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中学孙秀丽老师初二下学期语文《醉翁亭记》第二讲.ppt
7页欢迎进入新思考电子教室同步课堂《醉翁亭记》第 二 讲朗读课文 注意字音和停顿醉翁亭记 欧阳修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 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 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 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 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 酒也若夫(fú)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 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zhāo)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 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 应,伛(yǔ)偻(lǚ)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 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 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 守宴也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 弈者胜,觥(gōng)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 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sàn)乱,太守归而 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 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 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 欧阳修也一)、读准下列字:1. 滁 chú 2. 琅琊 láng yá 3. 霏 fēi 4. 穴 xu 5. 伛偻 yǔ lǚ 6. 蔌 sù 7 弈 yì 8. 辄 zh 9.觥gōng 10.暝 míng 11壑hè 12晦huì 13.阴翳yì (二)、注意下列句子的停顿: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 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5、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文章整体把握 :1、特殊句式(文言文的判断句式)贯穿文章的一个句式:……者,……也。
应译为:……是……2、中心思想全文以“乐”字为线索,层层深入,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 的描写,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乐民所乐的旷达 情怀,抒发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忧愁的复杂 感情3、各段段意第一段:交代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及得名的缘由第二段:早晚的景象变化和四季的不同景色第三段:滁人的游山之乐和太守的宴游之乐第四段:作者日暮醉归,在议论中含蓄点明自己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4、文章成语 【觥筹交错】 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 【峰回路转】 亦作「山回路转」①谓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②今常以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醉翁之意不在酒】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后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风霜高洁】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指天气高爽霜色洁白,秋高气爽 【水落石出】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本谓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
【前呼后应】: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应答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 【往来不绝】:来来往往而不停绝,络绎不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