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版(赣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九册)第13课《春华秋实》教学设计(3).docx
6页《春华秋实》教案一、教材分析: 《春华秋实》属于教科书中设计、应用板块,国画花卉教学国画教学自三、四年级起均有一定比重的设置,旨在让学生了解与学习中国画,激发学生对中国画学习热情,在学习中受到中国画文化的熏陶!该课牡丹花卉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逐步加强培养学生对中国画水墨的掌握及用笔能力,从而进一步掌握水墨写意的绘画技巧,在国画牡丹的绘画中感受中国画笔下别样的季节韵味!本课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了解中国水墨情趣、用笔方法、熟悉中国花鸟画文化 2、操作领域:学习并掌握中国画牡丹画法,提高学生对中国画水墨及用笔的掌控能力 3、情感领域:受到中国画文化的熏陶,在学习中领悟中国花鸟画的奇妙,提高学生学习国画兴趣,激发学生对中国画文化的探索热情教学重点:国画牡丹画法教学难点:水墨控制、用笔变化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中国画有一定的认识,笔墨运用尚待加强,对牡丹认识不多形象思维较好、想象力丰富且富于好奇心是其特点,现在学生接受信息途径广是其特长,本课正是学生学习国画、发挥特长、煅炼能力的好机会三、教学准备:国画名家相关作品图片、相关学生作品、范画、毛笔、水、墨、宣纸、国画颜料四、教法和学法: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的‘教’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使每位学生坚信自己都具有学习美能力的学点,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发现学习能力的“闪光点”,从而为他们在以后的国画学习中树立信心,也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做好铺垫,因此我结合五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心理特点,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直观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
情境激趣__合作探究__尝试运用__感悟提升__实践生活的一个学习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互动合作,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形成能力.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五、为更好落实本课教学目标,我设计如下教学流程:①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新课程标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动力之一课的开始我用国画名家相关作品图片,展示水墨韵味的春天和秋天,联系学生生活中对春天和秋天的感知,唤起学生对国画花卉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营造出一种中国画水墨意境,为下一步教学做出铺垫②文化铺垫、知识链接a、国画花卉寓意的如牡丹象征宝贵、月季象征吉祥如意、和平美好,荷花象征高洁,枇杷寓意丰收圆满,桃子象征长寿等b、牡丹生长规律介绍:花头多为重瓣,颜色多样,以红最为常见,更显富贵,叶为互生俗称“三叶九顶”,嫩枝三分之二长,木本老干为三分之一③牡丹画法学习探究牡丹画法步骤讲解与示范第一.二步:先用湿笔蘸稀释的白粉,再蘸淡曙红画花瓣(注意笔上的水分控制);第三步:用笔蘸淡曙红后再蘸深曙红画花瓣(注意花瓣的浓淡表现花的体积和层次);第四步:用白粉加藤黄点花蕊,用石绿调华青再加点藤黄画叶和茎,趁半干时用重墨勾叶筋(花蕊调色要干要浓,画叶时笔上颜色变化要自然,勾叶筋应自然随意)。
新课标注重与其他学科联系,美术教学也是一种文化教学,利用中国诗词中的牡丹形象和范作为例,让学生感受水墨意韵、用笔方法,怎样突出牡丹特点难点解决:增加文化含量,艺术家作品的观察与分析,在观察对比中体验到探究的快乐,激发学习热情,从而顺利实现难点突破④课堂评价、教学小结通过自评互评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能力,检测学习知识水平优作展以利激发学生学习热情⑤课外拓展通过其他途径学习你喜欢的花和水果的水墨画画法,形成作品6、 设计理念: 本节教学设计我注重中国画文化氛围的营造与链接,使学生有兴趣,充满热情,为以后不同程度的发展做铺垫;符合学生认识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地设计教学环节及教学法;教学难点更侧重于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探究须知“绝知此事必躬行”,亲身实践来的知识才最牢固;课外拓展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优势,利用多媒体延展学习总之,我理想中的课应是有内涵、有情趣、有深度,能与时俱进的教学相长的乐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