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吴良镛中国建筑教育事业的燃灯者新编.doc
4页吴良镛:中国建筑教育事业的燃灯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拜万人师,谋万家居这是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之一的吴良镛的人生写照 抗战成功后,吴良镛帮忙梁思成创办了清华高校建筑系,与汪菊渊教授一道创办我国第一个园林专业 吴良镛作为我国建筑学专业的第一批争辩生导师、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博士生导师,培育了我国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的第一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在数十年的教育实践中,吴良镛培育出一批批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园林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引领学科进展,奠定了中国建筑教育的国际先进地位 人物简介: 吴良镛,1922年5月诞生,清华高校教授,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其先后获得“世界人居奖”,国际建筑师协会“屈米奖”,“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陈嘉庚科学奖”“何梁何利奖”以及美、法、俄等国授予的多个荣誉称号 2022年2月14日,他荣获202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22年12月18日,党中心、国务院授予吴良镛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 2022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进行。
大会上,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历程,深刻总结改革开放的贵重经验,表彰为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员党中心国务院,授予100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其中包括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建筑学家吴良镛 “民惟邦本,一般人的居住问题是建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这份质朴真挚的民生情怀,是一代建筑大师吴良镛面对沧桑巨变而不改的初心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拜万人师,谋万家居这是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之一的吴良镛的人生写照 帮忙梁思成创办清华建筑系,培育建设主力军 1937年南京沦陷前,将建筑事业作为一生的追求与吴良镛颠沛流离的早年经受息息相关 吴良镛的父母,带着一家人逃离江苏,饱尝了流离失所的苦痛为了不荒废学业,吴良镛跟随兄长逃到重庆,在合川其次中学连续学习中学课程国破山河在,18岁的吴良镛突然感到心中有一种从未有过的责任感原本打算学国文或美术专业的他,下决心读建筑专业,把重新修整惨遭日寇蹂躏的家园作为人生奋斗的目标 1940年,吴良镛进入重庆中心高校建筑系学习,受教于鲍鼎、徐中、谭垣、杨廷宝、刘敦桢等我国建筑教育的诸位先驱在重庆中心高校图书馆的暗室里,吴良镛看到了一批越过“驼峰航线”运来的国外建筑杂志缩微胶卷。
他惊异地发觉,同样饱受战乱侵扰的西方建筑界并未无所作为,而是信念百倍地放眼将来,致力于战后城市重建和住宅建设的争辩战后重建的奇特愿景犹如一道划破黑夜的闪电,照亮了吴良镛的心,而“重建”这个概念,也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中 上高校期间,吴良镛在油印校刊《建筑》上发表了题为《释“阙”》的文章,被有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看到,因观赏他的才华,让他到身边帮忙自己工作在梁先生身边工作,有机会看到他从国外带来的建筑领域的最新资料,这让我开阔了眼界,积累了不少建筑学学问说到恩师梁思成,吴良镛布满感谢之情 “梁先生对我影响最深的,是他对事业和国家的喜爱,对专业的执着,对同学的恳切吴良镛说,“我记得1945年从云南前线回重庆见到梁先生的时候,他脊椎得了硬化症,背着一副钢架子,不能弯腰,但照旧坚持看书、画图、写文章……” 抗战成功后,刚毕业两年的吴良镛应梁思成之约,帮忙他创办了清华高校建筑系建系之初,梁思成赴美讲学,吴良镛和林徽因成为系里仅有的两名教员,自此,揭开了新中国建筑教育的新篇章1948年夏天,梁思成推举吴良镛到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深造在有名建筑师沙里宁的指导下,吴良镛开头探究中西交汇、古今结合的建筑新路,其间曾获“‘罗马奖金’建筑绘画雕塑设计竞赛”荣誉奖,在美国建筑界崭露头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给吴良镛寄去一封信信中“百废待兴”这四个字,让吴良镛马上做出了选择 1950年底,满怀报国的赤子之情,吴良镛冲破阻挠,几经周折,毅然从美国绕道回国,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和教育事业 回国后,吴良镛始终在清华高校任教,历任系副主任、系主任等职 1951年,吴良镛主持清华高校建工系市镇组的工作,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呼吁重视建筑教育,建议“更有效地更多地培育基本建设的生力军”,其后又多次提出扩大建筑专业、建筑教育结合实践等建议之后,吴良镛与中国农业高校汪菊渊教授一道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园林专业 与同学亦师亦友,倾注毕生心血做教育 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调整,原北京高校工学院建筑工程系并入清华高校,建筑系规模快速扩大吴良镛担当建筑系副主任期间,主持日常教学行政管理工作,从国情和本专业教学特点动身,制定了建筑系的全新教学 1956年吴良镛主持全国建筑学会议,制定“全国建筑学共同教学”,在同年召开的全国基本建设会议上,提出建筑教育与科研、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思想 1959年吴良镛创办清华高校建筑设计争辩院 1960年吴良镛参与领导全国建筑学专业通用教材的编写,并主持撰写《城乡规划》教学用书。
1983年,吴良镛年满60岁,从清华高校建筑系主任的行政岗位上退下,当时张维校长邀请他前往深圳高校创办建筑系,吴良镛婉拒了他的盛情,坚持和一名助教,在半间屋子、一间书桌、兩个坐凳的条件下创办了清华高校建筑与城市争辩所,到现在已经30多个春秋,30多年来吴良镛与争辩所的同志们共同开展了一系列人居环境科学的争辩与实践他们争辩现代西方建筑教育的成就与不足,总结中国建筑教学进展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建立多层次的教育结构,广泛培育多种建筑人才”“教育机构、争辩机构与生产实践结合”“留意职业教育的地区性”“重视建筑师的社会培育与社会联系”“教学上将建筑设计扩展为人类居处环境的制造与设计”等建议,这既是对建筑教育特点的概括,也是对建筑事业进展战略的倡议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马上删除资料共共享,我们负责传递学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