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试论庾信诗风转变的原因与价值文献综述.pdf

4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4149021
  • 上传时间:2018-09-08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7.62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试论庾信诗风转变的原因与价值文献综述引言庾信是中国文学发展到南北朝处于转变时期的一位集大成的作家,庾信集南北朝文学之大成, 初步融合了南北诗风, 为唐代诗歌繁荣奠定了基础特别是他的后期创作, 把深刻个人的生命体验与将精湛工丽的艺术形式结合,他的创作最终成为了中古文学向唐朝文学过渡的重要桥梁,因而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后世对庾信的批评往往就其为人与为文的悖谬展开,论争的焦点总是集中在诗风的转变上, 由于论者所持的标准不一, 得出的结论差别也就很大, 有时甚至偏离了历史的真相,这些混淆与谬误的地方,都有澄清与纠正的必要因此,本论文选择庾信诗风转变作为论题, 在深入地比较庾信前后期作品的基础上,对庾信诗文进行了一番有效的廓清与阐发, 详细论述了风格转变的缘起及与庾信入北后心态变化的关系, 挖掘出庾信诗文风格演变的大致规律与价值论文试图通过多视角的研究,对庾信诗文风格之变的诸多要义—如庚信诗文风格究竟变了吗?变在何处?为何会变 ?研究庚信诗文风格之变具有多大的价值?——作出较为辨证客观而又合乎情理的解释 全文分三章对上述问题展开论述: 庾信前期的诗风的形成,庾信诗风转变的原因,庾信后期诗歌创作及其价值。

      主题一庾信前期诗风的形成前期,是庾信的诗艺养成的时期,其诗风是以绮艳而清新著称,这一时期的诗风形成为他后来入北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的,但在查阅文献时, 很少发现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和分析 因此资料有限, 只能在少许期刊论文中找到一两段的阐释,主要的也见于徐宝余先生的研究陈丽钦的《试论庾信前后期诗歌内容和风格的变化》,就是比较详细从庾信的生活、社会环境即庾信的出身、经历、教养、学识、气质、情趣和当时生活在宫体诗大盛的时代环境、社会地位出发分析其前期诗歌的创作, 提供了大量了解庾信前期诗风形成的材料而徐宝余先生在《庾信研究》中也有一个章节是“入北前后诗风的变化”,考证了十二篇庾信在前期创作的诗歌, 给学年论文提供了直接的资料, 论文就这十二篇作品分析得到了庾信前期诗歌的主要特点 就这样,根据有限的资料探讨了庾信的前期诗风形成的原因和诗风的主要表现,为他的后期创作打下了诗歌创作技巧的基础二庾信诗风转变的原因庾信诗风的转变过程是有一个过渡的 在查阅文献中,也发现这么一种情况:大多文献是就庾信入北后的实际情况或在北朝的真实处境联系作品研究分析,在考证中一致认为, 庾信入北后仕宦不如意, 政治处境微妙,甚至连生活也有困难;在内心情感上,庾信极为挣扎矛盾,特别是入北之初近十年里心中有对亡国家破、身世之感、怀恋故土的苦闷悲痛无奈。

      就如这些文献所提到的“乡关之思”“隐遁之念” “羁旅心态”等,其中似避开庾信的“爱国之节”不论,有也只是提到应具体地历史地看待,有所取舍其中,汤蓓蕾的《对庾信“失节”的分析及其评价》就比较正面这个问题,肯定庾信“失节”的逼不得已,从五个方面分析其“失节”的表现,又从主客观因素分析“失节”的原因,对这一行为进行了公平而客观的评价这些文献材料研究分析的方法和出发点各有不同,有的是根据作者在大量史书记载基础上分析, 从而探析出庾信在北朝的实际情况、真实处境不容乐观的结论,主要是针对庾信在北的仕宦道路不顺,政治处境危险、生活贫困及其性格、内心情感这些方面出发的, 材料真实可信; 有的是探讨了庾信的入北处境后,联系庾信入北后的作品主题探析出一系列话题,如“乡关之思”等,这些都是在与说明庾信入北与其后期作品是紧密相连的,诗人的处境心态深深影响了后期诗歌的创作内涵, 诗歌创作也表现出诗人在入北后的处境和心态再者是比较全面总结的,运用的是对比庾信前期、 后期的诗歌创作方法, 在了解庾信的前期创作上再对庾信的后期诗歌创作进行分析,清晰地展现出庾信诗风转变的事实三庾信后期的诗歌创作及其价值这一主题的研究, 与上面的主题是离不开的, 在研究了庾信诗风转变的原因后,才得以分析庾信在后期诗歌创作的特点。

      在查阅到的文献中可知庾信在后期创作中主要是围绕他入北的实际情况进行的,因此也得知庾信后期诗歌创作中的内容是对亡国家破、 身世之感、怀恋故土的苦闷悲痛无奈 接着,在《庾信诗“绮丽”“清”“新”略论》 《论庾信后期创作中的“悲苦类”意象》等文献中,可知作者是对庾信后期作品的具体分析下,立足于文本下探讨出庾信后期诗歌创作有这样的艺术特点,继承了前期的“绮艳清丽”,加上后期的由南入北经历,创造出一种既秀美细腻, 又富有清刚之气的艺术风格 这都给我的学年论文以启示,在分析了庾信后期诗歌基础上, 具体了解了庾信的后期创作 庾信诗风转变之价值,不少文献都提到庾信集南北朝文学之大成,初步融合了南北诗风, 为唐代诗歌繁荣奠定了基础,但具体又表现在哪里呢,这都是没有的后根据《唐代庾信接受研究》《论庾信诗文风格之变》两篇近两年发表的学位论文,里面对唐朝诗人接受庾信诗歌创作的风格有详尽的介绍,包括唐初对庾信的评判和继承两方面进行,由此我可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庾信后期诗歌创作开启了唐代的诗歌发展总结从上述研究情况可知, 对庾信的研究主要是其后期的入北进行的,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对庾信前期诗歌创作研究甚少,研究力度不够,态度不够端正,造成这一原因主要是认为庾信的前期创作绮靡,其宫体文风不为大众接受; 对庾信诗风转变的原因研究部全面, 大多学者都是根据公元554年梁元帝遇害, 梁朝灭亡为界来划分庾信的前后期, 不错,但忽略了庾信在公元548 年遭逢的侯景之乱,庾信由南入北皆是这一动乱开始了命运舜转,因此侯景之乱、 江陵之祸的创伤记忆也是促使庾信诗风转变的原因,作家的生活经历是深深影响其创作的。

      最后,对庾信的诗风转变的价值研究缺乏具体分析,庾信的诗歌初步融合了南北诗风,可以从具体作品入手探析的,而开启了唐朝诗歌的发展, 主要可以从庾信的五言七律诗歌和转变后的诗风对唐人的影响为研究出发点的鉴于此,应围绕、立足庾信的作品,通过前后两个时期的诗歌风格对比,在探讨前期诗歌风格的基础上, 得以研究庾信诗风确有转变, 其转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从四方面分析:侯景之乱与江陵之祸、仕北的悔恨与无奈、对故国和家园的思念、 北方的人文和自然环境; 而转变后庾信的后期诗歌在内容、艺术特点上的表现最为突出, 其价值在当时和唐朝的影响都是很大的这些都是在查阅文献中积累和受到启发而展开的参考文献[1] 徐宝余.庾信研究 [M] .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3.12 [2] 张喜贵.创伤记忆与庾信后期的创作[J]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3] 张溥著 、殷孟伦注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4] 鲁同群.庾信在北朝的真实处境及其乡关之思产生的深层原因[J] .南京师大学报, 1990年第一期[5] 曾肖.庾信入北仕周的心态辨析—兼论其“乡关之思”的复杂性[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1年9月第37卷第3期[6] 陈小燕.唐代庾信接受研究[D] .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0. [7] 李长庚, 谢朓与庾信对唐诗影响之比较[J] .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3月第12卷第1期[8] 吴小如、王运熙等撰写 .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 M 」.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9 [9] 安家琪、刘顺. 庾信诗“绮丽”“清”“新”略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12月第8卷第12期[10] 陈建刚 . 论庾信诗文风格之变 [D]. 湖南:湘潭大学, 2003.4. [11] 吴栓虎 . 略论北朝环境对庾信后期诗歌创作的影响[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9年 1 月第 41 卷第 1 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