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学年湖北省黄石市沈丘县第一中学高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6页2021-2022学年湖北省黄石市沈丘县第一中学高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Inorganic Syntheses》(无机合成)一书中,有一如下图所示的装置,用以制备某种干燥的纯净气体该装置中所装的药品正确的是A.A中装浓硫酸,B中装浓盐酸B.A中装浓盐酸,B中装浓硫酸c.A中装氢氧化钠浓溶液,B中装浓氨水D.A中装浓氨水,B中装氢氧化钠浓溶液参考答案:B略2. (08上海松江区期末)下列反应最终无沉淀产生的是() ① 过量的CO2通入饱和Na2CO3溶液中 ② 向AgNO3溶液中滴加稀氨水至过量 ③ 少量的SO2通入BaCl2溶液中 ④ 向Mg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参考答案:答案:C3. 于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H2(g)+I2(g) 2HI(g),在温度T1和T2时,产物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下图所示则符合图示的正确判断是 A.T1>T2,ΔH>0 B.T1>T2,ΔH<0C.T1<T2,ΔH>0 D.T1<T2,ΔH<0参考答案:D略4. 下图表示在催化剂作用下将X和Y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物质Z,W是中间产物(R1、R2均为烃基)。
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①属于加成反应 B.W中至少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C.X、Y、W、Z这四种物质中最多有三种能与NaOH溶液反应 D.可用溴水或FeCl3溶液鉴别出X和W参考答案:B略5. 甲、乙、丙、丁四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分别由、Ba2+、Mg2+、H+、OH-、C1-、、中的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各一种组成已知:①将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②乙溶液中;③向丙溶器中滴入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甲溶液含有Ba2+ B.乙溶液含有 C.丙溶液含有C1- D.丁溶液含有Mg2+参考答案:D略6.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验证Fe(OH)3的溶解度比Mg(OH)2小:向新制Mg(OH)2悬浊液中滴加FeCl3溶液B.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依次滴入Ba(NO3)2溶液和稀盐酸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NH4+:加入NaOH并加热,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D.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2+:滴加几滴氯水后再滴入几滴KSCN溶液参考答案:AC略7. 有一无色溶液,可能含有K+、Al3+、Mg2+、NH、Cl-、SO、HCO、MnO中的几种。
为确定其成分,做如下实验:①取部分溶液,加入适量的Na2O2固体,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和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白色沉淀部分溶解;②另取部分溶液,加入HNO3酸化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肯定有Al3+、Mg2+、NH、Cl- B.肯定有Al3+、Mg2+、HCOC.肯定有K+、HCO、MnO D.肯定有Al3+、Mg2+、SO参考答案:D略8. 下表中,对陈述I、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选项陈述I陈述Ⅱ判断AKSCN溶液可检验Fe3+待测液先后滴入足量氯水和几滴KSCN溶液后变为血红色,证明待测液含Fe3+ I对;Ⅱ对;无BSO2具有还原性SO2通入Ba(NO3)2溶液中可见白色沉淀生成I对;Ⅱ对;有CNO2和溴蒸气都呈红棕色用水可鉴别NO2和溴蒸气I对;Ⅱ错;无D反应物比例不同可导致产物不同Na与O2反应可能生成Na2O,也可能生成Na2O2I对;Ⅱ对;有参考答案:B9. 在溶液中加入盐酸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Fe2+、Na+、NO3-、Cl- B.Ba2+、K+、Cl-、SO42- C. NH4+、Mg2+、I-、SO42- D.Na+、NH4+、AlO2-、Cl- 参考答案:C10. 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的是( )A.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B.金刚石的硬度大于硅,其熔、沸点也高于硅C.NaF、NaCl、NaBr、NaI的熔点依次降低D.F2、Cl2、Br2、I2的熔、沸点逐渐升高参考答案:D略11. X、Y、Z、R是短周期主族元素,X元素是形成有机化合物的必需元素,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三倍,Z元素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元素中最大的,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X原子核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XY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B.X、Y、R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Y>R>XC.X、Z分别与R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不同D.含有Y、Z、R三种元素的化合物溶液可能显碱性参考答案:A【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分析】X元素是形成有机化合物的必需元素,应为C元素,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三倍,应为O元素,Z元素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元素中最大的,为Na元素,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X原子核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Cl元素,结合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率知识解答该题.【解答】解:由以上分析可知X为C元素、Y为O元素、Z为Na元素、R为Cl元素.A.二氧化碳为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与酸雨无关,故A错误;B.同周期元素O>C,由水比HCl稳定可知非金属性O>Cl,由酸性强弱可知Cl>C,故非金属性Y>R>X,故B正确;C.X、Z分别与R形成的化合物分别为四氯化碳、氯化钠,分别含有共价键、离子键,故C正确;D.如为NaClO,为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故D正确.故选A.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是放热还是吸热反应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D.吸热反应在通常条件下一定不能发生参考答案:C13. 25℃时,向20mL 0.1000mol/L 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2000mol/L醋酸溶液,其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有关粒子浓度关系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在A点:c(Na+)> c(OH—)> c(CH3COO—)> c(H+)B.在A点:c(Na+)+ c(H+)==c(OH—)+c(CH3COO—)C.在B点:c(CH3COO—)> c(Na+)> c(H+)= c(OH—)D.在C点:c(Na+)> c(CH3COO—)> c(H+)> c(OH—)参考答案:B14. 往含0.2mol NaOH和0.1mol Ba(OH)2的溶液中持续稳定地通入CO2气体,当通入气体的体积为6.72L(标准状况下)时立即停止,则在这一过程中,溶液中离子数目和通入CO2气体的体积关系正确的图象是(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 )A. B. C. D.参考答案:C【考点】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分析】n(CO2)==0.3mol,通入含有0.2mol氢氧化钠和0.1mol氢氧化钡的溶液中,发生:2OH﹣+CO2=CO32﹣+H2O、OH﹣+CO2=HCO3﹣+H2O、Ba2++CO32﹣=BaCO3↓,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向含0.2 mol NaOH和0.1 mol Ba(OH)2的溶液中持续稳定地通入CO2气体,依次发生的反应为Ba(OH)2+CO2═BaCO3↓+H2O、2NaOH+CO2═Na2CO3+H2O、Na2CO3+H2O+CO2═2NaHCO3、BaCO3+H2O+CO2═Ba(HCO3)2,因此可知当通入2.24 L CO2时0.1 mol Ba2+和0.2 mol OH﹣参加反应,溶液中离子的量由起始的0.7 mol降到0.4 mol,再通入2.24 L CO2时,0.2 mol OH﹣参加反应,生成0.1 mol CO32﹣,溶液中离子的量由0.4 mol降到0.3 mol,最后再通入2.24 L CO2时,0.1 mol CO32﹣发生反应,生成0.2 mol HCO3﹣,溶液中离子的量由0.3 mol升高到0.4 mol.故选:C.15. 高铁酸钾是一种高效绿色水处理剂,其工业制备的反应原理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高铁酸钾用做还原剂 B.制备高铁酸钾时得到电子 C.高铁酸钾中铁的化合价为 D.用高铁酸钾处理水时,用到了其强氧化性,且其还原产物能水解产生具有强吸附能力的胶体参考答案:D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17分)某学生按图2-10所示的实验方法测定氯化铵与硫酸铵混合物中氯化铵的质量分数。
图2-10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分子式是________物质C分子式是________ (2)用托盘天平称量样品,当天平平衡时,发现左盘错放砝码16g,游码为0.4g,则右盘样品的实际质量是________g (3)若过滤用的仪器和用品已有滤纸铁架台、铁圈、烧杯、漏斗,还需要的仪器或用品是________ (4)证明A溶液滴加适量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若物质C的质量为23.3g,则原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________参考答案: (2)15.6 (3)玻璃棒 (4)取上层清液,滴加 BaCl2溶液后无沉淀产生 (5)15.38%略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氢氧化钠溶液处理铝土矿并过滤,得到含铝酸钠的溶液向该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有下列反应: 2NaAl(OH)4+CO2→2Al(OH)3↓ +Na2CO3+H2O 己知通入二氧化碳336 L(标准状况下),生成24 mol Al(OH)3和15 mol Na2CO3,若通入溶液的二氧化碳为112L(标准状况下),计算生成的Al(OH)3和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
参考答案:(4分)溶液含NaOH,NaOH与CO2反应生成的Na2CO3:15-×24=3(mol) 112LCO2的物质的量:112/22.4=5(mol) n[Al(OH)3]:n(Na2CO3)=[(5-3)×2]:5=4:5略18. (15分)过碳酸钠是一种集洗净、漂白、杀菌于一体的氧系漂白剂某兴趣小组制备过碳酸钠的实验方案和装置示意图如下: 已知:主反应为2Na2CO3(aq)+3H2O2(aq) 2Na2CO3·3H2O2(s) △H<0;副反应为2 H2O2 =2H2O+O2。
