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基础和地下室讲义.ppt
48页第二章 基础和地下室,2.1地基与基础概述 2.2 基础的类型 2.3地下室,2.1 地基与基础概述,2.1.1地基 2.1.2基础 2.1.3基础的埋置深度,返回本章,有关概念与地基分类,2.1.1地基 1.基本概念 地基:指基础下面承受其传来全部荷载的土层 持力层:地基中直接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土层 下卧层:持力层以下的土层 如图2-1,图2-1 地基与基础组成,返回本节,,2、地基分类 天然地基:是指天然土层具有足够承载力,不需经人工改良或加固即可以在上面建造房屋的地基 人工地基:经过人工加固和处理的土层称为人工地基,3、对地基的要求 强度要求 变形要求 稳定性要求,返回本节,,基础是指 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基础是建筑物在地面以下的结构部分,与上部结构一样应满足强度、刚度和耐久性的要求 如图2-1所示,,2.1.2 基础,返回本节,2.1.3基础的埋置深度,基础的埋置深度的定义 基础埋深:是指自室外设计地坪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如图2-2. 浅基础:基础埋深不超过5m时,此类基础称为浅基础 深基础:基础埋深超过5m时, 此类基础称为深基础,如桩基、沉箱、沉井和地下连续墙等。
图2-2 基础的埋置深度,2、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1)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设施,基础的形式和构造; 当建筑物有地下室、地下管沟和设备基础时,要求基础相应加深;如上部结构对不均匀沉降很敏感,则基础需落在坚实土层上;通常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大;低层房屋的基础埋深浅;,返回本节,2)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 选择基础埋深时必需考虑荷载的性质和大小一般地,荷载大的基础,其尺寸需要大些,同时也需要适当增加埋深长期作用有较大水平荷载和位于坡顶、坡面的基础应有一定的埋深,以确保基础具有足够的稳定性承受上拔力的结构,如输电塔基础,也要求有一定的埋深,以提供足够的抗拔阻力3)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基础埋深一般在地下水位以上 地下水位高时,基础埋深在最低地下水位以下 如图2-3.,图2-3地下水位对基础埋深的影响,返回,4)相邻基础埋深,一般情况下:新基础应尽量浅于原有基础 当新基础深于原有基础时,两基础间保持一定的距离L L≥2△H 式中 △H 为两基础底 面的高差返回,,图2-4 相邻基础埋深的影响,5) 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冰冻线:地面以下,冻结土与不冻结土的分界线称为冰冻线冰冻线的深度称为冻结深度。
基础底面置于冰冻线以下100~200mm图2-5 冻结深度对基础埋深的影响,返回,2.2基础的类型,2.2.1按所用材料及受力特点分类 2.2.2.按基础的构造型式分类,返回本章,2.2.1按所用材料及受力特点分类,1.刚性基础 由刚性材料制作的基础称为刚性基础,所谓刚性材料,一般是指抗压强度高,而抗拉、抗剪强度低的材料在常用材料中,砖、石、和混凝土等均属刚性材料因此,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以及毛石混凝土基础皆为刚性基础1) 砖基础,用于地质条件好、地下水位低的五层以下砖混结构建筑,图2-6 砖基础,2)毛石基础,用于地下水位较高, 冻结深度较深的单层民用建筑,图2-7 毛石基础,用于地下水位低,冻结深度较浅的南方4层以下民用建筑,3)灰土基础,图2-8 灰土基础,4)混凝土基础,用于潮湿的地基或有水的基槽中图2-9 混凝土基础,2.柔性基础,在混凝土基础的底部配以钢筋,利用钢筋来承受拉力,如图2.10所示,使基础底部能够承受较大弯矩这时,基础宽度的加大不受刚性角限制故称钢筋混凝土基础为柔性基础图2-10 钢筋混凝土基础,2.2.2.按基础的构造型式分类,1.条形基础 2.独立基础 3.井格式基础 4.片筏基础 5.箱形基础 6.桩基础,返回,1. 条形基础,图2-11墙下条形基础,2. 独立基础,图2-12 柱下独立基础,3. 井格式基础,图2-13 井格式基础,4. 筏形基础,,图2-14 筏式基础 a)板式 b)梁板式,5.箱形基础,,图2-15 箱形基础,5.桩基础,,图2-16 桩基础,返回,2.3地下室,2.3.1地下室的分类 2.3.2地下室的组成 2.3.3地下室的防潮与防水,返回本章,1.按使用性质分 2.按埋入地下深度分 3.按结构材料分类,2.3.1地下室的分类,返回本节,(1)普通地下室 普通的地下空间。
一般按地下楼层进行设计 (2)人防地下室 有人民防空要求的地下空间人防地下室应妥善解决紧急状态下的人员隐蔽与疏散,应有保证人身安全的技术措施1.按使用性质分,返回,2.按埋入地下深度分类,(1)全地下室 全地下室是指地下室地面低于室外地坪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1/2者如图2-17. (2)半地下室 半地下室是指地下室地面低于室外地坪面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1/3,且不超过1/2者如图2-17.,返回,3.按结构材料分类,(1)砖墙结构地下室 (2)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室,返回,2.3.2 地下室的组成,返回本节,图2-17 地下室组成,1.墙体 承担垂直荷载及土、地下水以及土冻胀时侧压力一般为钢筋混凝土墙,其最小厚度不低于300mm,外墙应作防潮或防水处理,如用砖墙(现在较少采用)其厚度不小于490mm 2.顶板 可用预制板、现浇板、或者预制板上作现浇层(装配整体式楼板)如为防空地下室,必须采用现浇板,并按有关规定决定厚度和混凝土强度等级 3.底板 一般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4.门窗 普通地下室门窗同地上部分 防空地下室应符合相应等级的防护和 密闭要求,一般采用钢门或混凝土门,防空地下室一般不容许设窗。
5.楼梯 可与地面上房间结合设置,层高小或用作辅助房间的地下室,可设置单跑楼梯 防空要求的地下室至少要设置两部楼梯通向地面的安全出口,并且必须有一个是独立的安全出口且安全出口与地面以上建筑应有一定距离,一般不小于地面建筑物高度的一半6.采光井 采光井由底板和侧墙构成:侧墙可以用砖墙或钢筋混凝土板墙制作,底板一般为现浇混凝土 采光井底板应有1%~3%的坡度 采光井的上部应有铸铁篦子或尼龙瓦盖,以防止人员、物品掉入采光井内 深度:采光井底板距窗台低250~300mm 宽度:1000mm 开间:窗宽+1000mm 见下页图,图2-18 采光井的构造,返回,,,返回本节,2.3.3 地下室的防潮与防水,1.地下室的防潮 2.地下室防水,1. 地下室的防潮,当设计最高地下水位低于地下室底板300mm以上,且地基范围内的土壤及回填土无形成上层滞水可能时,采用防潮做法 地下室墙体为钢筋混凝土:不必做防潮 地下室墙体为砌体:应做防潮地下室防潮的构造要求,1)砖墙体必须采用水泥砂浆砌筑,灰缝必须饱满 2)在外墙外侧设垂直防潮层,防潮层做法一般为:1:2.5水泥砂浆找平、刷冷底子油一道、热沥青两道,防潮层做至室外散水处,然后在防潮层外侧回填低渗透性土壤如粘土、灰土等,并逐层夯实,底宽500mm左右。
3)地下室所有墙体,必须设两道水平防潮层,一道设在地下室地坪附近,一般设置在结构层之间另一道设在室外地面散水以上150~200mm的位置图2-19 地下室的防潮,返回,(二)地下室防水,当设计最高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底板,或地下室周围土层属弱透水性土存在滞水可能,应采取防水措施 地下工程常见的防水措施 卷材防水 防水混凝土,返回,1.卷材防水,适用于受侵蚀介质作用或受震动作用的地下室 卷材防水层应铺设在结构主体底板垫层至墙体顶端的基面上,在外围形成封闭的防水层 卷材防水的常用材料为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材料或合成高分子卷材见下页图 卷材防水的施工方法有两种:外防水和内防水卷材防水层设在地下工程围护结构外侧(即迎水面)时,称为外防水,如图2.20b所示,这种方法防水效果较好;卷材粘贴于结构内表面时称为内防水,如图2.20c所示,这种做法防水效果较差,但施工简单,便于修补,常用于修缮工程图2-20 卷材防水做法 a)有压地下水 b)外防水 c)内防水,返回,2.防水混凝土自防水,当地下室的墙体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可连同底板一同采用防水混凝土,使承重、围护和防水功能三者合一如图2.21所示 . 防水混凝土墙体宜≥250mm 、底板厚度应≥150mm。
迎水面钢筋保护层不应小于50mm 混凝土垫层: 混凝土强度等级≥C15,厚≥100mm 在软弱土层:厚≥150mm 见下页图,图2-21 防水混凝土自防水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