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ppt
27页机电三班 第六小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劳动力发挥作用的结果,不 仅再生产出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而且生产出一个超额价 值这个剩余价值就是产品价值超过消耗掉的产品形成 要素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而形成的余额 ”,“把 价值看作只是劳动时间的凝结,只是物化的劳动,这对 于认识价值本身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同样,把剩余价值 看作只是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只是物化的剩余劳动, 这对于认识剩余价值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要深 入研究剩余价值,就必须从深入研究劳动力的价值—— 工资开始 绪论工人出卖给资本 家的是劳动力劳动力而 不是劳动劳动一、资本主义工资的内容与 形式1、工资的本质: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2.1 含义不同,简单的说:劳动就是你做工的过程,劳动力是就是你做工的过程中需要付出的东西 2.2 劳动不是商品,劳动力可以是商品2、劳动与劳动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劳动为什么不是商品呢?1 如果说劳动是商品,则其 价值无法衡量2 劳动在出卖之前无法独立 存在3 如果说劳动是商品,则必 然否定价值规律与剩 余价值 规律 4 劳动与劳动力是两个不同 的概念思考思考3.1 劳动力的买卖双方是等价交换 3.2 由工资的支付形式造成 3.3 工人自己也把工资看作劳动报酬 3.4 工资量的变化与劳动状况直接相关 3.5 抹煞了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的界限3.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 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 ,这是资本主义的本质。
在 这种制度下,资本家购买工 人的劳动力是以货币工资形 式支付的,工人为资本家劳 动,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 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 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 就模糊了工人的必要劳动和 剩余劳动的界限,掩盖了资 本主义剥削关系这种假象 ,就是雇佣劳动和历史上其 他劳动的不同之处”血汗工资制度的实质“意味着榨取血汗的 艺术和进步”——列宁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问题上, 首先要区分( ) A 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B 劳动和劳动力 C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D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正确:B练习二、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o 1、 计时工资:按劳动时间支付的工资 o 2、 计件工资:按工人完成的产品数量或工 作量支付的工资 马克思说:“计件工资是 最适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工资形式 o 3 、血汗工资制 o 4、 资本主义工资的派生形式:奖金,津贴 ,分红等1、计时工资:按照工人的劳动时间计算的工资 可以按照小时、日、周、月等单位来计算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计时工资的计算单位有逐 步缩短的趋势劳动价格 = 劳动力日价值 / 日工作时数小时工资制的好处:可根据生产的需要来调整工作日的 长度但对于工人来讲“既受劳动过度之苦,又受劳动 不足之苦”考察计时工资,不能只看工资总额,必须同工作日长 短和劳动强度联系起来计时工资计件工资之所以能广泛流行起来,是因为:(1)可以此更好的控制产品的质量。
2)可以此控制工人的劳动强度3)增强工人之间的竞争,不利于工人的团结 2、计件工资按照工人在一定时间内所完成的产品数量 或作业量支付的工资,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计件工资血汗工资制度泰罗制o泰罗在《科学管理》 一书中说过:“科学管 理如同节省劳动的机器 一样,其目的在于提高 每一单位劳动的产量” 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 目的是为了增加企业的 利润或实现利润最大化 的目标 福特制 o定义:以大规模生产 方式为核心的资本主义 积累方式其主要特征 是大规模生产、大量消 费和国家福利主义,相 应的社会经济关系体现 在大企业、工会组织和 国家三者之间 除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外,劳动力价值还有 一些派生形式,如奖金、津贴、补助等,其实质 都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奖金:对劳动者超额劳动支付的价值津贴:对特殊条件下工作的劳动者额外劳动和 某种艰苦劳动的补偿资本主义工资的派生形式1、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 2、影响工资水平变化的因素2.1 名义工资增加的因素2.2 使实际工资下降的因素 3、工资的国民差异 三、资本主义工资量的变化规律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的关系:在物价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两者变动是一致的,即 实际工资随名义工资提高而提高。
在物价水平提高时,名义工资不变,实际工资下降 ;名义工资虽然也上升,但当上升幅度低于物价上涨幅度 时,实际工资仍然下降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名义工资:以货币数量表示的工资;实际工资:用货币工资所能购买的生活资料和各种服务 的数量通常实际工资是通过用物价指数对名义工资进 行调整计算得出的变动趋势变动趋势::名义工资呈上升趋势,实际工资呈曲折上升趋势基尼系数为意大利经济学家 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 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其 值在0和1之间越接近0就 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 ,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 不平等按照国际一般标准 ,0.4以上的基尼系数表示收 入差距较大,当基尼系数达 到0.6以上时,则表示收入差 距很大 基尼系数四、剩余价值的分配四、剩余价值的分配剩余价值的具体 转化形式: 利润、利息和地租商品价值W=C+V+M=K+V商品价值W =C+V+M=K+MMM是可变资本的产物是可变资本的产物 m ˊ=m ÷vm ˊ=m ÷vP P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p ′=m ÷p ′=m ÷ ((c+vc+v))利润是剩余价值观念上作为全部预付资 本的产物,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 了剩余价值的产生来源(一)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的本质,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 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1、剩余价值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 实质和目的 2、剩余价值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发 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3、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资本主义生存与 发展的动力,也决定了资本主义的灭亡五、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㈡、剩余价值理论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 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 ㈢、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 论的基石,它与唯物史观一起使社会主 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㈣、剩余价值理论也揭示了商品经济和 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对于发展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有指导意义六、剩余价值理论体系中工资与 剩余价值、利润的关系 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关系 • 工资是马克思规定了剩余价值概念之后所要 改造的第一个具体概念。
马克思通过对劳动和劳 动力的区分,将工资界定为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 转化形式,指出“在雇佣制度下,货币关系掩盖 了雇佣工人的无偿劳动”,从而揭示了工资与剩 余价值的对立关系传统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就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来说,生产工人的工作日一 开始就分成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这两个 组成部分;• 为了延长剩余劳动时问,就要用各种方法 缩短生产工资的等价物的时间,从而缩短 必要劳动时间这种在工作日长度已定的 条件下由于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地 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就 是相对剩余价值工资与利润的关系 • 马克思通过对工资与利润概念的进一步界定,认 为劳资关系是一种利益对立的经济关系,并从价 值量上揭示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马克思认为,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现象形态,但不是最具体的形 式,而是从剩余价值转化为平均利润,再过渡到 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利息和地租的中间环节 这个现象形态之所以能够掩盖剩余价值的本质, 原因就在人们是把工资与利润相对应全部资本 与剩余价值相对应,因而忽略了剩余价值的真正 来源 总结马克思主义的真正生命力在于它从实践中不断 吸取营养素,使自己得到补充与发展。
用马克思主 义剩余价值理论分析新问题,提示新规律,同时在 实践上努力实现剩余价值生产和来源的最大化、剩 余分配和去向的合理化,使之造福全国人民,调动 全体公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创造性 ,是理论和实践探索前进的要求,也是当代马克思 主义者的神圣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