以通常用浓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7.关于工业制硫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燃烧硫生成SO3 B.SO3与水反应生成H2SO4C.SO2氧化成SO3需要使用催化剂 D.主要设备是沸腾炉、接触室、吸收塔8.区别浓H2SO4和稀H2SO4,既简单又可靠的方法是 ( )A.各取少许溶液分别放入铜片 B.分别与石蕊试液作用C.用玻璃棒各蘸少许液涂在纸上 D.各取少许溶液分别放入铝片9. 将绿矾晶体加强热,除生成水蒸气以外,还发生如下反应:2FeSO4=Fe2O3+SO2↑+SO3↑,如将生成的混合气体通过BaCl2溶液,应发生的现象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