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一样的内容不一样的课堂提问.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24374598
  • 上传时间:2022-07-1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12.05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样的内容,不一样的课堂提问    吏三平+杭伟华摘 要: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及听评课中发现的问题,在对比分析与研究中阐述了课堂提问应更具指向性、梯度性、启发性和生成性Key:课堂提问;启发性;生成性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教师精心设计并提出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高思维品质笔者通过大量听评课发现,课堂提问存在指向不明、梯度层次不清、启发力度不够和缺乏生成性等问题本文以苏教版必修教材《化学1》中的“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学片段为例,结合笔者教学实践及听评课中发现的问题,对如何让课堂提问做到“硫”“光”“异”“彩”谈谈自己的看法一、让提问更具指向性问题的设计必须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设计出具体简明的问题指向性不明的问题,即使学生开口回答了,也很难落到教师期望的答案上,这种提问无疑会对教学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案例1:师:请同学们回忆以前所学知识,尝试写出多种含硫元素的物质,并对其进行归类生:根据常温下物质的状态分为三类师:我问得更明确点,请大家从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组成两个角度去分类。

      上述案例中由于教师没有指明分类的依据,学生天马行空,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但从本节课的重点来看显然分类不是案例2:师:请从化合价和物质类别两个角度进行归类案例2中问题设计是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让学生学会以化合价、物质类别作为分类的依据,这样的提问更具指向性,明确要求是从这两个角度进行分类,既为有效课堂赢得时间,又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二、让提问更具梯度性梯度性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提出相关性强且有梯度性的问题群组,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有序思考即把太复杂太难的问题设计成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以降低问题的难度案例3:师:完成课本94页“交流与讨论2”中含硫物质发生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师:以上反应哪些是氧化还原反应,哪些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师:写出陌生化学方程式:SO3在非水体系下可以和KI固体发生反应,有紫色蒸汽产生生:未能写出案例4:师:你们能根据以物质类别为x轴,化合价为y轴建立二维坐标图吗?生:完成图1分类部分填空师:写出课本“交流与讨论”中含硫物质发生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师:通过上述变化你能得出物质间相互转化的规律吗?师:从化合价角度分析哪些是氧化还原反应,哪些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师:写出陌生化学方程式:SO3在非水体系下可以和KI固体发生反应,有紫色蒸汽产生。

      案例4以学生绘制含硫化合物相互转化图为支点,挖掘学生整理知识的“视角”,明确其中蕴含“分类思想”“转化思想”和“转化的本质规律”通过有层次问题组的训练,发现很多学生能顺利写出方程式三、让提问更具启发性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无效的提问因此,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案例5:师:课本94页“整理与归纳”,写出实现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如果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请写出离子方程式案例6:师:你能设计实验从-2价到0价和+4价到+6价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吗?+6价到+4价和+4价到0价呢?案例5中课堂提问只重视让学生得出结论,而缺乏对过程和方法的引导而案例6既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让学生在完成探究实验的过程中自主构建知识,引导学生的思维水平发展到更高的层面上这是无法通过简单书写若干个相互转化化学方程式所能替代的!四、让提问更具生成性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能够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教学实践证明:高效的课堂提问应是教师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7:师:这张图中(见图3),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SO2有哪些化学性质?案例8:师:在烧杯中滴加酚酞,溶液会变红,当通入SO2发现红色褪去,为什么?生:第一种可能是SO2与氢氧化钠反应降低了溶液的pH;第二种可能是SO2漂白了溶液师:是真的吗?请用实验验证生:分别取褪色后溶液于两支试管中,一支试管加热发现颜色未发生变化;另一支试管滴加数滴氢氧化钠溶液,颜色也未发生改变学生疑惑)师:溶液的pH值多少?生:酸性可能是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量太少师:对,有人算过假设取5ml0.4%氢氧化钠溶液滴加2滴酚酞,通入SO2充分反应而褪色,若要使之再变红,需要加入大约33倍同浓度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有更好的方法吗?生:滴加30%氢氧化钠溶液通过案例8中的提问,不仅激发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还拓宽了知识视野,培养了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充分发挥了课堂提问的重要作用教师合理创设问题的水平和质量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反思、研讨、提高让我们的课堂提问真正做到流光溢彩吧,这样有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化学世界!Reference:1.王祖浩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93-94.2.于忠荣.如何让化学课堂提问更有效果[J].化学教育,2014(11):58-59.3.胡烨丽,包朝龙.“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学实录及反思[J].化学教学,2013(9):33-364.陈为词,刘成坤.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与纠正方法的探索[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6):9-11.5.陈雷,王新东.SO2使含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原理的探究[J].化学教学,2012(12):69-70.(作者单位:1.浙江省长兴华盛高级中学 2.浙江省长兴中学)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