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学数学六年级《比和比例》全教案.doc

17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457526271
  • 上传时间:2022-12-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30.50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内容P/30~31练习六1~5教学目标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成不成比例;培养初步的综合概括能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调整一、复习旧知二、新授三、巩固练习四、课堂总结五、课堂作业1.什么叫做两个数的比?举例说明2.什么是比的比值?上面两个比的比值是多少?3.我们已经认识了比,知道怎样求比值今天我们就根据比和比值来学习比例,并且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1. 教学比例的意义说明:每组的比值都相等,也就是说这两个比相等,可以写成:3:5=24:40那么第二组呢?谁来说?指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填了等号后的式子是什么?1.5:3○15:3为什么不能组成比例?指出:要判断两个比是否相等,可以看比值是否相等,也可以把两个比化简后看是否是相同的两个比3.教学例1出示例1怎样判断这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为什么?强调:只有两个比值相等的比才能组成比例4.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介绍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内项、外项观察比例中两个内项与两个外项的积有什么关系?指导怎样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问:为什么交叉相乘的积相等?5.判断:3.6:1.8和0.5:0.25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这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指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也能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判断时,先把两个比看成是比例,如果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相等,这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如果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不相等,这两个比就不能组成比例。

      练一练 练习六1、2、3、什么叫做比、比例?他们的区别?怎样判断?练习六4、52.求比值,并且比较两个比的比值有何关系:(1)3:5   24:40(2)5/8:1/4  7.5:3这组的比值也相等,也就是这两个比也相等,可以写成:5/8:1/4=7.5:3下面两个比之间的哪些○里能填“=”,为什么?1:2○3:6 1.5:3○15:3 0.5:0.2○5:21/2:2○1/4:1写出两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填数:3:6=5:()0.8:()=1:1/2出示一组比例,说出外项、内项由探索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相等第二课时解比例教学内容教材P32 例2、例3练一练、练习六 6~11六思考题教学目标1、认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2、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进一步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与调整一、复习旧知二、新授一、 巩固练习二、 课堂总结三、 课堂作业1.教学例2,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教学例3,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指出:解比例一般先按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写成积相等的式子,再求未知数x3.教学“试一试”,问:已知数都是怎样的数?4.小结方法:你是怎样解比例的?怎样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练习六6、7、91.完成p/32复习题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面的比例改写成积相等的式子:4:3=2:1.51.2/6=3/15 x;4=1:2独立解答独立解答独立解答练一练:板演练习六8、10、11(能写多少个就多少个)板书设计(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1)3:5    24:40               1.2:3=2:5(2)5/8:1/4  7.5:3                  内项(1)3:5  = 24:40                 外项(2)5/8:1/4 =7.5:3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    外项的积相等板书设计(2)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比例中另外一个未知项,这种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就叫做解比例例2   例3解比例1.2/75=0.4/x 解:1.2x=75*0.4                            x=75*0.4/1.2                            x=25第三课时比例尺教学内容教材P35~36例4、练一练、p/38 1~3教学目标1、认识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平面图形的比例尺;2、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与调整一、新授二、三、巩固练习四、课堂总结五、课堂作业1.出示校舍平面图说明:这张校舍平面图是按照我们所学的比例知识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后画在图纸上的图里所量出的长度叫图上距离,与图上对应的地面上的长度是实际距离3.你知道这张平面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多少吗?4.说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经常要用到数学。

      象上面这样的问题,就通过数学的方法,把游泳池的大小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画出来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时,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上面游泳池的比例尺是多少?强调比例尺是一个比通常写成前项为1的比5.教学线段比例尺:自学p/35有关内容6.口答:p/36练一练17.教学例4怎样求比例尺?为什么?8. p/36练一练2、3p/38 1、2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何体会?P/38 32. 量p/35长方形的长和宽学生解答(先统一单位名称)板书设计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例4 10千米=1000000厘米2.5/1000000=1/400000答:略第四课时比例尺的应用教学内容教材P37例5 试一试、练一练 p/38 4~8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比例尺,学会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2、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与调整一、揭示课题一、 新授三、课堂小结四、作业1.提问:什么是比例尺?出示一些数据比例尺,说说比例尺的前项、后项的倍数关系和比例尺的实际含义。

      2.说明:利用比例尺,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比例尺的应用1.教学例5最好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指出:已知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可以按照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倍数关系来解答,也可以按照公式列出比例,用解比例的方法来求出结果2.练一练 1个别板演,集体练习3.试一试,帮助:根据什么列比例的?应设谁为x?指出:已知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可以把实际距离缩小相应的倍数来解答,也可以按照公式列出比例,用解比例的方法来求出结果4. 练一练 2个别板演,集体练习5.p/38 4、5个别板演,集体练习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何体会?P/38 6、7、8读、自己分析:已知什么?求什么?然后独立解答读、自己分析:已知什么?求什么?然后独立解答读、自己分析:已知什么?求什么?然后独立解答第五课时正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材P39~41例1~例3 练一练 练习八1~3教学目标1.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2.进一步培养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的方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与调整一、复习铺垫二、新授三、综合练习四、课堂小结五、作业说出下列每组数之间的关系:速度  时间  路程单价 数量 总价工效 工时 工总 1.每组数量中,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存在着相依关系,当其中有一个数量发生变化时,另一个数量也随着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变化规律。

      2.教学例1得出结论:1) 表里的两种量是所行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这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2)时间扩大,路程也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缩小3)他们的变化规律是: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的3. 教学例24.概括正比例的意义:综合例1、例2,这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归纳意义5.结论:p/406.具体认识:例1中有哪两种相怪联的量?这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吗?例2呢?为什么?7.p/40  18.教学例3 怎样判断?为什么?强调:关键是列出关系式,看比值是否一定练一练 1、2 练习八  2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何体会?P/40  3在书上填表,思考:1.表里有哪两种数量,这两种数量是怎样变化的?2.路程和时间相对应数值的比的比值各是多少?这两种量变化有什么规律?自学,然后把结论告诉大家1.表里有哪两种数量,这两种数量是怎样变化的?2.这两种相对应量的比的比值各是多少?这两种量变化有什么规律?第六课时反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材P42例4~例6 练一练、p/42~44 4~7教学目标1、认识反比例意义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2、进一步培养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与调整一、复习旧知二、新授三、巩固练习四、 课堂总结五 五.课堂作业1.正比例关系的意义是什么?怎样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2.下面哪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为什么?1) 时间一定,行驶的速度和路程2) 数量一定,单价和总价3.说一说工效、工时和工总之间的数量关系在什么条件下,其中的两种量成正比例?4.引入新课:如果工总一定,工效和工时之间会怎样变化呢?变化又有什么规律呢?这两种量又成什么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反比例的意义1.教学例4结论:1)每天运的吨数和需要的天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需要的天数随每天运的吨数变化而变化2)每天运的吨数缩小,需要的天数反而扩大;每天运的吨数扩大,需要的天数反而缩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人教版(PEP)小学五年级英语下册Unit 1 A作业课件.pptx 人教版(PEP)小学五年级英语下册Unit 1 A Let’s talk精讲精练课件2.pptx 人教版(PEP)小学五年级英语下册Unit 1 A let’s spell教学课件.pptx 人教版(PEP)小学五年级英语下册Unit 1 A Let’s spell知识讲练课件.pptx 人教版(PEP)小学五年级英语下册Unit 1 A Let’s spell优质课件.pptx 人教版(PEP)小学五年级英语下册Unit 1 A let’s learn教学课件.pptx 人教版(PEP)小学五年级英语下册Unit 1 A Let’s spell精讲精练课件1.pptx 人教版(PEP)小学五年级英语下册Unit 1 A Let’s spell精讲精练课件2.pptx 人教版(PEP)小学五年级英语下册Unit 1 A let’s talk教学课件.pptx 人教版(PEP)小学五年级英语下册Unit 1 A Let’s spell教学课件.pptx 人教版(PEP)小学五年级英语下册Unit 1 A Let’s learn精讲精练课件2.pptx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预习单(附答案)(附答案)42.doc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第1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1)作业课件(2025秋新版).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第5课时 除法(2)作业课件(2025秋新版).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知识梳理作业课件(2025秋新版).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第1课时 5的乘法口诀作业课件(2025秋新版).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盘点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新版).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训练 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新版).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2第2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作业课件(2025秋新版).pptx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第4天 课文回顾与积累运用 作业课件(含答案)(2025秋新版).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