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甲骨文教学设计.doc
6页教学基本信息课题疋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 程否疋否属于跨学科主题教学否学科历史学段初中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指导思想 与理论依据《2011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 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 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 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 习历史的兴趣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 作用,构建以生为本的教学氛围,是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重要前 提基于此,本课课标要求,知道甲骨文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文字,探 究文字的发展演变,感知文字对于文化传承的的意义,认同中华民族 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 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学情)1•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属于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 5课中的第二目,主要学习两部分内容:甲骨文记事,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相比 旧教材,本课内容增加了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需要教师借助“猜一猜”“认一认” “想一想”等多种教学方法加以突破,帮助学生领会古人 造字的智慧2•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参观博物馆,对甲骨文有一定的了解;初一学 生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甲骨文的造字特点以及文字与文明的 关系知之不多,需要教师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教 学 目 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甲骨文的历史,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 归纳概括的能力2. 过程与方法:刻写甲骨文名字,感受甲骨文的造字特点;讲述甲骨文的发现过 程,识读甲骨文作品,归纳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分析甲骨文的历 史价值,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到甲骨文作为汉字的鼻祖在文字发展演变中的重要地 位,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感悟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 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教学重点甲骨文的地位和影响教学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图片、史料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预习布置学生预习教材内容,了解甲骨 文的基本史实;学生动手查阅自己名字 的甲骨文写法,或者选择一句自己喜欢 的名言名句,刻写在橡皮章上认真准备课 前预习,完 成甲骨文小 作品通过课前预习 和动手实践, 学生初步感受 甲骨文的造字 特点导入新课以2017年11月份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新闻引入,引发学 生的思考:甲骨文为何能够入选世界记 忆名录?它帮助世界记忆了什么?从 而导入新课。
认真听讲 思考问题借助新闻,拉 近历史和现实 的距离,激发 学生的学习热 情环节一: 知甲骨文之史借助图片、史料等,讲述甲骨文的 基本史实:概念、功用、历史价值学生认真看 图、阅读材 料,回答问 题学生认识到我 国有文字可考 的历史是从商 朝开始的环节二: 感甲骨文之运讲述甲骨文从被发现到释读成功 的漫长历程认真听讲 思考感悟学生感悟甲骨 文的命运,增 强历史责任感环节二: 析甲骨文之形1. 分别出示几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 字和形声字,引导学生认一认,归纳四 种造字方法各自的特点2. 出示一片甲骨卜辞,引导学生从行文 上概括甲骨文已经具备的功能3. 出示学生课前的甲骨文作品,弓1导学 生猜一猜分别是什么字4. 出示汉字演变过程书法作品,引导学 生说一说汉字的发展演变,概括其演变 过程呈现出的特点5. 找学生将空白板书补充完整认真听讲 积极思考 总结归纳 写甲骨文通过识读甲骨 文作品,激发 学生的的学习 兴趣,引导学 生理解甲骨文 的造字特点; 通过书写甲骨 文字,将读写 结合,提咼学 生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 从而突破难 点环节四: 品甲骨文之意出示“日、月” “人、女”两组甲 骨文字,引导学生感悟甲骨文蕴含的智 慧之美。
认真听讲 思考感悟突出甲骨文 字的智慧之 美,升华学生 对文字是古人 智慧结晶的认 识环节五: 小组探究出示世界四大古文字:埃及的象形 文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 印章文字和古中国的甲骨文字,引导学 生探究:为何只有中国的甲骨文经过发 展演变后能够沿用至今?小组合作 思考问题 归纳总结拓展学生思 维,树立世界 视野,感受中 国汉字强大的 生命力,以及 为世界文明作 出的贡献,增 强民族自豪 感环节六:课堂小结100多年前王懿荣先生发现甲骨 文,一片甲骨惊天下一百年后的今天, 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再次震惊了 天下甲骨文之所以能够入选世界记忆 名录,是因为“它记忆了时间,记忆了 历史,记忆了文明,……它因为刻骨, 所以铭心”我们今天写好每一个汉字, 就是在向这些刻写在甲骨上的文字致 敬,就是在向我们古人的智慧致敬认真听讲首尾呼应升华认识板书设计史本教学设计的特点1. 课堂立意突出民族文化自豪感:本课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是古人的智慧,既有对古 人造字智慧的感悟,也有古人对文字不断改造使之更具实用性的智慧,更有甲骨文 之父发现甲骨文字的智慧和其后继者识读甲骨文字的智慧通过了解古人的智慧, 增强民族自豪感。
2. 教学环节新颖: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梳理整合,将本课内容分为“知甲骨文之史” “感甲骨文之运” “析甲骨文之形” “品甲骨文之意”四个紧密联系又符合初中学生思维 逻辑的内容,从古至今,讲述甲骨文作为一种古老文字的发展历程以及对文化传承 的作用,这种做法有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 融入综合实践,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对教学难点“甲骨文之形”的处 理上,以学生刻写的甲骨文字为例,从易到难,从象形文字、指事文字、会意文字 到形声文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种文字之间的联系,总结造字的规律,在深入浅出 中突破了难点,符合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4. 注重学生的思维提升,树立其世界视野通过介绍中国文字的发展历程,讲解世界 四大古文字不同的命运,学生思考甲骨文没有成为一种死文字的原因,从而感受中 国文字一脉相承以及在文化传承中起到的重大作用5. 板书设计形象:在板书设计上,打破传统的框架式知识结构图,而是以甲骨文的绘画 形式呈现,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教学反思1. 教学环节关注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初一学生以形 象思维为主,本课教学环节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设计“知甲骨文之史” “感甲骨文 之运”“析甲骨文之形”“品甲骨文之意” 四个环节, 将甲骨文的考古发掘、 甲骨文之父、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甲骨文的历史价值以丰富的图文材料加以呈现,让学生在观察、书 写、比较、思考中了解甲骨文,自主总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感悟古人的造字智慧,充 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对重难点的落实和突破别具匠心甲骨文的造字特点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认一 认、猜一猜、写一写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总结甲骨文的造字规律,感受古人的造字 智慧,并将学生作品融入课堂,很好地落实了重难点3. 思维拓展部分还需材料辅助为了培养学生的世界视野,本课设置了一个开放性问题 “在世界四大古文字中,为何只有中国的甲骨文经过发展演变能够沿用至今?”学生大 多能够从古人对甲骨文字的改造,从中国历史的延续性两个角度来说明,还有的学生回 答不上来,但几乎没有学生能够从世界其他文字没有沿用下来的角度思考问题究其原 因,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可供思索的史料, 导致学生的思考的角度还是以本课所学为主 这也启发我在教学中,对于开放性问题,应该借助史料为学生搭建思考的阶梯,逐步培 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科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