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评价激励功能的策略.doc
8页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评价激励功能的策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耍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 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认识口我,建立信 心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不仅注重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更关注其今后 的发展如何让每个学生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及存在的不足,看到自 己的成长,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体现出评价所具有的激励功能呢?本文就这一 问题将基丁实践予以阐述一、 多角度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其学习基础,个性特点,智力发育水平都不尽相 同因此教师除了对所提出问题进行“对”或“错”的正谋评价,也可以针对不 同个体,从课堂参与的积极程度,声音的响亮,冋答问题的完整性等多方面多角 度进行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针对不同程度学生的特 点,我在评价时既希望保护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期望他们能够在评价中发 现自己的矢缺之处,从而不断进步1、积极肯定后提一点要求在教学二年级下《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一课时,课的一 开始,我先在黑板上岀示了:锐角,宜角,钝角讣学生先回忆已经学习过的这 三个角的概念。
接着,我在三个名词后面增加了 “三角形”随即提出了一个问题: “看了今天的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知识? ”从回答问题到提出问题,学生的角 色一下子发生了变化,我很明显地感到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我有意识地请 了一名平时不太发言的学生,他说:“我想知道什么叫做锐角三角形,什么叫宜角 三角形,什么叫钝角三角形虽然这是一个最容易想到的问题,但是因为他的枳 极发言,我仍然给了他一句鼓励:“你今天真勇敢!”并且把他的问题写在了黑板 上我很清楚地看到了他脸上的微笑看得出,我的肯定令他很受用对于性格上比较内向、不善于发表自己看法的学生,教师的评价可以“夸张” 一些,也许他的冋答不十分出彩,也许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反馈,但是,对于他们 来说,一次高高举起的手或者比平时响亮的声音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当然简单 的表扬是不够的,在肯定的同时,还应增加一些新的要求,比如「你冋答得真棒, 如果声音再大些就更好了“你今天的声音真响亮,能完整地再回答一次吗? ” 用婉转的语气指出不足,效果往往会更好2、用问题进行艺术的否定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所釆用的评价方式和标准也应该不同仍然是刚才的 那节课,在整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这一个环节作为提高练习:小熊猫欢欢有4 米,5米和9米的三条篱笆,想头尾相接围一个三角形的菜园,行吗?为什么?先 猜一猜,说说你的理由。
如果课堂上没有设计这个问题,可能不会有学生想到三 角形边与边之间的长度关系,但是正因为老师将这一问题提了出来,善于思考的 同学就会有意识的去想:为什么老师会提这样的问题?从血弓发自己的思考很 明显,这个问题提出后,举手的同学减少了许多,即使是举手的看上去也有些不 自信我鼓励性地说:“没关系,有自己的想法就说出来,即使错了也没关系 接着,我请了一位最先举手的同学,他说:“我觉得可以围成,因为三角形是由三 条边围成的 “那么是不是任意三条边都能围成三角形呢? ”我轻轻地抚摸了一 下他的头顶,示意他坐下虽然这个学生的答案是错误的,但是我没有直接进行“对”或“错”的评价, 而是以一个更深一层的问题来进行间接否定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也 为他的进一步思考起到了指引作用随着我的追问,儿个与他想法不同的学生显然增加了不少信心这时,另外 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我觉得这样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因为4米和5米并 起來正好是9米,它们三根合在一起,中间就没有地方了看到旁边的学生不能 理解她的意思,她就用手比划了起来我赞许的点了点头,向她竖起了大拇指「老 师理解了你的想法,你积极开动了脑筋,真棒!但是同学们还没有完全理解,你 能到黑板上来把你的想法演示给大家看吗? ”这位同学在磁性小棒的帮助下,成 功演示了当两边Z和等于第三边时出现的情况,博得了大家的掌声。
我趁热打铁 又问了一个问题:“通过刚才的演示,你们觉得三角形的第三条边与另两条边的和 有怎样的关系? ”有了刚才的直观体验,学生很容易得到了 “两条边的和比第三 条边长”的结论在每堂课上都会出现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对于探究性强,难度较高的问题, 评价的侧重点就应该从注重课堂规范与参与度向鼓励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倾斜 有时可能学生的想法不是简便的,完整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但是他的那种敢 于向难题挑战的精神首先就是值得鼓励的对于这样的同学,教师应该充分肯定 他勤于动脑的学习态度,使他体验积极参与课堂的快斥为了保护这些学生的积 极性,教师的否定评价可以婉转一些,有时可以通过进一步提问,降低难度,引 导其进一步思考,使其找到错误原因人的个体是有差异的,所以评价的标准也应有所差异然而,评价的口的却 是一致的: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善于学习,圧于学习!二、 延迟评价,让思维在纠错中得以活跃1、否定延迟,别总让“粗心”背黑锅“粗心”是数学学习中最容易犯的错误,也是最常用来解释学生出现错误的理 由很多时候,我们往往用一句“你怎么又粗心了,下次仔细点!”来对待学生反 复犯的错误,却往往忽视了去探寻出现错误的真正原I大I。
而如果教师能够静下心 来,听听学生错误的理rti,引导学生展露思维的过程,并在思维的障碍处引领学 生进行思考,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了一年级第二学期《儿时和儿时半》一课后,我在儿次练习时都出了 类似的练习题:现在是3时半,一个半小时后是()时但我在批改练习时却 发现班上有三个学生每次碰到这样的题冃他都是错的,其中小林还是班中的数学 尖子为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个知识点,我又一次把他们三个叫到身边对 这一题进行了讲评:“现在是三时半,过一个半小时可以想成先过一个小时,是四 时半,再过半小时是五时明白了吗? ”听完我的分析,三人回座位订正很快, 另两个学生订正正确了,可小林却迟迟没有上来,我走到他的座位前,发现他作 业本上的答案还是“4时”我奇怪了:是我的方法他没有听懂还是有其他的原I大I 呢?我没有马上把叉打在他的本子上,而是请他跟我说说他的解题方法他说:“老 师,刚才你说得我还是没有听懂现在是3时半,再过一个半小时,不就是四时 吗?哪里有一个小时和半个小时呢? ”我起先没有明白,忽然之间恍然大悟:原 来,他将“一个半小时”理解为“一个——半小时”而非我们平时理解的“一个 半——小时”,难怪他无法理解我平时的讲解呢!为了解决小林的这个疑问,我在黑板上再次讲解了这题的解法。
但这次我先 写了一个等式:一个半小时二一个小时+半个小时,然后再进行讲解有了这个等 式的帮助,小林终于顺利的解决了这个困扰他许久的问题问题解决以后,我没有忘记在班上表扬了小林同学的认真的学习态度如果 他唯老师是从,仅仅将老师的答案写在本子上,那么也许我一宜不会发现他真正 错误的原因,小林自然也无法消除自己心中的疑虑正是他这样“不马虎了事, 每题弄懂为止”精神,帮助他在学习上一步一个脚卬这个插曲过后,我进行了反思在以前的教学中,i碰到错误,我也喜欢马 上用对和错來进行评价希望学生快一些将错误的答案改止,以为这样就能证明 他们都已经懂了却很少花时间,静下心来听听错谋的理由就像这次,因为小 林的成绩平时比较突岀,所以我想到了去倾听他的想法,如果只是一位很普通的 学生,其至是一名后进生,那我是不是仅仅用一句“你怎么这么粗心”就把问题 忽略过去了呢?也许因为我们平时这样的情况太多,造成很多同学有了问题也不 敢提出,结果错误一再重复同时,过早的评价也扼杀了一些孩子探究知识的愿 望,养成了他们的惰性如果能利用一次错课,改变他们对待问题的态度,这样 的错误是受欢迎的2、肯定延迟,课堂在辨析中更精彩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思维的个体,同一个问题因为考虑的角度不同,往往会 出现多种解答方法,其中有正确的也会有错误的。
正确的方法自然应当肯定,那 么错谋的我们是否就是一弃了Z呢?其实有很多错谋具有普遍性,典型性,如果 教师能够晚一步进行肯定评价,而利用正误双方的矛盾冲突,形成课堂讨论,帮 助学生在辨析中得到启发,不乏是一种激发学习兴趣的策略《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的练习课上,我出示了图1,求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问题出示以后,方法一:添辅助线如图2所示: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做法:S 组二S1+S2=4 X 6+(6 ⑷ X (7-4) 一 2=24+3S 组=S1+S2=4X44-2+6X74-2=8+21两种方法看似都没有错,可是为什么答案却不相同呢?我并没有急着做出判 断:“这样吧,我先听听你们双方的理市,谁能够说服我,我就赞同谁的观点!” 这下,学生们可來劲了,争先恐后地说了起來同意第一种方案的同学说:“我将 整个图形分成了两部分,分别是长方形和三角形,将两个面积相加,得到组合图 形的面积我觉得我们是对的另一派同学也站了起来:“我把整个图形分成了 两个三角形,计算以后相加,应该也是正确的座位上的同学听了两人的理由都 在点头,显然两个人说的都有道理,但同一个图形只能有一个总面积,总有一种 方法是错误的,问题究竞出现在哪里呢? “既然大家都觉得口己是止确的,那么 你们能不能找到对方的错误呢? ”问题一出,很多学生都埋头算了起来。
但许久 /都没有人冋答看到这种情况,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图形: ,“如果图形是这样的,你准备用刚才哪种方法来计算面积,为什么? ”“第一种!”我 听到下面很多学生都有了答案我请了刚才用第二种方法的同学:“为什么你放弃 口己的方法呢? ”因为如果那条斜线延长,只能有一个三角形,没有两个呀!”我按照他的想法,为新图形添上了辅助线 噢,我知道了! ”刚才那个学生突然像发现了新大陆:“我刚才的方法错了,就像这幅图一样,这条线连 下來不一定能组成一个三角形的! ”“现在你们明口了吗? ”我微笑着询问其他同 学看到大家恍然大悟的神情,我知道这一次的讨论是成功的,有效的!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也可以在两种观点同时出现的时候,就告诉学生哪种是 正确的,并告知大家错误的原因但是,为了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我没有选 择这样的方法我将自己放在一个倾听者的位置,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理由, 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我递上了一根“拐杖”,一个原本練手的问题就这样得到了顺 利解决学生们在一个平等,自由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到了知识的挑战与学习的乐 趣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要求教师“及时”、“准确”地做岀评价与判断,觉得 做比不做好,快做比慢做好。
其实有的时候“慢一•拍”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 果事实证明,延迟评价对学生增强数学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以及提升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着I •分显著的效果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将评价贯穿其中多给学生一些肯定和鼓励,少 一些批评和说教,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深切的体 验到合理的运用评价机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 意识,同时,同学间的互评也培养了学生尊重他人,认真聆听的良好习惯, 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同样有着重要意义总Z,在探索的道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 还将不断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从而建立起更为行之有效的评价机 制,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