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案例点评.pdf
1页案例点评1.呈现“ 动物聚会 ” 的主题情境后, 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认真观察、 选择信息、提出并能完整地描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出数学问题是解决数学问题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问题有自己的结构, 它是由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两个部分组成的,如 “ 图上有 3 根树枝,每根树枝上都停着3 只小鸟,一共有几只小鸟来参加聚会 ” 才是对 “ 动物聚会 ” 情境中隐含的一个数学问题的完整描述本节课教师与学生在提出数学问题时,都忽视了描述数学问题的重要部分已知条件也许他们以为在描述情境问题时, 已知条件可以省略, 因为它在图中是明摆着的其实,提出数学问题的本质就是建立具体情境中一些已知数学信息与一个未知(可知)数学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描述数学问题是揭示这个关系的必要手段,也是培养数学问题意识的重要过程2.本节课在解决问题的教学环节中,还带有“ 集体作业 ” 的倾向,即一个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后,老师就问“ 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 ,于是一个学生站起来接受挑战,另一个学生站起来补充, 他们顺利地把问题解决了, 就以为全班同学都会了苏霍姆林斯基尖锐地提出,这种“ 集体作业 ” 的教学方式容易造成课堂教学表面顺利的假象, 其实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并没有获得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比较好的做法是, 对学生相继提出的每一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都让其他学生接受挑战,在草稿本上各自尝试列式解答; 最后再组织小组讨论、 交流、反馈、订正3实践活动是小学数学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学生在 “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的过程中, 能够感受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这个实践活动如果提前布置, 让学生课前做些小调查, 写成一篇数学日记, 再到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可能学生受益的面会更大些,体会将更深刻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